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导论》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导论》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JT02L2202
课程结构:专业教育平台/专业选修课程
学时/学分:8/0.5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内容简介:
1.课程的性质、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授课对象是大一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铁路信号的重要概念、原理、地位、作用、发展沿革、高新技术的应用趋势以及本专业研究的热点问题;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在校四年的学习计划;使学生加深对本专业的理论体系、高新技术、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的认识,进一步强化专业意识,正确选择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
2.课程的主要内容
本课程主要介绍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的建设情况;铁路信号基本设备,车站联锁系统、区间闭塞系统、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行车调度指挥系统、编组站调车系统,并介绍目前铁路信号研发、生产、设计施工、运维管理组织体系;专业建设背景,专业与学科建设,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就业去向以及如何学习本专业知识。
参考教材、著作或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由授课教师自编讲义。
参考资料:
[1]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轨道交通学院.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9.
[2]林瑜筠,谭丽,涂序跃.高速铁道概论[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5.
[3]佟立本.铁道概论[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6.
[4]当代中国铁路信号(2006-2010)编辑委员会.当代中国铁路信号[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4.
(Introduction to Specialty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Course Description
Term:1-1
Course Title:Introduction to Specialty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Course Code:JT02L2202
Prerequisite Courses:None
Hours / Credit:8/0.5
Course Description:
1. Specialty, objectives and tasks of the course
This course is taught to first-year students.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the important concepts, principles, status, functions, development history, application trends of high and new technologies of railway signals, as well as the hot issues of this major. Set up the correct purpose of learning, on this basis combined with their own situation to develop a four-year learning plan; To make students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theoretical system,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research direc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major, further strengthen the professional awareness, the correct choice of their ow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direction.
2. Main content of the course
This course mainly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of rail transit signal and control specialty; Basic railway signal equipment, station interlocking system, interval block system, train operation control system, dispatching command system, marshalling station shunting system.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background, professional and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training program for rail transit signal and control professionals, employment direction and how to learn thi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编号:JT02L2202
2. 课程名称: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导论
3. 课程结构:专业教育平台/专业选修课程
4. 学时/学分:8 /0.5
5. 先修课程:无
6.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二、课程任务和目的
本课程授课对象是大一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交通运输的重要概念、原理、地位、作用、发展沿革、高新技术的应用趋势以及本专业研究的热点问题;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在校四年的学习计划;使学生加深对本专业的理论体系、高新技术、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的认识,进一步强化专业意识,正确选择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主要介绍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的建设情况,让学生了解目前国家关于铁路电务管理部门的体制、铁路信号基础设备、铁路信号系统,了解专业建设背景,专业与学科建设,专业的主要课程设置,就业去向以及如何学习本专业知识。
四、课程教学安排
本课程理论教学8学时。按照知识单元进行划分,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3个单元。
第1单元 铁路信号及其发展历程(2学时)
1.教学内容
介绍什么是铁路信号、世界铁路信号、我们国家铁路信号的发展历程及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规划。
2.教学的重点及难点
重点: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的发展历程及背景,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学科建设情况。
难点: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学科。
3.基本要求
了解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的发展历程和背景,了解什么是铁路信号,世界铁路信号以及我们国家铁路信号的发展历程,以及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规划。
第2单元 铁路信号系统总揽(4学时)
1.教学内容
铁路信号设备及其分类,车站信号控制系统、车站信号设备,区间信号控制系统、区间信号设备,铁路行车指挥系统,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设备,编组站自动化系统、编组站自动化设备;铁路信号系统主要技术;铁路信号相关技术。
2.教学的重点及难点
重点:车站信号控制系统、车站信号设备,区间信号控制系统、区间信号设备,铁路行车指挥系统,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设备,编组站自动化系统、编组站自动化设备。
难点:铁路信号系统主要技术;铁路信号相关技术。
3.基本要求
了解铁路信号设备及其分类,了解铁路信号各个系统的基本作用、组成和原理,了解铁路信号系统主要技术和相关技术。
第3单元 铁路信号研发设计及运行维护组织体系、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人就业及学习(2学时)
1.教学内容
我国的铁路信号的信号制度与制式标准,铁路信号研发、生产、设计施工、运维管理队伍和完善的组织体系,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业人才校生人数及学习情况、毕业后就业方向及考研情况,交通运输专业知识应该如何学习。
2.教学的重点及难点
重点:铁路信号研发、生产、设计施工、运维管理队伍和完善的组织体系,毕业后就业方向,如何报考相关专业研究生,如何学好本专业课程。
难点:如何报考相关专业研究生,如何学好本专业课程。
3.基本要求
了解我国的铁路信号的信号制度与制式标准,铁路信号研发、生产、设计施工、运维管理队伍和完善的组织体系,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的在校生人数及学习情况,掌握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及主要就业单位、主要考研学校,掌握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课程如何学习。
五、课程考核
该课程为考查课,课程考核包括2部分:平时成绩+结课论文。
平时成绩(考勤、课堂表现等)占40%,结课论文:60%。
六、课程教材及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由授课教师自编讲义。
参考资料:
[1]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轨道交通学院.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9.
[2]林瑜筠,谭丽,涂序跃.高速铁道概论[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5.
[3]佟立本.铁道概论[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6.
[4]当代中国铁路信号(2006-2010)编辑委员会.当代中国铁路信号[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4.
编写人:张胜 评审人:钟雁
审批人:钟雁 编写日期:2019年4月
《电路分析》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电路分析》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JT02L1101
课程结构:学科基础教育平台/必修课程
学时/学分:64/4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线性代数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
内容简介:
1.课程的性质、目标与任务
《电路分析》是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从电路模型出发,主要是讨论线性、集总参数、非时变电路。系统论述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与基本分析方法。该课程理论严密、逻辑性强,有广阔的工程背景。培养学生从实际出发,在理论指导下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计算能力、实验研究能力和科学归纳能力以及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为学习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等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2.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主要分三大部分,直流电路分析、动态电路时域分析及正弦稳态电路分析。直流电路分析包括:电路元件、电路变量和电路定律,线性变换,电路定理。动态电路分析包括一阶动态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二阶动态电路的基本特性。正弦稳态电路分析包括正弦量及其相量表示,电路元件及单相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模型和相量方程,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和能量,耦合电感和理想变压器,电路频率响应。
参考教材、著作或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邱关源.电路分析基础[M].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参考资料:
[1] 周守昌.电路原理(上、下册)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李瀚荪.电路分析基础[M].北京:高教出版社,1993.
(Circuit Analysis)Course Description
Term:2-1
Course Title:Circuit Analysis
Course Code:JT02L1101
Prerequisite Courses:Advanced Mathematics,University Physics,Linear Algebra
Hours/Credit:64/4
Course Description:
1.Specialty, objectives and tasks of the course
This course is a compulsory basic course for Major in rail transit signal and control and Electronic information-Majors. Linear, lumped parameters and non-time-varying circuits are mainly discussed in this course. The basic concepts, laws and methods of circuit analysis are systematically discussed. The course has a rigorous theory, strong logic and broad engineering background.The objective of Circuit Analysis is to make students know the research object of Circuit Analysis and the basic theory of circuit , to understand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 of Circuit Analysis,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and provide a clear direction for further education in other courses. This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ir scientific thinking,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capabilities, experimental research capabilities.
2. Main contents of the course
This course is mainly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DC circuit analysis, dynamic circuit analysis in time domain and sinusoidal steady-state circuit analysis. The main contents of DC circuit analysis include: circuit elements, circuit variables and circuit laws, linear transformation, circuit theorems. The contents of dynamic circuit analysis mainly include the basic analysis methods of first-order dynamic circuit and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second-order dynamic circuit. The contents of analysis of sinusoidal steady-state circuit include sinusoidal quantity and its phasor expression, phasor model and phasor equation of circuit elements and sinusoidal steady-state circuit, power and energy of sinusoidal steady-state circuit, coupled inductance and ideal transformer, and frequency Response of Circuit.
《电路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编号:JT02L1101
2. 课程名称:电路分析
3. 课程结构:学科基础教育平台/必修课程
4. 学时/学分:64/4
5.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复变函数、线性代数
6.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
二、课程任务和目的
《电路分析》是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从电路模型出发,主要是讨论线性、集总参数、非时变电路。系统论述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与基本分析方法。该课程理论严密、逻辑性强,有广阔的工程背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实际出发,在理论指导下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计算能力、实验研究能力和科学归纳能力以及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为学习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等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主要分三大部分,直流电路分析、动态电路时域分析及正弦稳态电路分析。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集总参数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定律、电路定理,掌握直流电路分析方法和动态电路分别在时域和频域的分析方法,理解并建立“参考方向”、“等效”及“分解”等概念,学会用不同的方法分析解决简单电路的基本问题;同时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初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四、课程教学安排
本课程理论教学64学时。按照知识单元进行划分,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3个单元。
第1单元 电阻电路的分析(直流电路分析)(30课时)
1.教学内容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电路定理、电感、电容元件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基尔霍夫定律、回路电流法、结点电压法、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难点:结点电压法、戴维南定理。
3.基本要求
(1)理解电路模型和理想电路元件的概念、电流和电压参考方向的含义、电路等效变换的概念、输入电阻的含义、支路电路法、线性网络的线性性质;
(2)了解电路图论的初步概念、替代定理;
(3)掌握输入电阻的求取方法;掌握电阻、电感、电容元件、独立电压源、电流源的定义及端口伏安关系;掌握基尔霍夫定律;掌握电阻、电感、电容串、并、混联、电阻的Y —△以及实际电源两种模型的等效变换;掌握回路电流法、网孔电流法和结点电压法;掌握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与诺顿定理以及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第2单元 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10课时)
1.教学内容
动态电路的方程及初始条件、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一阶电路的全响应、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用“三要素”法求解一阶线性电路的动态过程。
难点:动态电路初始状态与初始条件确定;二阶电路的零输入相应的分析。
3.基本要求
(1)理解零输入响应、时间常数、零状态响应、全响应、暂态响应、稳态响应、阶跃响应的概念、阶跃函数的定义;
(2)了解冲激函数的定义、冲激响应的概念、二阶电路程的建立方法、二阶动态电路电压、电流变化的三种的形式、动态元件在过渡过程中能量的转换;
(3)掌握一般RC和RL电路的零输入响应求解方法、一阶动态电路方程的建立方法及初始条件的确定方法、一般RC电路和RL电路的零状态响应求解方法、全响应的求解方法——三要素法。
第3单元 交流电路的稳态分析(22课时)
1.教学内容
相量法、单相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与计算、电路的频率响应、含有耦合电感电路等。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电路元件的相量形式、复阻抗、复导纳及其等效互换、正弦电流电路相量分析与计算,正弦电流电路的功率计算及功率因数的提高;含耦合电感的电路计算;理想变压器的伏安关系、频率响应和网络函数的概念。
难点:正弦电流电路的功率计算及功率因数的提高方法、互感电压极性的确定,含耦合电感的电路计算、通频带、品质因数等参数对电路性能影响。
3.基本要求
(1)理解相量、相位差和有效值的概念及阻抗与导纳的定义;理解相量法分析正弦稳态电路的过程;理解二端网络平均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复功率、功率因素等概念;理解最大功率的传递条件;理解空心变压器、理想变压器的伏安关系;理解同名端、互感系数和耦合系数的概念;理解RLC 串并联电路的频率特性;提高功率因素的意义;
(2)掌握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无源二端网络的等效阻抗与导纳的求解方法、相量图法、变压器对电压、电流及阻抗的变换作用、含理想变压器电路的分析方法、含耦合电感电路的分析方法、谐振工作状态的特点以及谐振频率、通频带、品质因数等参数的计算方法及提高功率因素基本方法。
总复习(2课时)。
五、课程考核
该课程为考试课。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占30%-40%(课堂讨论、提问、作业、考勤等),期末成绩占60%-70%。期末考试的主要形式有开/闭卷等形式,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对有关问题的判断、分析和计算能力。
六、课程教材及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邱关源.电路分析基础[M].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参考资料:
[1] 周守昌.电路原理(上、下册)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李瀚荪.电路分析基础[M].北京:高教出版社,1993.
[3] 王定中等,电路基础[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编写人:褚俊英 评审人:段宝文
审批人:钟雁 编写日期:2019年4月
《信号与系统分析》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信号与系统分析》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JT02L1102
课程结构:学科基础教育平台/必修课程
学时/学分:64/4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电路分析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内容简介:
1.课程的性质、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主要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控制理论、信号处理与信息检测理论、通信理论、网络理论等课程内容打下必要的基础;帮助学生了解信号和系统分析过程中,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思想方法; 引导学生学会把握理论问题和实际工程应用问题的共性,发现和利用个性; 培养学生利用所学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2.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教学任务主要是使学生了解信号和系统分析的基本思想;使学生掌握信号在时域、频域及复频域中的描述形式、特征,了解不同信号描述形式间的关系; 使学生掌握线性时不变系统在时域、频域及复频域中的表现形式和基本特点,能建立一般电路和系统的数学模型,能选用适当的方法求解,对解赋予物理解释;使学生掌握信号通过线性系统后信号的分析方法,信号特征变化的基本规律。
参考教材、著作或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吴大正.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第4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参考资料:
[1] 郑君里.信号与系统(第3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 奥本海姆(美),刘树棠译.信号与系统[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Signals and System Analysis)Course Description
Term:2-1
Course Title:Signals and System Analysis
Course Code:JT02L1102
Prerequisite Courses:Advanced Mathematics, Linear Algebra, Circuit Analysis
Credit/Hours:64/4
Course Description:
1. Specialty, objectives and tasks of the course
Hav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basic method to analyze signals &systems; Have students master the signal descriptions in time domain, frequency domain and complex frequency domain,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different descriptions; Have students master the LTI system description in time domain, frequency domain and complex frequency domain, be able to establish the model for a circuit system or other LTI system, be able to figure out the system responds and explain them properly.
2. Main contents of the course
Hav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input signals and the output signal of a LTI system. It presents the fundamentals of signal and system analysis. Topics include discrete-time and continuous-time signals, Fourier series and transforms, Laplace and Z transforms, and analysis of linear, time-invariant systems. Applications are drawn broadly from engineering and physics. It is a fundamental starting point in the field of engineering, and serves as the basic material that other advanced courses in the engineering subject area are based.
