各学院: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的重要论述精神,深入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着力探索“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应用场景典型案例,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水平。学校决定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教改专项课题申报工作。现将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选题范围
课题立项聚焦通识类基础课程(人工智能通识课、大学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语文、中国传统文化、大学英语、大学体育、大学美育、大学生创新创业、大学生职业发展与规划、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生劳动教育)并辐射各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创新,关注体现培根铸魂、启智增慧要求的精品课程教材的建设与实践。
二、选题方向
1.人工智能赋能课程教学模式创新和教学方法改革
依托人工智能应用平台探索和实践人工智能辅助教学的具体模式,完善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具体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人工智能赋能教材建设
结合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具有交互性、个性化的新形态教材、数字教材,探索利用学科大模型、知识图谱、专业语料库等先进信息技术工具,推进各学科课程教材的数字化转型。
推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符合社会和学生需求的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程教材,构建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程教材建设新模式。
三、申报要求
1.申报资格:项目实行主持人负责制,项目主持人限1人(讲师及以上职称),每人最多主持一个项目;项目组成员一般在5人以内(不含主持人),每人最多同时参与(含主持)两个项目。承担省教育厅各类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未完成的,项目主持人不参加此次申报。
2.申报限额:各学院限报1-2项,学校将组织专家评审,择优立项。
四、类型及计划
1.课题立项分为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其中重点课题不超过立项课题总数的20%。重点课题应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价值和重要影响。重点课题鼓励强强联合、院际合作申报立项。
2.课题类别为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教育教学改革类与课程教材建设类两类课题。原则上两类课题立项数额占比为1:1。同等水平下,通识类基础课相关课题优先立项。
3.课题优先纳入2025年校级预立项课题,本专项课题研究周期为2年。
4.省级人工智能赋能教改专项课题将从此次校级课题中择优推荐。
五、材料提交
1.请申报人填写申报书(附件1),学院进行排序后填写学院汇总表。
2.请学院于2025年4月18日16:00前提交申报书与汇总表纸质版(需学院负责人签字盖章)与电子版(发送至邮箱:qzk@czjtu.edu.cn),逾期不予受理。
附件2沧州交通学院人工智能赋能教改专项课题申报书.docx
附件1沧州交通学院人工智能赋能教改专项课题申报汇总表.docx
教务处
2025年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