《信号与系统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编号:JT02L1102
2. 课程名称:信号与系统分析
3. 课程结构:学科基础教育平台/必修课程
4. 学时/学分:64/4
5.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电路分析
6.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二、课程任务和目的
本课程是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实用性强、涉及面广的学科大类必修课程。该课程是将学生从电路分析的知识领域引入信号处理和传输领域、从时域到频域的关键性课程,它在电子、通信等类必修课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续专业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并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确定性信号的时域和频域描述方法;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特性及其时域、频域、复频域以及Z域分析方法;以及涉及到信号的性质和信号通过线性时不变系统时的若干基本问题、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点。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变换域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理解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Z变换的数学概念、物理概念与工程概念。学生应初步具备分析信号与系统时域及频域特性的能力;学会运用数学工具来解决工程问题,并能给予物理概念的解释;锻炼学生利用信号与系统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以适应后续课程的需要。激发学生对信号与系统学科方面的学习志趣和热情,使他们有能力适应这一领域快速发展的需要。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放在分析系统的基本方法上,主要介绍分析连续系统和离散系统的时域法和变换法。时域分析法中的重点是卷积法,变换法中主要有用于连续系统的傅立叶变换法和拉普拉斯变换法以及用于离散系统的Z变换法。另外,还介绍了系统函数和适用于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状态变量法。学习本课程的难点在于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方法中求解微分方程时用到的初始条件的确定,以及卷积法中卷积积分上下限和卷积和上下限的确定,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方法中频谱函数的概念及应用,尤其是取样定理的概念和应用。
四、课程教学安排
本课程理论教学64学时。按照知识单元进行划分,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7个单元。
第1单元 信号与系统的基础知识(10学时)
1.教学内容
信号的基本描述方法、分类及其基本运算;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描述方法;系统模型及其分类;线性非时变系统的概念。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阶跃信号、冲激信号的性质和应用;线性非时变系统的概念。
难点:用阶跃信号表示信号起止点。
3.基本要求
(1)掌握信号的基本描述方法、分类及其基本运算;
(2)掌握阶跃信号、冲激信号的定义及其性质;
(3)掌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描述方法;
(4)掌握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概念及性质;
(5)理解系统的数学模型;
(6)了解系统分析方法。
第2单元 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10学时)
1.教学内容
LTI连续时间系统由电路模型建立微分方程的方法及其经典解法;自然响应、受迫响应、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冲激响应;卷积积分的概念及其性质。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自然响应、受迫响应、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冲激响应的概念;零状态响应的求解。
难点:卷积积分图解法、卷积性质的应用。
3.基本要求
(1)了解从物理模型建立连续时间系统数学模型的方法;
(2)掌握LTI连续时间系统由电路模型建立微分方程的方法及其经典解法;
(3)掌握自然响应、受迫响应、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冲激响应的概念;
(4)掌握卷积积分的概念及其性质;
(5)掌握系统零状态响应求解方法。
第3单元 连续时间信号的频率特性分析(傅里叶变换)(12学时)
1.教学内容
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展开;傅里叶变换及其基本性质;周期信号和抽样信号的傅里叶变换;抽样定理。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周期信号与非周期信号的频谱及其特点、傅里叶变换主要性质、抽样定理。
难点:周期信号与非周期信号的频谱的物理意义、傅里叶变换主要性质的物理意义、抽样定理的物理意义。
3.基本要求
(1)掌握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展开;
(2)掌握傅里叶变换及其基本性质;
(3)掌握周期信号和抽样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4)掌握抽样定理;
(5)掌握信号的频谱的概念及其特性;
(6)了解实信号频谱的特点;
(7)理解抽样信号在数字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第4单元 连续时间系统的S域分析(拉普拉斯变换)(12学时)
1.教学内容
单边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拉普拉斯反变换的计算方法(部分分式分解法);系统的拉普拉斯变换分析方法;系统函数;系统函数的极零点的概念及其应用;系统稳定性;系统的框图与流图描述。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常用信号的拉普拉斯变换;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性质;系统的拉普拉斯变换分析方法;系统函数的概念;稳定系统的条件。
难点:由系统函数的极零点的分布决定系统时域特性和频域特性。
3.基本要求
(1)掌握单边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
(2)掌握用部分分式展开法求解拉普拉斯逆变换;
(3)掌握系统的拉普拉斯变换分析方法;
(4)掌握系统函数的定义;
(5)了解系统函数(网络函数)的分类;
(6)掌握系统函数极零点位置与冲激响应波形特征的关系;
(7)掌握由系统函数的极零点的分布绘制(一阶)系统频响特性曲线的方法;
(8)了解由系统函数的极零点的分布绘制(二阶)系统频响特性曲线的方法;
(9)掌握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10)掌握系统的框图与流图描述;
(11)能设计出稳定、临界稳定和不稳定的LTI连续时间系统模型(微分方程、系统框图)。
第5单元 傅里叶变换的应用(4学时)
1.教学内容
系统对信号响应的频域分析方法、系统的频域传输函数的概念;线性系统的无失真传输;理想低通滤波器。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无失真传输系统、理想低通滤波器。
难点:系统对信号响应的频域分析方法。
3.基本要求
(1)掌握系统对信号响应的频域分析方法、系统的频域传输函数的概念;
(2)掌握线性系统的无失真传输条件;
(3)掌握理想低通滤波器特性;
(4)了解系统延时、失真、因果等概念。
第6单元 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6学时)
1.教学内容
离散时间信号序列的表示方法和基本运算;离散时间系统的差分方程描述;离散时间系统单位样值响应;卷积和的概念及计算;系统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的概念和求解方法。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离散时间系统单位样值响应;系统零状态响应的求解。
难点:求无限序列卷积和。
3.基本要求
(1)掌握离散时间信号序列的表示方法和基本运算;
(2)掌握离散时间系统的差分方程描述;
(3)掌握离散时间系统单位样值响应;
(4)掌握卷积和的概念及计算;
(5)掌握系统零状态响应求解方法。
第7单元 离散时间系统Z域分析(Z变换)(10学时)
1.教学内容
Z变换的定义、收敛域及其基本性质;用部分分式展开法求逆Z变换;Z变换与拉普拉斯变换的关系;离散时间系统响应的Z变换分析方法;离散时间系统的系统函数;系统稳定性的概念;求离散时间系统的频率特性;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和Z域框图与流图描述形式。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典型序列的Z变换、Z变换的基本性质、Z变换分析方法。
难点:求离散时间系统的频率特性。
3.基本要求
(1)掌握Z变换的定义、收敛域及其基本性质;
(2)掌握用部分分式展开法求逆Z变换,了解Z变换与拉普拉斯变换的关系;
(3)掌握离散时间系统响应的Z变换分析方法,掌握离散时间系统的系统函数;
(4)掌握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5)掌握求离散时间系统的频率特性,掌握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和Z域框图与流图描述形式;
(6)能设计出稳定、临界稳定和不稳定的LTI离散时间系统模型(差分方程、系统框图)。
五、课程考核
该课程为考试课。该课程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课堂讨论、提问、作业、考勤等)占30%-40%,期末成绩占60%-70%。期末考核的形式有开/闭卷,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对有关问题的判断、分析和计算能力。
六、课程教材及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吴大正.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第4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参考资料:
[1] 郑君里.信号与系统(第3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 奥本海姆(美),刘树棠译.信号与系统[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编写人:张胜 评审人:秦武
审批人:钟雁 编写日期:2019年4月
《数值计算与MATLAB方法》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数值计算与MATLAB方法》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JT02L1103
课程结构:学科基础教育平台/必修课程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B)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内容简介:
1.课程的性质、目标与任务
《数值计算与MATLAB方法》课程是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MATLAB的数据类型、矩阵输入和操作方法、语法结构、函数的使用,以及二维、三维绘图功能等,并能够熟练地将MATLAB应用在电子电路电路、信号与系统及自动控制原理等专业课的学习中,解决相关课程中复杂的系统计算问题。上机操作是本课程重要的教学环节,学生只有通过上机实习,才能领会MATLAB中众多功能,才能达到熟练应用的程度。
2.课程主要内容
MATLAB数据表示及基本运算、MATLAB语言结构、函数的使用等,要求掌握MATLAB的数据类型、矩阵输入和操作方法、语法结构、函数的使用,以及二维、三维绘图功能等,并能够熟练地将MATLAB应用在电子电路电路、信号与系统及自动控制原理等专业课的学习中,解决相关课程中复杂的系统计算问题。
参考教材、著作或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蔡旭辉,刘卫国.MATLAB基础与应用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参考资料:
[1] 张俊红,王亚慧,陈一民.控制系统仿真及MATLAB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 张晓华.控制系统数字仿真与CAD[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Numerical Calculation and MATLAB Method Course Description
Term:2-1
Course Title:Numerical Calculation and MATLAB Method
Course Code:JT02L1103
Prerequisite Courses:University Computer Foundation; C language programming(B)
Hours /Credit:32/2
Course Description:
1. Specialty, objectives and tasks of the course
The course "Numerical Calculation and MATLAB Method" is an compulsory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electronics, such as automatio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and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This course requires students to master MATLAB data types, matrix input and operation methods, syntax structure, function use, and 2D, 3D drawing functions, etc., and can skillfully apply MATLAB to electronic circuit circuits, signals and systems, and automatic control. In the study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such as principles, solve complex system calculation problems in related courses. The operation on the machin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urse. Students can only understand the many functions in MATLAB through the internship on the machin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level of proficiency.
2. Main contents of the course
MATLAB data representation and basic operations, MATLAB language structure, function use, etc., requires mastering MATLAB data types, matrix input and operation methods, grammatical structures, function use, and 2D, 3D drawing functions, etc. MATLAB solves complex system calculation problems in related courses in the study of electronic circuit circuits, signals and systems, and automatic control principles.
《数值计算与MATLAB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编号:JT02L1103
2. 课程名称:数值计算与MATLAB方法
3. 课程结构:学科基础教育平台/必修课
4. 学时/学分:32/2
5. 先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B)
6.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二、课程任务和目的
《数值计算与MATLAB方法》课程是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本科生的学科基础教育平台课程。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MATLAB的数据类型、矩阵输入和操作方法、语法结构、函数的使用,以及二维、三维绘图功能等,并能够熟练地将MATLAB应用在电子电路电路、信号与系统及自动控制原理等专业课的学习中,解决相关课程中复杂的系统计算问题。上机操作是本课程重要的教学环节,学生只有通过上机实习,才能领会MATLAB中众多功能,才能达到熟练应用的程度。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MATLAB数据表示及基本运算、MATLAB语言结构、函数的使用等,要求掌握MATLAB的数据类型、矩阵输入和操作方法、语法结构、函数的使用,以及二维、三维绘图功能等,并能够熟练地将MATLAB应用在电子电路电路、信号与系统及自动控制原理等专业课的学习中,解决相关课程中复杂的系统计算问题。
四、课程教学安排
本课程理论教学部分16学时,上机教学部分16学时,共32学时。
(一)理论教学内容(共16学时)
按照知识单元进行划分,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7个单元:
第1单元 MATLAB基础知识(2学时)
1.教学内容
MATLAB语言的基本特点及其主要功能、语言结构,启动和退出MATLAB的方法,简单的命令行操作方法、建立矩阵的方法、MATLAB数据对象的特点和基本的运算规则。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建立矩阵的方法和基本的运算规则。
难点:MATLAB矩阵及其基本运算。
3.基本要求
(1)了解MATLAB语言的基本特点及其主要功能、语言结构;
(2)熟悉启动和退出MATLAB的方法;
(3)熟悉MATLAB的操作环境;
(4)掌握建立矩阵的方法;
(5)掌握MATLAB数据对象的特点和基本的运算规则。
第2单元 MATLAB程序设计(2学时)
1.教学内容
常用的语言结构:for循环、if语句、while循环、break语句、switch和case语句等,M文件的编程方法,函数M文件和脚本M文件的不同,提高程序运行速度的方法。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顺序、选择及分支程序的编程M文件输入,编辑,调试及执行,函数文件的建立及调用。
难点:Matlab 程序与C语言的区别,尤其是函数部分新增内容。
3.基本要求
(1)了解函数M文件和脚本M文件的不同;
(2)了解提高程序运行速度的方法;
(3)熟悉利用向量运算来代替循环操作的方法;
(4)掌握常用的语言结构:for循环、if语句、while循环、break语句、switch和case语句等;
(5)掌握 M文件的编程方法。
第3单元 图形功能(2学时)
1.教学内容
plot命令,线型、颜色、标示等属性的设置,二维图形命令,图形属性,三维图形的绘制命令。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二维及三维图形的绘制,格式及样式设置,图形窗口的操作。
难点:绘图函数变量的规则,三维meshgrid应用。
3基本要求
(1)掌握plot命令;
(2)掌握线型、颜色、标示等属性的设置;
(3)掌握二维图形命令;
(4)了解图形属性;
(5)了解三维图形的绘制命令。
第4单元 线性代数中的数值计算(2学时)
1.教学内容
生成特殊矩阵的方法,矩阵分析的方法,求解线性方程组的各种方法,矩阵的稀疏存储方式。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生成矩阵的方法,矩阵分析的方法,求解线性方程组的各种方法。
难点:求解线性方程组的各种方法。
3基本要求
(1)了解矩阵的稀疏存储方式;
(2)掌握生成特殊矩阵的方法;
(3)掌握矩阵分析的方法;
(4)掌握求解线性方程组的各种方法。
第5单元 数据处理与多项式计算(4学时)
1.教学内容
数据统计和分析方法,数值插值与曲线拟合的方法与应用,快速傅里叶变换的应用方法,多项式的常用运算。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数据统计和分析方法,数值插值与曲线拟合的方法与应用。
难点:数据统计和分析方法。
3.基本要求
(1)掌握数据统计和分析方法;
(2)掌握数值插值与曲线拟合的方法与应用;
(3)掌握快速傅里叶变换的应用方法;
(4)掌握多项式的常用运算。
第6单元 符号运算(3学时)
1.教学内容
符号计算的内涵,符号变量的定义方法,默认自变量的确定方法,符号微分、积分运算,化简和替代命令,解方程的命令。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符号变量定义,及解决微分,积分,级数及极限的应用及方程求解。
难点:符号变量格式及书写,函数式化简、合并、替换操作。
3基本要求
(1)了解符号计算的内涵;
(2)掌握符号变量的定义方法;
(3)掌握默认自变量的确定方法;
(4)掌握符号微分、积分运算;
(5)了解化简和替代命令;
(6)掌握解方程的命令。
第7单元 Simulink仿真环境(1学时)
1.教学内容
Simulink操作环境,绘制系统模型的方法,子系统模块的建立与封装技术,S函数的功能和设计方法。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绘制系统模型的方法,子系统模块的建立与封装技术。
难点:绘制系统模型的方法,子系统模块的建立。
3.基本要求
(1)了解S函数的功能和设计方法;
(2)熟悉Simulink操作环境;
(3)掌握默认自变量的确定方法;
(4)掌握绘制系统模型的方法;
(5)掌握子系统模块的建立与封装技术。
(二)上机教学内容(共16学时)
上机实验1 MATLAB数据表示及基本运算(2学时)
实验内容:
(1)熟悉启动和退出MATLAB的方法;
(2)熟悉MATLAB的操作环境;
(3)掌握建立矩阵的方法;
(4)常量与变量的使用方法、数组的创建和使用方法;
(5)各种运算符的使用方法。
上机实验2 MATLAB语言结构(3学时)
实验内容:
(1)掌握函数M文件和脚本M文件编程方法和调用方法;
(2)掌握常用的语言结构:for循环、if语句、while循环、break语句、switch和case语句等;
(3)调试技巧。
上机实验3 图形功能(3学时)
实验内容:
(1)掌握plot命令,线型、颜色、标示等属性的设置;
(2)掌握二维图形命令;
(3)了解三维图形的绘制命令。
上机实验4 数据处理与多项式计算(4学时)
实验内容:
(1)了解矩阵的稀疏存储方式;
(2)掌握生成特殊矩阵的方法、矩阵分析的方法;
(3)掌握求解线性方程组的各种方法。
(4)掌握数据统计和分析方法;
(5)掌握数值插值与曲线拟合的方法与应用;
(6)掌握快速傅里叶变换的应用方法;
(7)掌握多项式的常用运算。
上机实验5 符号运算(3学时)
实验内容:
(1)掌握符号变量的定义方法、默认自变量的确定方法;
(2)掌握符号微分、积分运算;
(3)了解化简和替代命令;
(4)掌握解方程的命令。
上机实验6 Simulink仿真环境(1学时)
实验内容:
(1)了解S函数的功能和设计方法;
(2)熟悉Simulink操作环境;
(3)掌握绘制系统模型的方法;
(4)掌握子系统模块的建立与封装技术。
五、课程考核
该课程为考试课。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占30%-40%(课堂讨论、上机、提问、作业、考勤等),期末成绩占60%-70%。期末考试的主要形式有开/闭卷,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对有关问题的判断、分析和计算能力。
六、课程教材及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蔡旭辉,刘卫国.MATLAB基础与应用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参考资料:
[1] 张俊红,王亚慧,陈一民.控制系统仿真及MATLAB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 张晓华.控制系统数字仿真与CAD[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编写人:张胜 评审人:秦武
审批人:钟雁 编写日期:2019年4月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简介及大纲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JT02L1104
课程结构:学科基础教育平台/必修课程
学时/学分:48/3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电路分析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电子信息类
内容简介:
1.课程的性质、目标与任务
模拟电子技术是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它具有自身的体系,是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模拟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应用电子技术的基本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电子技术在专业中的应用打好基础。
2.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是一门注重基础性和实用性的课程,在教学中应该既重视课堂基础理论教学,又介绍模拟电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本课程主要讲述半导体基础知识,基本放大电路,多级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放大电路中的反馈,信号的运算和处理以及直流电源。
参考教材、著作或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参考资料:
[1]李金平.模拟集成电路基础[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2]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Analog Electronics Technique) Course Description
Term:2-2
Course Title:Analog Electronics Technique
Course Code:JT02L1104
Prerequisite Courses:College Physics, Circuit Analysis
Hours/Credit:48/3
Course Description:
1.Specialty, objectives and tasks of the course
Analog Electronics Technique is basic technical subjects of Major in rail transit signal and control and Electronic information-Majors. It is a practical technical course which has its own system.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nable students predominate basic theory and skill of experimentation for fundamentals of analog electronics, cultivate scientific thinking and ability on analyzing and solving problem by this reform. Having followed this course, students should have basic ability of applications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further course and applications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2. Main contents of the course
This course focus on basic and practical. In the teaching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both the basic theory class teaching, and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Fundamentals of Analog Electronics. This course focuses on: basic knowledge of semiconductor,the basic amplifying circuit, the multistage amplifier circuit, integrated operational amplifier, the feedback amplifier circuit, operation and processing of signals,dc power supply.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编号:JT02L1104
2. 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
3. 课程结构:学科基础教育平台/必修课程
4. 学时/学分:48/3
5.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电路分析
6.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电子信息类
二、课程任务和目的
本课程是为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在电子技术人才培养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学习与电子信息技术有关的专业课程的基础,是一门重要的必修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模拟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专业课程和工程实践奠定模拟电子电路方面的基础。本课程在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作风、面向工程实际解决问题的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掌握模拟电子电路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设计方法,初步具备模拟电子技术知识的综合和应用能力。并初步具备常用EDA软件的运用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主要讲述半导体基础知识,基本放大电路,多级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放大电路中的反馈,信号的运算和处理以及直流电源。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能够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特性、识别、检测和应用方法,掌握放大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分析和应用方法,掌握功率放大电路与稳压电源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四、课程教学安排
本课程理论教学48学时。按照知识单元进行划分,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7个单元。
第1单元 绪论(2学时)
1.教学内容
电子电路的定义、组成目的;电子电路的分类及功能;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区别;放大器的基本概念(特点、构成、主要技术指标);放大系统的概念;EDA仿真工具的引入及作用。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放大器的主要技术指标,放大器的基本概念,EDA工具的使用。
难点:EDA工具的功能与应用。
3.基本要求
(1)了解电子电路的定义、组成目的及分类;了解仿真工具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以及仿真结果和真实结果的区别。
(2)掌握放大器的基本概念;放大器应具有的特点;理解放大器的主要技术指标;掌握 EDA仿真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
第2单元 半导体器件基础(6学时)
1.教学内容
半导体基础知识;PN结;半导体二极管;双极性晶体管;场效应晶体管;集成化元器件及其特点;半导体光电器件。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PN结的工作原理及电流方程;二极管的主要参数及其应用;双极型晶体三极管电流分配关系及主要参数;温度对晶体管参数的影响;场效应管的主要参数及其特点;EDA工具的仿真使用。
难点:载流子的产生与运动。
3.基本要求
(1)理解本征半导体、杂质半导体;载流子的扩散与漂移;理解PN结的基本原理;理解PN结的反向击穿特性和电容效应;理解发光、光电器件的工作原理;
(2)掌握PN结的伏安特性、双极型晶体三极管的原理、电流分配关系、模型、特性曲线及其主要参数;温度对晶体管参数的影响;理解并掌握二极管的等效电阻、主要参数及其常用模型;掌握场效应管的基本原理、特性曲线、模型、主要参数及其特点;发光、光电器件的应用;理解并掌握稳压管的稳压原理和使用条件。
第3单元 双极型模拟集成电路的基本单元电路(15学时)
1.教学内容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构成;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频响概念及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频响分析;共集放大电路与共基放大电路;共射、共基、共集放大电路特性比较;电流源电路及基本应用;差分放大电路;多级放大电路;低频功率放大电路。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放大电路交流、直流通路的画法及共射、共基和共集放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及其各自特点;差分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分析方法;乙类、甲乙类功放的工作原理及分析方法。
难点:放大器频响分析;各种组合放大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3.基本要求
(1)理解放大电路的基本构成;放大器频率响应,高频截频、低频截频、带宽定义及影响放大器频响的原因,常用电流源电路及其主要应用;差分放大电路的构成和工作原理;低频功放的特点。
(2)了解准互补推挽功放和单电源互补推挽功放的工作原理。
(3)掌握放大电路交流、直流通路的画法;频响的分析方法和幅、相频特性曲线的近似描绘;晶体管小信号低、高频模型及其参数的求法;共射、共基和共集放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及其各自特点;差分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多级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乙类、甲乙类功放的工作原理及分析方法;乙类功放产生失真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第4单元 MOS模拟集成电路的基本单元电路(6学时)
1.教学内容
MOS场效应管的特点;MOS场效应管的模型;MOS管三种基本放大电路;MOS管有源负载;MOS管电流源;MOS单级放大器;MOS差分放大电路;CMOS功放电路;MOS模拟开关。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常用MOS放大单元电路(E/E型、E/D型、CMOS有源负载、CMOS互补)的构成、特点和分析方法。
难点:各类MOS放大电路的分析;三极管和MOS管组成的多级放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3.基本要求
(1)理解MOS场效应管的低、高频模型及其参数的求法;常用MOS管有源负载和电流源电路;MOS管作为开关的条件及开关电容电路原理。
(2)掌握MOS管共源、共栅和共漏放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及其各自特点;常用MOS放大单元电路的构成、特点和分析方法;MOS管差放、CMOS功放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分析方法;三极管和MOS管组成的多级放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第5单元 负反馈放大电路(7学时)
1.教学内容
反馈的基本概念;反馈放大器的分类及其判别方法;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负反馈放大器的分析方法;负反馈对放大器的稳定性及相位补偿。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反馈组态的判别方法;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深负反馈条件下的近似估算方法。
难点:负反馈对放大电路的方框图分析法。
3.基本要求
(1)理解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理解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方框图分析法,理解反馈放大电路自激振荡的条件及物理含义。
(2)了解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分类。
(3)掌握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判别方法以及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负反馈放大电路稳定性判别方法和防止负反馈放大电路自激的方法;掌握深负反馈条件下的近似估算方法。
第6单元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分析与应用(9学时)
1.教学内容
集成运放的组成及主要参数;线性应用及理想运放模型;基本运算电路;电压比较器;正弦波振荡电路;非正弦波发生电路;有源滤波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选型与工程应用。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运放线性运用下的主要特性;用运放构成功能电路以及运放电子系统分析。
难点:运算放大器的参数与应用条件;正弦波产生电路。
3.基本要求
(1)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组成及基本特性。
(2)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主要参数、理想运放的条件;运放的其它应用电路的构成原理;正反馈的概念和作用;波形发生电路的构成、工作原理及分析方法。
(3)掌握运放线性运用和非线性运用下的主要特性;闭环运放的两种基本放大电路及基本运算电路;单限、迟滞比较器的构成和工作原理;产生正弦波振荡的条件、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分类及判断电路能否产生振荡的方法;非正弦波发生电路的分析方法。
第7单元 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3学时)
1.教学内容
直流电源的组成及各部份的作用;单相小功率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稳压二极管稳压电路;串联型稳压电路。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直流电源的组成及各部份的作用;单相整流电路的分析估算;电容滤波电路的分析估算;稳压二极管稳压电路的分析及限流电阻的选择;三端集成稳压器的应用。
难点:三端集成稳压器的应用。
3.基本要求
(1)掌握单相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
(2)了解典型滤波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电容滤波电路输出电压平均值的估算;了解开关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
(3)理解线性串联型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集成稳压器的应用。
五、课程考核
该课程为考试课。支持教师探索分阶段测验、部分内容留给学生自学并完成自学报告等改革形式。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占30-40%,其中包括:作业,考勤,课堂表现等。期末考试成绩占60-70%。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对有关问题的判断、分析和计算能力。
六、课程教材及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参考资料:
[1]李金平.模拟集成电路基础[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2]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编写人:褚俊英 评审人:段宝文
审批人:钟雁 编写日期:2019年4月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JT02L1105
课程结构:学科基础教育平台/必修课程
学时/学分:64/4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Ⅰ、高等数学Ⅱ、线性代数A、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分析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内容简介:
1.课程的性质、目标与任务
自动控制理论是高等院校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教学规划中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旨在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结合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学生设计自动控制系统奠定基础。
2.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内容包括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的数学建模、系统的时域分析、系统的根轨迹分析、系统的频域分析、系统校正以及采样系统分析。其中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的建模与分析为本课程的重点。
参考教材、著作或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苗宇,蒋大明.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M].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参考资料:
[1] 胡寿松. 自动控制原理(第七版)[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9.
[2] 卢京潮.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M]. 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9.
[3] 夏德钤. 翁贻方. 自动控制理论[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Principle of Automatic Control)Course Description
Term:2-2
Course Title:Principle of Automatic Control
Course Code:JT02L1105
Prerequisite Courses:Higher Mathematics I, Higher Mathematics II, Linear Algebra A, Circuit Analysis, Signal and System Analysis.
Hours/Credit:64/4
Course Description:
1. Specialty, objectives and tasks of the course
Automation control theory is a compulsory basic course in the teaching planning of rail transit signal and control special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is course is designed to master the basic concepts and principles, and the methods of system analysis for automatic controlling. Combine experiments, this course is also designed to develop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and lay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designing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s.
2. Main contents of the course
This course includes the basic concepts of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s, mathematical modeling of linear steady continuous systems, time domain analysis of systems, system root locus technique, frequency domain analysis of systems, system correction and analysis of sampling systems.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编号:JT02L1105
2. 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
3. 课程结构:学科基础教育平台/必修课程
4. 学时/学分:64/4
5.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Ⅰ、高等数学Ⅱ、线性代数A、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分析
6.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二、课程任务和目的
“自动控制原理”是轨道交通类专业本科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自动控制理论讲述的是单输入单输出反馈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及数学基本原理,直接为解决实际控制系统中的问题提供理论和方法,是具有一般方法论特点的技术基础课,重点在于学习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及其基本方法,在其后续课程中完成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的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经典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课程的基本概念和理论,逐步掌握“定性分析、定量估算和仿真实验”等研究问题的方法,具有从事与工业自动控制系统有关的工程实践与理论研究的基本知识,为专业课学习和参加控制工程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自动控制理论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包括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的数学建模、系统的时域分析、根轨迹分析法、系统的频域分析、系统校正以及采样系统分析。其中学生要重点掌握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的建模与分析,而频域分析是本课程的难点。学完本课程学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 理解线性定常系统的定义,单输入单输出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
2. 掌握传递函数的定义、分类,以及结构图等效变换、梅森增益公式求解传递函数;
3. 掌握一阶、二阶线性定常系统在典型输入信号作用时的响应,掌握劳斯判据,掌握系统稳态误差的分析及求解方法;
4. 掌握180°、参数根轨迹绘制方法,了解根轨迹分析法;
5. 掌握频率特性的概念,掌握典型环节的Nyquist图和Bode图,了解Nichols图的基本概念,掌握Nyquist稳定判据;
6. 掌握串联超前校正、串联滞后校正,了解其它常见校正方案;
7. 掌握采样系统脉冲传递函数的定义,理解z平面上闭环极点分布与系统动态响应之间的关系。
四、课程教学安排
自动控制理论主要涉及自动控制系统的经典分析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建立概念、形成整体思路为基础,指出每单元的重点和难点部分。上课时,适当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质量,集中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着重讲解基本概念、其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控制理论应用的科研最新成果,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原理和方法等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本课程理论性强,需要足够的作业支撑,每次课后作业量应不少于2道作业题,约1小时的作业量。总作业量不少于24学时。题型包括计算、画图、分析和设计等。通过习题巩固知识点的掌握,并适当布置自学作业,达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拓展知识的能力,锻炼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情况适当增设课堂习题指导及作业评述。
本课程共64学时,包括理论教学内容60学时与实验教学内容4学时,具体安排如下:
(一)理论教学内容(共60学时)
按照知识单元进行划分,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7个单元。
第1单元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4学时)
1.教学内容
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概念;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及术语;自动控制系统的类型;自动控制系统性能的基本要求;自动控制系统设计概述。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概念、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自动控制系统性能的基本要求。
难点: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3.基本要求
(1)掌握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的概念;
(2)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3)掌握自动控制系统性能的基本要求;
(4)理解闭环控制方式及控制过程;
(5)了解控制理论的发展史;
(6)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第2单元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10学时)
1.教学内容
线性系统微分方程的列写;传递函数;控制系统的结构图;信号流图及梅森增益公式。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传递函数、控制系统结构图的等效变换、信号流图及梅森增益公式。
难点:系统结构图的等效变换、梅森增益公式。
3.基本要求
(1)了解微分方程的建立和求解;
(2)掌握传递函数的概念;
(3)掌握系统结构图的等效变换方法;
(4)掌握利用梅森增益公式求系统传递函数的方法;
(5)掌握用MATLAB进行系统建模的方法。
第3单元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12学时)
1.教学内容
线性定常系统时间响应的性能指标;一阶、二阶及高阶系统的时域分析;线性定常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线性定常系统稳态误差的计算;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一、二阶系统阶跃响应性能分析,系统稳定性分析,稳态误差的计算。
难点:典型二阶系统阶跃响应性能分析与计算、劳斯判据。
3.基本要求
(1)了解典型控制过程与性能指标;
(2)掌握一、二阶系统的时域分析方法;
(2)了解高阶系统的时域分析方法;
(3)掌握稳定性与代数判据;
(4)掌握稳态误差的分析方法;
(5)掌握用MATLAB分别对系统进行暂态与稳态性能分析的方法。
第4单元 根轨迹法(8学时)
1.教学内容
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广义根轨迹;系统性能的分析。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绘制根轨迹、通过根轨迹分析系统性能。
难点:根轨迹中出射角与入射角的绘制,广义根轨迹。
3.基本要求
(1)理解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2)掌握常规根轨迹的绘制法则;
(3)掌握参数根轨迹的绘制法则;
(4)了解零度根轨迹的绘制法则;
(5)掌握通过根轨迹分析系统性能的方法;
(6)掌握用MATLAB绘制根轨迹并标注特殊点的方法。
第5单元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16学时)
1.教学内容
频率特性;典型环节与系统开环的频率特性;频率域稳定判据;稳定裕度;闭环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控制系统频域设计。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频率特性、典型环节与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对数频率稳定性判据、稳定裕度。
难点: 系统开环频率特性的绘制、稳定裕度的计算。
3.基本要求
(1)理解频率特性的有关概念;
(2)熟练掌握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3)掌握系统开环频率特性(幅相频率特性、对数频率特性)的绘制方法;
(4)掌握由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确定开环传递函数的方法;
(5)理解稳定裕度的概念及意义,掌握计算稳定裕度的方法;
(6)了解开环频域指标,了解闭环 频率特性的特征量与时域性能指标间的关系;
(7)掌握用MATLAB绘制系统Nyquist图和Bode图并分析系统性能的方法。
第6单元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4学时)
1.教学内容
校正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常用校正装置及特性;串联校正;反馈校正。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校正的基本概念,串联校正的原理和方法。
难点:串联校正的方法和原理。
3.基本要求
(1)理解校正的基本概念;
(2)了解常用校正装置及特性;
(3)掌握串联超前校正的原理及方法;
(4)掌握串联滞后校正的原理及方法;
(5)了解PID。
第7单元 采样系统分析(6学时)
1.教学内容
采样系统的概念;信号的采样与保持;z变换理论;采样系统的数学模型;采样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采样系统的数学模型。
难点:采样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3.基本要求
(1)了解采样系统的特点;
(2)理解香农采样定理;
(3)掌握系统脉冲传递函数的求取及计算方法;
(4)掌握s域、z域间的映射关系;
(5)理解z平面上闭环极点分布与系统动态响应之间的关系;
(6)掌握用MATLAB对采样系统进行分析的方法。
(二)实验教学内容(共4学时)
实验1 二阶系统阶跃响应(1学时)
实验内容:
掌握时域下,计算并分析二阶系统的性能。
实验2 系统稳定性分析(1学时)
实验内容:
掌握时域、复域、频域下,采用劳斯判据、根轨迹法、奈奎斯特判据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实验3 串联超前校正(1学时)
实验内容:
掌握频域下,采用串联超前校正法改善系统性能。
实验4 串联滞后校正(1学时)
实验内容:
掌握频域下,采用串联滞后校正法改善系统性能。
五、课程考核
该课程为考试课。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占30%-40%(课堂讨论、提问、实验、作业、考勤等),期末成绩占60%-70%。期末考试的主要形式有开/闭卷,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对有关问题的判断、分析和计算能力。
六、课程教材及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苗宇,蒋大明.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M].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参考资料:
[1] 胡寿松. 自动控制原理(第七版)[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9.
[2] 卢京潮.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M]. 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9.
[3] 夏德钤, 翁贻方. 自动控制理论[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编写人:孙彤 评审人:秦武
审批人:钟雁 编写日期:2019年4月
《铁路信号可靠性与安全性》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铁路信号可靠性与安全性》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JT02L1106
课程结构:学科基础教育平台/必修课程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内容简介:
1.课程的性质、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是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的必须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可靠性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关的工程技术方法,并在将来的专业课学习及工作中应用。随着可靠性理论及工程技术广泛地应用在铁路信号、电力、电子等领域,相关专业学生掌握可靠性理论与工程技术的相关知识已经刻不容缓。
2.课程主要内容
建立产品可靠性的基本概念,掌握产品可靠性的特征量和可修产品的可靠性指标,掌握不维修系统和可维修系统可靠性的分析与计算,掌握冗余系统的可靠性分析、计算与应用。了解预防性维修和可靠性管理的基本概念,掌握可靠性工程设计方法,理解软件可靠性基本概念并掌握提高软件可靠性的方法。
参考教材、著作或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郦萌、吴芳美.铁路信号可靠性安全性理论及证实[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8.
参考资料:
[1] 张友鹏.可靠性理论与工程技术应用[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
[2] 郭永基.可靠性工程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 赵涛.可靠性工程[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Railway signal reliability and safety)Course Description
Term:2-2
Course Title:Railway Signal Reliability and Safety
Course Code:JT02L1106
Prerequisite Courses:Advanced Mathematics、Probability Theor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Hours/Credit:32/2
Course Description:
1. Specialty, objectives and tasks of the course
This course is a mandatory course for rail traffic signaling and control, through which students can acquire basic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reliability and related engineering techniques, and apply them in future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work. With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reliability theory and engineering technology in railway signal, electric power, electronics and other fields, it is urgent for relevant students to master the relevant knowledge of reliability theory and engineering technology.
2. Main contents of the course
Establish the basic concept of product reliability, mast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duct reliability and the reliability index of repairable products, master the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of the reliability of non-service system and repairable system, and master the reliability analysis, calcul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redundant system. Understand the basic concepts of preventive maintenance and reliability management, master the method of seistic engineering, understand the basic concept of software reliability, and master the methods to improve software reliability.
《铁路信号可靠性与安全性》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编号:JT02L1106
2. 课程名称:铁路信号可靠性与安全性
3. 课程结构:学科基础教育平台/必修课程
4. 学时/学分:32/2
5.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6.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二、课程任务和目的
本课程是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的一门重要学科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可靠性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关的工程技术方法,并在将来的专业课学习及工作中应用。随着可靠性理论及工程技术广泛地应用在铁路信号、电力、电子等领域,相关专业学生掌握可靠性理论与工程技术的相关知识已经刻不容缓。
按照本课程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发展水平,在学习完先修基础课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达到以下要求:建立产品可靠性的基本概念,掌握产品可靠性的特征量和可修产品的可靠性指标,掌握不维修系统和可维修系统可靠性的分析与计算,掌握冗余系统的可靠性分析、计算与应用。了解预防性维修和可靠性管理的基本概念,掌握可靠性工程设计方法,理解软件可靠性基本概念并掌握提高软件可靠性的方法。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该课程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与安全性相关的控制系统中可靠性和安全性的理论,技术以及证实、测试和评价等内容。学习完本课程后应该对系统与设备的可靠性、安全性有个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应该学会可靠性相关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四、课程教学安排
本课程理论教学32学时。按照知识单元进行划分,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6个单元。
第1单元 可靠性和安全性概念(4学时)
1.教学内容
可靠性和安全性概念,包括系统与设备的可靠性、安全性,信号的故障导向安全的原则以及系统风险。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铁路信号“故障一安全”原则。
难点:系统与设备的安全完善性与风险分析。
3.基本要求
(1)了解可靠性与安全性的概念;
(2)重点掌握铁路信号“故障一安全”原则;
(3)熟悉系统与设备的安全完善性与风险分析。
第2单元 危害源(4学时)
1.教学内容
危害源概念,失效、差错和故障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人因差错的相关知识。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失效、差错和故障以及相互关系。
难点:人因差错的危害和起因。
3.基本要求
(1)了解危害源的概念,以及对危险源进行深化;
(2)掌握失效、差错和故障以及相互关系,故障(差错、失效)的分类以及失效防范完善性;
(3)熟悉人因差错的危害和起因,人因差错的分类和防范。
第3单元 可靠性和安全性相关理论(8学时)
1.教学内容
随机现象和随机事件、失效机理和失效模型、可靠性特征量、可维修性和可用性、表征安全性的量化特征。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失效机理和失效模型、失效的浴盆曲线模型。
难点:可靠性定量指标,包括不同失效分布和不同冗余结构的失效率、可靠度和可靠度的上下限。
3.基本要求
(1)重点掌握危害事件的随机性,修复事件的随机性及马尔柯夫模型,随机事件的概率分布和概率纸原理,常用概率分布和分布参数,可靠性数学;
(2)了解硬件失效机理和软件失效机理、失效的浴盆曲线模型、早期失效、偶发失效和耗损失效的特征、失效的随机独立性和相依性、失效的物理相关性和独立性、原发故障和继发故障、故障升级现象;
(3)掌握可靠性特征量和它们相互的转换关系、可靠性定量指标、可靠性定量指标、不同失效分布、不同冗余结构的可靠度和可靠度的上下限、不同冗余结构的平均寿命、可靠寿命和中位寿命;
(4)熟悉可维修性特征量和它们相互转换关系以及可用度、关于修复时间概率分布问题的讨论;
(5)了解安全性特征量各要素和层次、关于铁路信号可承受风险的安全性定量指标的讨论。
第4单元 可靠性技术与可靠性工程(6学时)
1.教学内容
可靠性设计、可靠性增长、避错、排错和防错、容错设计、测试、设备维护方式的选择原则和可维修性设计。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避错、排错和防错技术及它们的区别。
难点:容错设计、测试、设备维护方式的选择原则和可维修性设计。
3.基本要求
(1)了解可靠性分配、可靠性预测、冗余设计、防漂移设计、抗热设计、设计分析、元、器件选用、设计评审;
(2)熟悉避错、排错和防错技术及它们的区别、可靠性试验和元件筛选、加速寿命试验和过载试验、可靠性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3)了解容错技术的内涵、冗余结构及对可靠性的贡献、逻辑电路的自测试和内建自测试(BIST)技术、逻辑电路的自校验及其与“故障一安全”的区别、故障恢复的概念、故障自恢复、软件容错、多版本编程(NVP)软件、恢复块(RB)软件、输入重合故障、输出共模故障和共因故障、软件相异性开发对提高容错软件可靠性的作用;
(4)了解测试的充分性测试的故障覆盖率以及设备维护方式的选择原则和可维修性设计。
第5单元 安全性工程与安全性技术(8学时)
1.教学内容
安全性生命周期和安全性目标、安全性需求规约、安全性技术、安全相关信息传输、安全性分析。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掌握安全性技术的选用和安全性完善度的关系。
难点:掌握多种安全性分析方法。
3.基本要求
(1)掌握系统生命周期和安全性生命周期的概念、安全性整体目标的确定原则、安全性相关系统的基本成分和基本功能、安全性目标的分解和实现;
(2)了解安全性需求规约的编制要求、一般功能需求、安全性功能需求和失效防范完善度需求的辨析、需求的形式化描述;
(3)掌握安全性技术的选用和安全性完善度的关系、本原“故障一安全”和结构“故障一安全、重叠式“故障一安全、反应式“故障一安全、“故障一安全”的复合技术、“故障一安全”逻辑;
(4)了解安全相关通信的概念、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模型、实现信息安全传输的原则、报文附加数据:安全码、传输码、纠错编码技术、开放传输系统和利用开放系统传输安全信息机密信息安全性;
(5)掌握故障树分析(17TA)方法、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17MEA)、致命度分析(CA)、故障模式、影响和致命度分析(FMECA)以及致命度矩阵、事件树分析(ETA)。
第6单元 安全性的证实和验收(2学时)
1.教学内容
安全性验收和安全性认证与安全性相关的铁路信号标准。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国际与国内安全性相关的铁路信号标准。
难点:安全性验收和安全性认证。
3.基本要求
(1)了解安全性验收和安全性认证的含义;
(2)了解我国铁路信号安全性相关标准、国际电工委员会TEC/TC9委员会及铁路信号相关的IEC国际标准。
五、课程考核
该课程为考试课。支持教师探索分阶段测验、部分内容留给学生自学并完成自学报告等改革形式。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占30-40%,其中包括:作业,考勤,课堂表现等。期末考试成绩占60-70%。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对有关问题的判断、分析和计算能力。
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建议教材:
郦萌、吴芳美.铁路信号可靠性安全性理论及证实[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8.
参考资料:
[1] 张友鹏.可靠性理论与工程技术应用[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
[2] 郭永基.可靠性工程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 赵涛.可靠性工程[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编写人: 李德威 评审人:王俊峰
审批人: 钟雁 编写日期:2019年4月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JT02L1107
课程结构:学科基础教育平台/必修课程
学时/学分:48/3
先修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内容简介:
1.课程的性质、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是电气类、电子类及计算机应用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它是研究各种半导体器件的性能、电路及其应用的科学。学生学习本课程后可具备基本逻辑部件的分析和设计能力,以及基本数字集成电路的运用能力。
2.课程主要内容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专业课程(单片机原理、嵌入式系统等)和从事IT产业、电子系统的开发、设计与应用奠定电子电路、数字电路方面的基础。
参考教材、著作或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侯建军.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参考资料:
[1] 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第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 江晓安.数字电子技术(第四版)[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
Digital Electronic Technique Course Description
Term:3-1
Course Title:Digital Electronic Technique
Course Code:JT02L1107
Prerequisite Courses:Circuit Analysis;Analog Electronics Technique
Hours /Credit:48/3
Course Description:
1. Specialty, objectives and tasks of the course
Fundamentals of digital electronic technique is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electrical, electronic and computer applications. It is the science that studies the performance, circuits, and applications of various semiconductor devices. After studying this course, students will have the ability to analyze and design basic logic components and the ability to use basic digital integrated circuits.
2. Main contents of the course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will master the basic theories, basic knowledge and basic skills of digital electronic technology, and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In order to learn professional courses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principle, embedded system, etc.) and to engage in the development,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IT industry and electronic systems, lay the foundation for digital electronic circuits.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编号:JT02L1107
2. 课程名称:数字电子技术
3. 课程结构:学科基础教育平台/必修课程
4. 学时/学分:48/3
5. 先修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
6.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二、课程任务和目的
本课程是电气类、电子类及计算机应用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它是研究各种半导体器件的性能、电路及其应用的科学。学生学习本课程后可具备基本逻辑部件的分析和设计能力,以及基本数字集成电路的运用能力。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专业课程(单片机原理、嵌入式系统等)和从事IT产业、电子系统的开发、设计与应用打好数字电子电路方面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主要内容包括:数制和码制、逻辑代数基础、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门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半导体存储电路、脉冲信号的产生与转换、模/数(A/D)转换及数/模(D/A)转换、常用时序集成电路模块及其应用等。该课程讲授与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有关的知识并由学生在学习数字电子技术的基础上,为《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及应用》等课程中硬件部分学习奠定数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础。
四、课程教学安排
本课程理论教学32学时。按照知识单元进行划分,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6个单元。
第1单元 数字逻辑基础(12学时)
1.教学内容
(1)不同进制间的转换。
(2)逻辑代数基础。
(3)公式化简法。
(4)卡诺图化简法。
2.教学重点及难点
公式化简法与卡诺图化简法。
3.基本要求
(1)掌握不同进制间的转换;
(2)掌握8421BCD码,了解其他常用BCD码;
(3)掌握基本逻辑运算;
(4)掌握逻辑真值表和逻辑函数数字逻辑电路描述方法;
(5)掌握逻辑函数标准形式及相互转换;
(6)了解逻辑函数化简的意义,掌握代数法、卡诺图法化简逻辑函数。
第2单元 逻辑门电路(1学时)
1.教学内容
常用基本逻辑门电路的外特性。
2.教学重点及难点
TTL与非门外特性。
3.基本要求
(1)掌握各种逻辑门电路的逻辑功能和逻辑符号;
(2)掌握集成TTL与非门外特性,了解其它类型TTL门电路的性能;
(3)了解CMOS门电路外特性。
第3单元 组合逻辑电路(13学时)
1.教学内容
(1)组合逻辑电路分析与设计。
(2)竞争冒险产生原因及消除方法。
(3)常用组合逻辑集成电路的应用。
2.教学重点及难点
组合逻辑电路分析与设计及常用组合逻辑集成电路的应用。
3.基本要求
(1)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
(2)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
(3)掌握数字系统中常用的组合逻辑器件,如编码器、译码器、加法器、数据选择器、数值比较器等的实现组合逻辑电路的方法;
(4)了解典型中规模集成组合逻辑器件的功能及工作原理;
(5)理解判别组合电路中存在的竞争与冒险的方法,并能采取相应的方法消除冒险;
(6)熟悉信息的编码与译码。
第4单元 时序逻辑电路(14学时)
1.教学内容
(1)基本RS触发器、D触发器、JK触发器和T触发器的结构,工作原理与应用。
(2)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概念。
(3)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4)异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常用触发器的状态转移真值表、特征方程。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难点:触发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
3.基本要求
(1)了解基本RS、同步RS触发器、主从(RS、JK)触发器及维持阻塞D触发器的电路结构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及工作特点;
(2)掌握运用特性表、特性方程、状态转换图及时序图描述各种触发器的逻辑功能;
(3)理解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分类、功能描述方法及状态方程、输出方程、驱动方程的含义;
(4)掌握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及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
(5)了解异步时序逻辑电路分析方法。
第5单元 常用时序集成电路模块及其应用(6学时)
1.教学内容
(1)计数器、寄存器与移位寄存器工作原理。
(2)常用中规模集成数字器件设计时序逻辑电路的方法。
2.教学重点及难点
常用中规模集成数字器件设计时序逻辑电路。
3.基本要求
(1)了解常用典型集成计数器、集成寄存器及其他中规模集成时序逻辑电路的工作原理;
(2)理解常用中规模集成计数器、寄存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3)掌握用中规模集成电路实现任意模值计数器方法。
第6单元 脉冲波形的变换与产生(2学时)
1.教学内容
(1)单稳态触发器原理及应用。
(2)施密特触发器原理及应用。
(3)多谐振荡器原理及应用。
(4)555定时器原理及应用。
2.教学重点及难点
555定时器的应用。
3.基本要求
(1)了解单稳态触发器、施密特触发器、多谐振荡器的基本特性及应用;
(2)掌握555定时器的典型应用。
五、课程考核
该课程为考试课。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占30%-40%(课堂讨论、提问、作业、考勤等),期末成绩占60%-70%。期末考试的主要形式有开/闭卷等形式,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对有关问题的判断、分析和计算能力。
六、课程教材及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侯建军.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参考资料:
[1] 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第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 江晓安.数字电子技术(第四版)[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
编写人:张胜 评审人:秦武
审批人:钟雁 编写日期:2019年4月
《电子电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电子电路设计基础》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JT02L1201
课程结构:学科基础教育平台课程/必修课程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
内容简介:
1.课程的性质、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是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均较强的课程。学生通过学习电子元器件原理以及各类电路设计软件,掌握电路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对电路设计有一个较为完整和系统的概念,并为后续相关课程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为学生今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初步基础。
2、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为常用电子电路设计基础知识,包括常用电子元器件的介绍、电路的具体实现过程、常用电子电路设计等。
第二部分常用软件学习,包括Multisim、Proteus、Altium Designer等。
参考教材、著作或参考资料:
[1] 黄智伟.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训练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 张建强.电子电路设计与实践[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9.03
[3] 王进君.电子电路设计与调试[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8.03
[4] 刘炳海.从零开始学电子电路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9.05
(Fundamentals of Electronic Circuit Design)
Course Description
Term:3-1
Course Title:Fundamentals of Electronic Circuit Design
Course Code:JT02L1201
Prerequisite Courses:Circuit Analysis、Analog Electronics Technique、Digital Electronic Technique
Hours/Credit:32/2
Course Description:
1. Specialty, objectives and tasks of the course
This course is a compulsory basic course for the majors of rail transit signal and control and electronic information.It is a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course.Students through learning principle of electronic components and all kinds of circuit design software, master the basic theory of circuit design, basic knowledge, basic methods and skills, has a relatively complete and system of circuit design concept, and establish the necessary theory foundation for the follow-up courses, for students to work in the engineering preliminary foundation.
2. Main contents of the course
The first part is the basic knowledge of common electronic circuit design, including the introduction of common electronic components,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circuits, common electronic circuit design, etc.
The second part is commonly used software learning, including Multisim, Proteus and Altium Designer.
《电子电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编号:JT02L1201
2. 课程名称:电子电路设计基础
3. 课程结构:学科基础教育平台/必修课程
4. 学时/学分:32/2
5. 先修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6.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
二、课程任务和目的
本课程是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均较强的课程。学生通过学习电子元器件原理以及各类电路设计软件,掌握电路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对电路设计有一个较为完整和系统的概念,并为后续相关课程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为学生今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初步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主要分两大部分,一部分常用电子电路设计基础知识,一部分软件学习:Multisim、Proteus、Altium Designer等。
通过课程学习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初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以下要求:
1. 了解并掌握电路的一般设计方法,具备初步的独立设计能力;
2. 初步掌握对普通电子线路画出电路方框图、完成电路各部分指标分配等基本技能;
3. 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进一步掌握电子线路设计仿真与制作方法。
四、课程教学安排
本课程理论教学部分8学时,上机教学部分24学时,共32。
(一)理论教学内容(共8学时)
按照知识单元进行划分,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4个单元。
第1单元 电子电路设计基础知识(2课时)
1.教学内容
常用电子元器件的介绍;电路的具体实现过程;常用电子电路设计。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常用电路设计。
难点:电路的具体实现过程。
3.基本要求
(1)掌握电子电路设计的一般方法;
(2)理解电子电路的安装调试的一般方法;
(3)掌握电子元器件的特点,特性。
第2单元 Multisim学习及电路实现(2课时)
1.教学内容
Multisim软件环境;绘制原理图并仿真。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元件认识,绘制原理图。
难点:绘制原理图并仿真。
3.基本要求
(1)掌握常用元件库内容;
(2)掌握界面菜单工具栏使用;
(3)掌握原理图绘制方法及电路仿真。
第3单元 Proteus学习及电路实现(2课时)
1.教学内容
Proteus软件环境;绘制原理图并仿真。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绘制电路图并仿真。
难点:绘制单片机电路图并仿真。
3.基本要求
(1)掌握Proteus电路图绘制;
(1)掌握Proteus仿真方法。
第4单元 Altium Designer学习及电路实现(2课时)
1.教学内容
绘制电路板原理图、PCB设计、元件集成库设计。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绘制电路板原理图、PCB设计。
难点:绘制电路板原理图、PCB设计。
3.基本要求
掌握Altium Designer原理图绘制;掌握PCB设计。
(二)上机教学内容(共24学时)
实验1 虚拟实验软件Multisim软件环境(2学时)
实验内容:
Multlsim的工作界面、Multislm的设计工具栏、MuItislm的元器件栏、Multsim的虚拟仪表栏、通用操作环境设置、MuItlsim的基本操作。
实验2 常用测量仪器使用实验(2学时)
实验内容:
(1)函数信号发生器;
(2)万用数字表;
(3)双通道示波器和四通道示波器;
(4)MuItlsim环境下常用电路定理和模拟电路中应用的仿真
实验3 常用测量仪器使用实验(2学时)
实验内容:
逻辑分析仪;逻辑转换器;测量探针;MuItlsim环境下在数字电路中的应用和仿真
实验4 Proteus编辑环境(2学时)
实验内容:
Proteus工作界面;Proteus ISIS原理图设计;
实验5 Proteus 软件的仿真调试(2学时)
实验内容:
绘制原理图;外置代码编译器;仿真调试。
实验6 Altium Designer工程管理与环境设置(2学时)
实验内容:
(1)工程文件管理 :创建工程文件、创建原理图文件、创建PCB文件创建原理图库文件、建PCB元件库文件、文件关联方法、工程文件管理;
(2)系统环境设置: Altium Designer设计环境、系统配置设置、安装导入/导出向导插件
实验7 原理图设计(4学时)
实验内容:
(1)原理图编辑器界面、常用命令操作、设置原理图工作环境;
(2)新建和编辑原理图、添加元件及属性更改、添加电气线及电气属性、总线操作、Port端口操作;
(3)实例练习。
实验8 PCB设计(4学时)
实验内容:
(1)常用设计参数的设置、PCB设计工具栏;
(2)配置库文件、导入设计数据、设计前期处理、元件布局、布线、灌铜、尺寸标注、添加中英文字符、设计规则验证、PCB文件输出等;
(3)PCB布局原则、PCB布线原则;
(4)实例练习。
实验9 元件集成库设计(4学时)
实验内容:
(1)集成元件库操作的基本步骤;
(2)原理图元件库设计、原理图元件属性编辑、PCB封装库设计、元件检查与报表生成、产生集成元件库等;
(3)实例练习。
五、课程考核
该课程为考查课。考核方式可为机房考核电路设计,也可以为大作业形式,分组(或每人)提交一套电路设计方案及元件绘制电路图并仿真。平时成绩为考勤、平时表现及作业占40-50%,考试成绩占50-60%。
六、课程教材及参考资料
[1] 黄智伟.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训练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 张建强. 电子电路设计与实践[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9.
[3] 王进君.电子电路设计与调试[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8.
[4] 刘炳海.从零开始学电子电路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9.
编写人:褚俊英 评审人:秦武
审批人:钟雁 编写日期:2019年4月
《专业英语阅读与写作》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专业英语阅读与写作》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JT02L1202
课程结构:学科基础教育平台/必修课程
学时/学分:16/1
先修课程:铁道概论、铁路信号基础设备、铁路运营基础、车站信号自动控制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内容简介:
1.课程的性质、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是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的必修课,课程主要讲授轨道交通运输与信号方面的翻译、阅读与写作方法,并通过阅读一定数量的国外有关文章,培养学生阅读和翻译本专业英语资料的能力。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使学生提高英语水平,具有扎实的英语专业功底。在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牢固掌握专业英语知识的前提下,拓宽知识领域,注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2.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轨道运输部分,主要介绍了运输组织方式、轨道车辆等。第二部分是轨道信号部分,主要介绍了铁路道岔、直流轨道电路、交流轨道电路、电码化轨道电路、自动闭塞信号、车站联锁设备、道口预警信号、驼峰信号等。第三部分介绍科技论文写作要点。
参考教材、著作或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叶清贫,曾毅.轨道交通运输与信号专业英语[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9.
参考资料:
[1]颜景林.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M].西安:科学出版社,2019.
[2]温丹丽.电子信息类专业英语[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马佐贤,戴金茂.电子信息类专业英语[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Reading and Writing in Specialized English) Course Description
Term:3-2
Course Title:Reading and Writing in Specialized English
Course Code:JT02L1202
Prerequisite Courses:Introduction of Railway,Railway Signal Basic Equipment,Fundamentals of Railway Operation,Automatic Control of Railway Station Signaling for Railway Signal
Hours/Credit:16/1
Course Description:
1.Specialty, objectives and tasks of the course
This course is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the major of rail transit signal and control. It mainly teaches the translation, reading and writing methods of rail transit transportation and signal are mainly in this course, and students' ability to read and translate English materials of this major is trained by reading a certain number of foreign articles.Through the specialized English study, causes the student to improve the English level, has the solid English specialized foundation.On the premise of having a solid foundation of English language and a solid grasp of professional English knowledge, we should broaden the scope of knowledge and pay attention to cultivating students' ability of acquiring knowledge, independent thinking and innovation.
2. Main contents of the course
The main content of this course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rail transportation, which mainly introduces the transportation organization, rail vehicles and so on.The second part is the track signal part, mainly introduces the railway switch, dc track circuit, ac track circuit, coded track circuit, automatic block signal, station interlocking equipment, crossing warning signal, hump signal and so on. The third part introduces the main point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aper writing
.
《专业英语阅读与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编号:JT02L1202
2. 课程名称:专业英语阅读与写作
3. 课程结构:学科基础教育平台/必修课程
4. 学时/学分:16/1
5. 先修课程:铁道概论、铁路信号基础设备、铁路运营基础、车站信号自动控制
6.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
二、课程任务和目的
本课程是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的必修课,是信号专业学生讲授轨道交通运输与信号方面的翻译、阅读与写作方法,并通过阅读一定数量的国外有关文章,培养学生阅读和翻译本专业英语资料的能力。通过专业英语的学习,使学生提高英语水平,扎实的英语专业功底。在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牢固掌握专业英语知识的前提下,拓宽知识领域,注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包括轨道运输、轨道信号部分以及科技论文写作要点。掌握运输组织方式、轨道车辆、铁路道岔、轨道电路、自动闭塞信号、车站联锁设备等专业术语的英语表达,掌握科技论文写作要点,以提高英语阅读、翻译能力和写作能力。
四、课程教学安排
本课程理论教学16学时。按照知识单元进行划分,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3个单元。
第1单元 轨道运输(4学时)
1.教学内容
高速铁路、单轨铁路、轻轨、磁悬浮列车、地铁、动车组、北京西站、中国铁路客运、铁路车厢、货运、铁路轨道、铁路信号。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铁路轨道、铁路信号的组成与作用。
难点:铁路轨道、铁路信号的组成与作用。
3.基本要求
(1)了解高速铁路、单轨铁路、轻轨、磁悬浮列车、地铁、动车组等的概念;
(2)掌握铁路轨道、铁路信号的概念,组成和作用。
第2单元 铁路信号(8学时)
1.教学内容
铁路道岔、直流轨道电路、交流轨道电路、电码化轨道电路、自动闭塞信号、车站联锁设备、道口预警信号、调度集中的英语表达。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铁路道岔、交流轨道电路、电码化轨道电路、自动闭塞信号、车站联锁设备等概念、组成、分类。
难点:交流轨道电路、电码化轨道电路。
3.基本要求
(1)了解直流轨道电路、道口预警信号、调度集中的概念,组成;
(2)掌握铁路道岔、交流轨道电路、电码化轨道电路、自动闭塞信号、车站联锁设备等概念、组成、分类。
第3单元 科技论文写作(4学时)
1.教学内容
科技论文的定义及特征、科技论文的分类、科技论文的格式(包括摘要、绪论、正文、结束语、参考文献的引证注释和致谢等)、科技论文写作应注意的问题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摘要、绪论、正文、结束语、参考文献的引证注释和致谢的写法。
难点:摘要、绪论、正文的写法。
3.基本要求
(1)了解科技论文的定义及特征、科技论文的分类;
(2)掌握科技论文的格式。
五、课程考核
该课程为考查课。考核安排:可开卷考试,也可闭卷考试。支持教师探索分阶段测验、部分内容留给学生自学并完成自学报告等改革形式。
评分标准:平时成绩占30-40%(考勤、作业、课堂任务完成情况等多种形式)+考试成绩占60-70%。
六、课程教材及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叶清贫,曾毅.轨道交通运输与信号专业英语[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9.
参考资料:
[1]颜景林.城市轨道交通专业英语[M].西安:科学出版社,2019.
[2]温丹丽.电子信息类专业英语[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马佐贤,戴金茂.电子信息类专业英语[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编写人:褚俊英 评审人:秦武
审批人:钟雁 编写日期:2019年4月
《车站信号自动控制》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车站信号自动控制》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JT02L1108
课程结构:专业教育平台/专业核心课程★
学时/学分:48/3
先修课程:铁道概论、铁路信号基础设备、铁路信号运营基础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内容简介:
1.课程的性质、目标与任务
《车站信号自动控制》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它以铁路车站为控制对象,研究铁路车站信号控制的基本规则和车站联锁系统的构成及其工作原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车站联锁的基本概念,车站信号继电联锁控制的规则、原理和分析方法,了解车站信号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基本概念、一般结构及其国内外发展情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阅读和理解车站信号自动控制领域的文献资料;使学生毕业后具备从事车站信号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应用能力。
2.课程主要内容
《车站信号自动控制》课程共分五单元。第一单元为车站联锁系统基础,是学习后续各单元的基础。车站联锁系统主要包括继电联锁控制系统和计算机联锁控制系统,其中,第二、三、四、五单元为继电联锁控制系统原理和功能的介绍。
《车站信号自动控制》课程知识点多,各知识点之间前后关联、立体交叉,同时,课程中涉及的继电器及其电路非常多且部分电路原理复杂,课程学习难度较大。学习过程中,应对一些重要的概念和原理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加强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完成相应作业和对之前已学过的内容的及时复习。
参考教材、著作或参考教材:
建议教材:
杨扬.车站信号控制系统[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参考资料:
[1] 王永信.车站信号自动控制[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2] 何文卿.6502电气集中电路[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3] 林瑜筠,吕永昌.计算机联锁[M](第二版)[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
(Automatic Control of Railway Station Signaling for Railway Signal) Course Description
Term:2-2
Course Title:Automatic Control of Railway Station Signaling for Railway Signal
Course Code:JT02L1108
Prerequisite Courses:Railway Introduction; Railway Signal Basic Equipment; Railway Signal Operation Basis
Hours /Credit:48/3
Course Description:
1. Specialty, objectives and tasks of the course
The goal of the course is to give students a global understanding and mastering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implementation methods of station signaling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s. This course will improve students’ abilities to analyze problems and to settle practical issues. It will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further education and future work.
2. Main contents of the course
Lesson arrangements of the course are as follows: relays and principles of a typical relay circuit,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field measuring and control circuit units, hierarchical architecture of several typical computer interlocking control systems, hardware structures of computer interlocking control systems, reliability and fail-safe protection technologies of computer interlocking hardware, functions and fundamental implementation methods of computer interlocking software, reliability and fail-safe protection technologies of computer interlocking software,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ideas of 6502 electric centralized control system, the operation principles of selection circuits and executive circuits.
《车站信号自动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编号:JT02L1108
2. 课程名称:车站信号自动控制
3. 课程结构:专业教育平台/专业核心课程★
4. 学时/学分:48/3
5. 先修课程:铁道概论、铁路信号基础设备、铁路信号运营基础
6.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二、课程任务和目的
《车站信号自动控制》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它以铁路车站为控制对象,研究铁路车站信号控制的基本规则和车站联锁系统的构成及其工作原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车站联锁的基本概念,车站信号继电联锁控制的规则、原理和分析方法,了解车站信号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基本概念、一般结构及其国内外发展情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阅读和理解车站信号自动控制领域的文献资料;使学生毕业后具备从事车站信号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应用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车站信号自动控制》课程共分五单元。第一单元为车站联锁系统基础,是学习后续各单元的基础。车站联锁系统主要包括继电联锁控制系统和计算机联锁控制系统,其中,第二、三、四、五单元为继电联锁控制系统原理和功能的介绍。
《车站信号自动控制》课程知识点多,各知识点之间前后关联、立体交叉,同时,课程中涉及的继电器及其电路非常多且部分电路原理复杂,课程学习难度较大。继电集中联锁系统重点和难点集中在第四单元和第五单元。学习过程中,应对一些重要的概念和原理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加强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完成相应作业和对之前已学过的内容的及时复习。
四、课程教学安排
本课程理论教学部分40学时,实验教学部分8学时,总共48学时。
(一)理论教学内容(共40学时)
按照知识单元进行划分,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5个单元:
第1单元 车站信号控制系统概述(6学时)
1.教学内容
铁路信号;车站站场及基本信号设备;进路概念、类型及敌对进路;进路控制过程。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联锁表、进路控制过程。
难点:联锁表编制,进路控制过程。
3.基本要求
(1)理解并掌握车站站场及基本信号设备的功能;
(2)理解并掌握进路概念、类型、敌对进路等概念;
(3)了解铁路信号的基本功能;牢固掌握进路控制过程;
(4)本单元中概念和原理性内容较多,通过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来掌握,通过及时完成课后作业和练习来加强对所学概念和原理的巩固,并提升应用能力。
第2单元 继电联锁系统概述(4学时)
1.教学内容
电气集中联锁系统组成;控制台;继电器组合及组合架;电气集中联锁系统原理。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电气集中联锁系统原理。
难点:电气集中联锁系统原理。
3.基本要求
(1)了解电气集中联锁系统的组成;
(2)理解控制台、继电器组合及组合架功能及原理;
(3)掌握电气集中联锁系统原理;
(4)本单元是继电集中联锁系统的构架和功能介绍,是学习后续第三、四、五单元的基础,理解电气集中联锁系统组成及原理对掌握后续第三、四、五单元比较重要。
第3单元 选择组电路(6学时)
1.教学内容
选择组电路概述;记录电路;选岔电路和选信号点电路;列车开始、辅助开始、终端继电器电路;选择组表示灯电路;选择组电路动作时序。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选择组动作时序,按钮、方向电路功能及联锁条件,选岔电路联锁条件,开始、辅助开始、终端继电器功能和检查的联锁条件。
难点:选岔电路和选信号点电路工作原理及迂回电流防护,开始、辅助开始、终端继电器电路及检查的联锁条件。
3.基本要求
(1)了解选择组电路功能,掌握选择组电路动作时序;
(2)了解记录电路中按钮继电器和方向继电器功能,理解其电路和所检查的联锁条件;
(3)理解选岔电路和选信号点电路的动作特点和动作规律,掌握电路所检查的联锁条件;
(4)掌握列车开始、辅助开始、终端继电器的功能及其所检查的联锁条件;
(5)掌握1~6网路线电路动作特点对理解选岔电路和选信号点电路工作过程非常重要。
第4单元 执行组电路——进路锁闭与开放信号(14学时)
1.教学内容
进路锁闭和开放信号电路概述;道岔控制电路;开始继电器电路;进路锁闭和取消继电器电路;信号检查继电器电路;区段检查继电器和股道检查继电器电路;接近预告和照查继电器电路;信号继电器电路;信号辅助继电器电路;信号点灯电路;进路锁闭与开放信号电路动作时序。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道岔控制技术条件和所检查的技术条件,开始、锁闭、信号检查及照查继电器的功能和所检查的联锁条件,信号继电器,信号辅助继电器技术条件、电路原理,信号点灯电路原理。
难点:道岔控制电路原理及检查的联锁条件,开始继电器、信号检查继电器、照查继电器和信号继电器电路及所检查的联锁条件,信号点灯电路。
3.基本要求
(1)理解进路锁闭到开放信号的各个阶段的时序;
(2)牢固掌握道岔控制的技术条件、所检查的技术条件,理解电路原理;
(3)掌握开始继电器、锁闭继电器、信号检查继电器、照查继电器的功能和所检查的联锁条件;
(4)理解取消继电器、区段检查继电器、轨道检查继电器、接近预告继电器功能和电路原理;掌握信号继电器、信号辅助继电器技术条件、电路原理;
(5)牢固掌握信号点灯电路原理。掌握所有继电器的基本功能、工作时间对理解电路和联锁条件非常关键;
(6)本单元及第五单元中涉及的继电器及其电路较多,实际学习时可根据对各个继电器教学要求的不同来区分对待。
第5单元 执行组电路——进路解锁与引导接车(10学时)
1.教学内容
进路解锁用的继电器及故障解锁电路;正常解锁电路;取消进路和人工解锁;调车中途返回解锁;引导信号电路;执行组表示灯电路;进路解锁电路动作时序。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各种解锁检查的联锁条件,引导接车电路执行时所检查的条件。
难点:进路解锁电路及检查的联锁条件,引导信号电路及检查的联锁条件。
3.基本要求
(1)理解进路解锁用的继电器和故障解锁电路,牢固掌握故障解锁条件;
(2)理解正常解锁、取消进路、人工解锁、调车中途返回解锁电路,牢固掌握各种解锁所检查的联锁条件;
(3)理解引导信号的办理条件和电路,牢固掌握电路执行时所检查的条件;
(4)了解执行组表示灯电路;
(5)本单元中涉及的继电器及其电路较多,实际学习时可根据对各个继电器教学要求的不同来区分对待;掌握所有继电器的基本功能、工作时间对理解电路和联锁条件非常关键。
(二)实验教学内容(共8学时)
实验1 6502电气集中联锁系统构成、控制台操作实验(2学时)
实验内容:
(1)了解6502电气集中系统结构,熟悉实验设备的使用。
(2)通过办理进路、单个设备的操作过程,验证各种进路的选路处理过程。
(3)掌握控制台各种按钮的作用、各种操作的方法。
(4)掌握控制台各种显示的意义。
实验2 6502电气集中选择组电路实验(2学时)
实验内容:
(1)熟悉选择组电路。
(2)掌握选择组电路的原理和动作规律。
(3)掌握FKJ、KJ、ZJ电路的原理及吸气和落下时机。
(4)掌握KJ电路怎样达到长调车进路信号的有远至近顺序开放。
(5)学习选择组电路故障分析。
实验3 执行组电路—--进路锁闭与开发信号实验(2学时)
实验内容:
(1)熟悉执行组电路。
(2)掌握执行组组电路的原理和动作规律。
(3)掌握XJJ、QJJ、GJJ、ZCJ、XJ电路的原理及吸气和落下时机。
(4)学习执行组电路故障分析。
实验4 执行组电路—--进路解锁与引导接车实验(2学时)
实验内容:
(1)熟悉6502执行组电路的组成和作用。
(2)掌握执行组组电路的原理和动作规律。
(3)掌握JYJ、FDGJ、CJ、SJ、LJ电路的原理及吸气和落下时机。
(4)掌握正常解锁、取消进路、人工延时解锁、调车中途折返解锁动作原理、解锁规律。
(5)学习执行组电路故障分析。
五、课程考核
该课程为考试课,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30%-40%,期末成绩占60%-70%。期末成绩考核方式可采用开卷/闭卷/半开卷等形式。平时成绩考虑学生的出勤率、课堂提问、作业、实验、专题训练和课堂讨论等环节,综合给出考核成绩。
六、课程教材及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杨扬.车站信号控制系统[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参考资料:
[1] 王永信.车站信号自动控制[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2] 何文卿.6502电气集中电路[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编写人:刘玉杰 评审人:段宝文
审批人:钟雁 编写日期:2019年4月
《计算机联锁系统》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计算机联锁系统》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JT02L1109
课程结构:专业教育平台/专业核心课程★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铁路运营基础、铁路信号基础设备、车站信号自动控制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内容简介:
1.课程的性质、目标与任务
学生以车站信号自动控制的现行控制系统为背景,理解计算机联锁系统功能与联锁概念,掌握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基本原理,了解不同类型、不同制式的计算机联锁系统的系统组成、特点及应用。
学生掌握计算机联锁的基础知识与系统构成及其相关设计,使学生对车站计算机联锁系统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与理解,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讲述车站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组成。在介绍计算机联锁的基本原理后,对我国铁路使用的TYJL-II型、JD-IA型、VPI型、EI32-JD型、DS6-K5B型、DS6-60型、iLOCK型、TYJL-ADX型、TYJL-TR9型等计算机联锁的特点、硬件组成和软件简介、维修及故障处理逐一进行较为详细地介绍。另外还介绍了用于平面调车的计算机联锁。
参考教材、著作或参考教材:
建议教材:
林瑜筠.计算机联锁(第三版)[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3.
参考资料:
[1] 林瑜筠.车站信号自动控制[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
[2] 赵志熙.计算机联锁系统技术[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
(Computer Interlocking System)Course Description
Term:2-2
Course Title:Computer Interlocking System
Course Code:JT02L1109
Prerequisite Courses:Railway Operation Foundation, Railway Signal Foundation Equipment, Station Signal Automatic Control
Hours /Credit:32/2
Course Description:
1. Specialty, objectives and tasks of the course
Taking the current control system of station signal automatic control as the background,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function and concept of computer interlocking system, master the basic principle of computer interlocking system, understand the composi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 types and systems of computer interlocking system.
Students master the basic knowledge of computer interlocking, system composition and related design, so that students have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station computer interlocking system, for the future work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2. Main contents of the course
This course describes the basic knowledge and composition of interlocking system of station computer.After introducing the basic principle of computer interlocking, the characteristics, hardware composition, software introduction, maintenance and fault treatment of TYJL-II、JD-IA、VPI、EI32-JD、DS6-K5B、DS6-60、iLOCK、TYJL-ADX、TYJL-TR9 computer interlocking used in China's railway are introduced in detail.In addition, the computer interlock used for plane switching is introduced.
《计算机联锁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编号:JT02L1109
2. 课程名称:计算机联锁系统
3. 课程结构:专业教育平台/专业核心课程★
4. 学时/学分:32/2
5. 先修课程:铁路运营基础、铁路信号基础设备、车站信号自动控制
6.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二、课程任务和目的
学生以车站信号自动控制的现行控制系统为背景,理解计算机联锁系统功能与联锁概念,掌握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基本原理,了解不同类型、不同制式的计算机联锁系统的系统组成、特点及应用。
学生掌握计算机联锁的基础知识与系统构成及其相关设计,使学生对车站计算机联锁系统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与理解,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讲述车站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组成。在介绍计算机联锁的基本原理后,对我国铁路使用的TYJL-II型、JD-IA型、VPI型、EI32-JD型、DS6-K5B型、DS6-60型、iLOCK型、TYJL-ADX型、TYJL-TR9型等计算机联锁的特点、硬件组成和软件简介、维修及故障处理逐一进行较为详细地介绍。另外还介绍了用于平面调车的计算机联锁。理解车站联锁的基本结构及计算机联锁的定义;熟悉计算机联锁与继电集中联锁的异同点;了解计算机联锁技术的发展。
四、课程教学安排
本课程理论教学部分28学时和实验教学部分4学时,总共32学时。
(一)理论教学内容(共28学时)
按照知识单元进行划分,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6个单元:
第1单元 计算机联锁概述(4学时)
1.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性质、任务与教学目标;本课程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方法;本课程教学进程;本课程教学组织;本课程训练环节与载体;本课程考核形式与基本要求;本课程使用教材、参考书与提供的其他相关课程资源。车站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基本结构;计算机联锁的特点;计算机联锁的发展。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基本结构,电气联锁与计算机联锁区别。
难点: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基本结构,电气联锁与计算机联锁区别。
3.基本要求
(1)理解计算机联锁的特点;
(2)了解计算机联锁现状;
(3)掌握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基本结构,电气联锁与计算机联锁区别。
第2单元 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基本原理(6学时)
1.教学内容
计算机联锁系统所用的计算机;计算机联锁系统的硬件;计算机联锁系统的软件;计算机联锁系统的通道与接口;全电子执行单元。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计算机联锁系统的硬件,计算机联锁系统的软件。
难点:计算机联锁系统的硬件,计算机联锁系统的软件。
3.基本要求
(1)理解计算机联锁系统所用的计算机;
(2)了解计算机联锁系统全电子执行单元;
(3)掌握计算机联锁系统的硬件;
(4)了解计算机联锁系统的软件结构。
第3单元 双机热备型计算机联锁(4学时)
1.教学内容
TYJL-II型计算机联锁;JD-IA型计算机联锁;VPI型计算机联锁。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双机热备型计算机联锁系统结构及三种型号各自特点。
难点:双机热备型计算机联锁系统结构及三种型号各自特点。
3.基本要求
(1)了解双机热备型计算机联锁系统软件构成及功能;
(2)理解双机热备型计算机联锁硬件组成及各部分功能;
(3)掌握双机热备型计算机联锁系统结构,工作原理。
第4单元 二乘二取二计算机联锁(6学时)
1.教学内容
DS6-K5B型计算机联锁;DS6-60型计算机联锁;EI32-JD计算机联锁;iLOCK型计算机联锁;TYJL-ADX型计算机联锁。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各型二乘二取二型计算机联锁结构、原理、组成。
难点:各型二乘二取二型计算机联锁结构、原理、组成。
3.基本要求
(1)理解各型二乘二取二型计算机联锁系统硬件组成及功能;
(2)了解各型二乘二取二型计算机联锁系统软件构成及功能;
(3)掌握各型二乘二取二型计算机联锁原理、结构。
第5单元 三取二计算机联锁(4学时)
1.教学内容
TYJL-TR9型容错计算机联锁;TYJL-ECC容错计算机联锁。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三取二型计算机联锁系统结构、原理及二种型号各自特点。
难点:三取二型计算机联锁系统结构、原理及二种型号各自特点。
3.基本要求
(1)了解三取二型计算机联锁系统软件构成及功能;
(2)理解三取二型计算机联锁硬件组成及各部分功能;
(3)掌握三取二型计算机联锁系统结构、工作原理。
第6单元 用于平面调车的计算机联锁(4学时)
1.教学内容
平面调车区及作业特点;平面调车集中联锁的基本概念;平面调车集中联锁的设备组成及功能。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平面调车集中联锁的基本概念。
难点:平面调车集中联锁的设备组成及功能。
3.基本要求
(1)了解平面调车区及其作业特点;
(2)理解平面调车集中联锁的设备组成及功能;
(3)掌握平面调车集中联锁的基本概念。
(二)实验教学内容(共4学时)
实验1 计算机联锁系统原理构成、基本操作实验(2学时)
实验内容:
(1)掌握EI32-JD型计算机联锁系统结构,熟悉实验设备的使用。
(2)通过办理进路、单个设备的操作过程,验证各种进路的选路处理过程。
(3)掌握EI32-JD型计算机联锁系统硬件组成。
(4)了解系统的可靠性冗余结构。
(5)了解计算机联锁系统室内外接口电路。
实验2 计算机联锁系统原理构成、基本操作实验(2学时)
实验内容:
(1)掌握EI32-JD型计算机联锁信息查询功能、值班员按钮记录、联锁系统故障记录、信息提示、联锁采集/驱动信息表、报警信息、降级显示信号记录。
(2)掌握系统显示功能含义,采集机箱面板、驱动机箱面板、系统网络结构图、车站站场图。
(3)信息再现功能操作,信息的记录、打开再现文件和基本操作等。
五、课程考核
该课程为考试课,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30%-40%,期末成绩占60%-70%。期末成绩考核方式可采用开卷/闭卷/半开卷等形式。平时成绩考虑学生的出勤率、课堂提问、作业、专题训练和课堂讨论等环节,综合给出考核成绩。
六、课程教材及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林瑜筠.计算机联锁[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3.
参考资料:
[1] 林瑜筠.车站信号自动控制[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
[2] 赵志熙.计算机联锁系统技术[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
编写人:刘玉杰 评审人:段宝文
审批人:钟雁 编写日期:2019年4月
《区间信号自动控制》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区间信号自动控制》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JT02L1110
课程结构:专业教育平台/专业核心课程★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铁道概论、铁路信号基础设备、铁路运营基础、车站信号自动控制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内容简介:
1.课程的性质、目标与任务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区间信号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基础。在理解单线继电半自动闭塞的基础上,掌握64D型继电半自动闭塞的原理以及继电半自动闭塞的办理方法,熟悉新一代的区间信号自动控制方法,如移频自动闭塞,了解机车信号以及站内电码化。
通过课堂教学、参观模拟、实验等多种形式的训练过程,使学生不仅掌握区间信号自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基本的闭塞知识与现场闭塞设备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从事铁道运输自动化事业的能力,也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未来从事相关工作的专业素养得以提高。
2.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根据目前我国区间设备的使用情况系统地介绍了区间信号自动控制设备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内容包括64D继电半自动闭塞系统及在此基础上的计轴自动站间闭塞系统、自动闭塞基础、移频自动闭塞系统、改变运行方向电路、站内电码化、机车信号以及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
参考教材、著作或参考教材:
建议教材:
刘利芳.区间信号自动控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参考资料:
[1] 林瑜筠.区间信号自动控制[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2] 徐彩霞.区间信号图册[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Automatic Interval Signal Control)Course Description
Term:3-1
Course Title:Automatic Interval Signal Control
Course Code:JT02L1110
Prerequisite Courses:Railway Introduction, Railway Signal Basic Equipment, Railway Operation Basis, Automatic Control of Station Signal
Hours /Credit:32/2
Course Description:
1. Specialty, objectives and tasks of the course
This course enables students to master the basic concepts and technical basis of interval signal automatic control.On the basis of understanding the semi-automatic block of single-line relay, master the principle of type 64D semi-automatic block of relay and the handling method of semi-automatic block of relay, get familiar with the new generation of automatic control methods of interval signal, such as frequency shift automatic block, understand the locomotive signal and the code in the station.
Through classroom teaching, visit the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 and other forms of training process, so that the students not only master the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interval signal automatic control, and master the basic knowledge of block with the block equipment of professional skills, to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of automation in railway transportation enterprise, also make the students' logical thinking ability,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and the professional engaged in related work to improve in the future.
2. Main contents of the course
This course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s the basic knowledge and principle of interval signal automatic control equipment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application of interval equipment in China.The contents include the 64D relay semi-automatic block system and the axle counting automatic stop system, the automatic stop foundation, the frequency shifting automatic stop system, the changing direction circuit, the code in the station, the locomotive signal and the train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communication.
《区间信号自动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编号:JT02L1110
2. 课程名称:区间信号自动控制
3. 课程结构:专业教育平台/专业核心课程★
4. 学时/学分:32/2
5. 先修课程:铁道概论、铁路信号基础设备、铁路运营基础、车站信号自动控制
6.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二、课程任务和目的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区间信号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基础。在理解单线继电半自动闭塞的基础上,掌握64D型继电半自动闭塞的原理以及继电半自动闭塞的办理方法,熟悉新一代的区间信号自动控制方法,如移频自动闭塞,了解机车信号以及站内电码化。
通过课堂教学、参观模拟、实验等多种形式的训练过程,使学生不仅掌握区间信号自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基本的闭塞知识与现场闭塞设备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从事铁道运输自动化事业的能力,也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未来从事相关工作的专业素养得以提高。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根据目前我国区间设备的使用情况系统地介绍了区间信号自动控制设备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内容包括64D继电半自动闭塞系统及在此基础上的计轴自动站间闭塞系统、自动闭塞基础、移频自动闭塞系统、改变运行方向电路、站内电码化、机车信号以及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
四、课程教学安排
本课程理论教学部分28学时,实验教学部分4学时,总共32学时。
(一)理论教学内容(共28学时)
按照知识单元进行划分,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7个单元:
第1单元 区间闭塞的概念及发展(2学时)
1.教学内容
闭塞的基本概念及发展;闭塞的分类;机车信号。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闭塞的概念。
难点:闭塞的分类,概念理解。
3.基本要求
(1)理解本课程的教学主线;
(2)理解区间信号自动控制是通过闭塞来实现的;
(3)了解不同的闭塞手段;
(4)了解本课程重点介绍的闭塞方式与其他方式的异同点;
(5)掌握闭塞的概念、闭塞的分类;
(6)了解区间闭塞的历史、现状及发展。
第2单元 半自动闭塞(4学时)
1.教学内容
半自动闭塞概述;64D型继电半自动闭塞原理;64D型继电半自动闭塞电路原理。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64D型半自动闭塞原理、电路。
难点:64D型半自动闭塞电路原理。
3.基本要求
(1)掌握单线继电半自动闭塞电路的构成及传递信息的类型;
(2)掌握单线继电半自动闭塞构成原理以及与64D型继电半自动闭塞结合的计轴站间闭塞;
(3)了解64D型继电半自动闭塞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第3单元 区间自动闭塞基础(2学时)
1.教学内容
自动闭塞概述;区间通过信号机的设置。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自动闭塞概念、原理、技术要求,通过信号机布置。
难点:自动闭塞原理,通过信号机布置。
3.基本要求
(1)掌握自动闭塞概念、原理、技术要求;
(2)掌握自动闭塞通过信号机的布置方法原则。
第4单元 移频自动闭塞系统(8学时)
1.教学内容
数字频率调制原理;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及应用;国产移频自动闭塞及电路原理;UM71自动闭塞及电路原理;UM2000型移频自动闭塞系统原理;ZPW-2000A型移频自动闭塞系统原理。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移频自动闭塞原理,ZPW-2000原理、构成及应用。
难点:ZPW-2000原理及应用。
3.基本要求
(1)了解数字频率调制原理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2)掌握移频自动闭塞的原理;
(3)掌握ZPW2000A设备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4)掌握该设备构成的双向双线四显示原理;
(5)了解数字频率调制原理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6)掌握移频自动闭塞的原理;
(7)掌握ZPW2000A设备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8)掌握该设备构成的双向双线四显示原理。
第5单元 改变运行方向电路(4学时)
1.教学内容
改变运行方向的办理;改变运行方向电路工作原理;改变运行方向电路的动作程序。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改变运行方向电路工作原理。
难点:改变运行方向电路工作原理。
3.基本要求
(1)了解改变运行方向的办理方法;
(2)掌握改变运行方向电路的原理;
(3)理解改变运行方向电路的动作程序。
第6单元 站内轨道电路电码化(4学时)
1.教学内容
站内轨道电路电码化概述;切换方式站内轨道电路电码化;叠加方式站内轨道电路电码化;ZPW-2000A型闭环电码化系统。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站内电码化工作原理。
难点:站内电码化实现方式方法。
3.基本要求
(1)了解站内电码化分类及发展;
(2)掌握站内电码化工作原理;
(3)理解站内电码化实现方式方法。
第7单元 机车信号(4学时)
1.教学内容
机车信号概述;JT1-CZ000主体化机车信号。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JT1-CZ2000设备构成及工作原理。
难点:JT1-CZ2000硬件构成及原理。
3.基本要求
(1)了解机车信号的发展;
(2)掌握主体化机车信号;
(3)掌握我国机车信号的分类。
(二)实验教学内容(共4学时)
实验1 64D继电半自动闭塞构成、基本操作实验(2学时)
实验内容:
(1)熟悉继电半自动设备。
(2)掌握继电半自动闭塞的办理手续。
(3)分析继电半自动闭塞车站的设备类。
(4)模拟不同车站进行接发车进路的办理。
实验2 ZPW-2000A型移频自动闭塞系统实验(2学时)
实验内容:
(1)掌握ZPW-2000A型移频自动闭塞系统的原理。
(2)掌握ZPW-2000A设备组成及各模块功能。
五、课程考核
该课程为考试课,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30%-40%,期末成绩占60%-70%。期末成绩考核方式可采用开卷/闭卷/半开卷等形式。平时成绩考虑学生的出勤率、课堂提问、作业、实验、专题训练和课堂讨论等环节,综合给出考核成绩。
六、课程教材及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刘利芳.区间信号自动控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参考资料:
[1] 林瑜筠.区间信号自动控制[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2] 徐彩霞.区间信号图册[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编写人:刘玉杰 评审人:段宝文
审批人:钟雁 编写日期:2019年4月
《铁路信号集中监测系统》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铁路信号集中监测系统》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JT02L1111
课程结构:专业教育平台/专业核心课程★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铁路信号基础设备、车站信号自动控制、区间信号自动控制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内容简介:
1.课程的性质、目标与任务
《铁路信号集中监测系统》课程是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育平台课程中的专业核心课程。
学习本课程后应做到能描述信号集中监测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了解站机界面构成并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能解释外电网综合质量、电源屏、轨道电路、道岔转辙机、道岔表示电压、电缆绝缘、电源对地漏泄电流、列车信号机点灯回路电流及其他项目的监测采集原理,能掌握道岔动作电流和轨道电压曲线的分析方法,能掌握系统维护的基本要求及软硬件的维护方法。
2.课程主要内容
铁路信号集中监测系统(CSM),原名为铁路信号微机监测系统。CSM广泛地应用于我国高速铁路和普速铁路上,并且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也开展了应用。CSM是铁路信号设备维护的综合监测平台,在监测信号设备运用状态、发现信号设备隐患、加强信号设备结合部管理、分析故障和指导现场维修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课程介绍了信号集中监测概念、信号集中监测基础知识、信号集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信号集中监测采集原理与工程应用,以及信号集中监测案例分析。
参考教材、著作或参考教材:
建议教材:
林海香,董昱.信号集中监测系统原理及工程应用[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5.
参考资料:
[1] 冯琳玲,季忠洪.铁路信号集中监测系统运用与维护[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6.
[2] 武汉铁路局电务处.信号集中监测信息分析指南[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5.
(Centralized Railway Signal Monitoring System)
Course Description
Term:3-2
Course Title:Centralized Railway Signal Monitoring System
Course Code:JT02L1111
Prerequisite Courses:Railway Signal Basic Equipment, Station Signal Automatic Control, Interval Signal Automatic Control
Hours /Credit:32/2
Course Description:
1. Specialty, objectives and tasks of the course
Railway signal centralized monitoring system is the professional core course in th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platform course of rail transit signal and control professionals. After learning this course should be able to describe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signal monitoring system, can understand station machine interface composition and master the basic operation method, can explain the outside grid integrated quality, power supply panel, track circuit, switch switch machine, rail said voltage, cable insulation, the power supply of leakage current loop current, train signal light and other project monitoring sampling principle, can grasp the point operating current and voltage curve analysis method, can master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system maintenance and software and hardware maintenance methods.
2. Main contents of the course
Railway signal centralized monitoring system (CSM), formerly known as the railway signal microcomputer monitoring system.CSM is widely used in China's high-speed railway and high-speed railway, and also in the urban rail transit industry.CSM is a comprehensive monitoring platform for railway signal equipment maintenance.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onitoring the operation status of signal equipment, discovering hidden dangers of signal equipment, strengthening management of signal equipment junction, analyzing faults and guiding on-site maintenance.This course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signal centralized monitoring, basic knowledge of signal centralized monitoring,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signal centralized monitoring system, principle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of signal centralized monitoring, and case analysis of signal centralized monitoring.
《铁路信号集中监测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编号:JT02L1111
2. 课程名称:铁路信号集中监测系统
3. 课程结构:专业教育平台/专业核心课程★
4. 学时/学分:32/2
5. 先修课程:铁路信号基础设备、车站信号自动控制、区间信号自动控制
6.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二、课程任务和目的
《铁路信号集中监测系统》课程是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育平台课程中的专业核心课程。
学习本课程后应做到能描述信号集中监测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了解站机界面构成并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能解释外电网综合质量、电源屏、轨道电路、道岔转辙机、道岔表示电压、电缆绝缘、电源对地漏泄电流、列车信号机点灯回路电流及其他项目的监测采集原理,能掌握道岔动作电流和轨道电压曲线的分析方法,能掌握系统维护的基本要求及软硬件的维护方法。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铁路信号集中监测系统(CSM),原名为铁路信号微机监测系统。CSM广泛地应用于我国高速铁路和普速铁路上,并且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也开展了应用。CSM是铁路信号设备维护的综合监测平台,在监测信号设备运用状态、发现信号设备隐患、加强信号设备结合部管理、分析故障和指导现场维修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课程介绍了信号集中监测概念、信号集中监测基础知识、信号集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信号集中监测采集原理与工程应用,以及信号集中监测案例分析。
四、课程教学安排
本课程理论教学部分28学时,实验教学部分4学时,总共32学时。
(一)理论教学内容(共28学时)
按照知识单元进行划分,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5个单元:
第1单元 概述(3学时)
1.教学内容
信号集中监测概念;信号集中监测系统结构、功能。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各子系统结构、功能。
难点:各子系统结构、功能。
3.基本要求
(1)理解信号集中监测系统的概念;
(2)掌握信号集中监测系统结构、功能;
(3)了解信号集中监测系统在普速铁路和高速铁路车站上的应用。
第2单元 信号集中监测基础知识(6学时)
1.教学内容
CSM系统中的检测技术;CSM系统中的总线技术;CSM系统中的传感器技术;CSM系统中的输入/输出通道技术;CSM系统中的隔离技术;CSM系统中的故障诊断技术。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检测技术,总线技术、输入/输出通道技术。
难点:输入/输出通道技术、故障诊断技术。
3.基本要求
(1)理解信号集中监测系统中用到的一些基本技术和新技术如总线技术、传感器技术、隔离技术等;
(2)掌握检测技术、输入/输出通道技术;
(3)了解故障诊断技术。
第3单元 信号集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4 学时)
1.教学内容
CSM系统的设计原则;CSM系统的监测要求;CSM系统的接口要求;CSM系统的安全要求。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CSM系统的设计原则和监测要求。道岔动作电流曲线分析、轨道电压曲线分析。
难点:CSM系统的接口要求和CSM系统的安全要求。道岔动作电流曲线分析、轨道电压曲线分析。
3.基本要求
(1)了解CSM系统的安全要求;
(2)理解CSM系统的接口要求;
(3)掌握CSM系统的设计原则和监测要求。
第4单元 信号集中监测系统采集原理和工程设计(11学时)
1.教学内容
源屏监测;轨道电路监测;道岔转辙CSM系统车站监测机柜设计;外电网综合质量监测;电机监测;道岔表示电压监测;电缆绝缘监测;电源对地漏电流监测;列车信号机点灯回路电流监测;防灾异物侵限监测;环境监测;其他监测内容。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外电网综合质量监测;电源屏监测;轨道电路监测;道岔转辙机监测;道岔表示电压监测。
难点:道岔转辙机监测;列车信号机点灯回路电流监测;防灾异物侵限监测。
3.基本要求
(1)理解外电网综合质量监测采集原理;
(2)理解电源屏监测采集原理;
(3)理解轨道电路监测采集原理;
(4)理解道岔转辙机监测采集原理;
(5)理解道岔表示电压监测采集原理;
(6)理解电缆绝缘监测采集原理;
(7)理解电源对地漏泄电流监测采集原理;
(8)理解列车信号机点灯回路电流监测采集原理;
(9)了解CSM系统车站监测机柜设计原则;
(10)了解其他监测内容及采集原理。
第5单元 信号集中监测系统采集原理和工程设计(4学时)
1.教学内容
CSM系统网络结构案例;CSM系统功能案例;CSM系统曲线分析案例。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CSM系统功能案例分析;CSM系统曲线分析案例。
难点:CSM系统曲线分析案例。
3.基本要求
(1)理解CSM系统网络结构;
(2)掌握CSM系统功能及曲线分析。
(二)实验教学内容(共4学时)
实验1 信号集中监测系统结构组成(2学时)
实验内容:
(1)掌握信号集中监测系统结构、功能。
(2)掌握CSM系统的接口要求。
(3)掌握外电网综合质量、电源屏、轨道电路、道岔转辙机、道岔表示电压、道岔表示电压、电缆绝缘、电源对地漏泄电流、列车信号机点灯回路电流等监测采集原理。
实验2 信号集中监测系统使用与维护(2学时)
实验内容:
(1)掌握CSM系统网络结构。
(2)掌握CSM系统功能案例分析。
(3)掌握CSM系统曲线分析案例。
(4)掌握CSM系统设备维护操作。
五、课程考核
该课程为考试课,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30%-40%,期末成绩占60%-70%。期末成绩考核方式可采用开卷/闭卷/半开卷等形式。平时成绩考虑学生的出勤率、课堂提问、作业、实验、专题训练和课堂讨论等环节,综合给出考核成绩。
六、课程教材及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林海香,董昱.信号集中监测系统原理及工程应用[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5.
参考资料:
[1] 冯琳玲,季忠洪.铁路信号集中监测系统运用与维护[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6.
[2] 武汉铁路局电务处.信号集中监测信息分析指南[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5.
编写人:刘玉杰 评审人:段宝文
审批人:钟雁 编写日期:2019年4月
《列车调度指挥系统》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列车调度指挥系统》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JT02L1112
课程结构:专业教育平台/专业核心课程★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计算机联锁、列车运行控制、区间信号自动控制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内容简介:
1.课程性质、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是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主要介绍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的原理、操作方法以及车务终端的设备组成,使学生掌握列车行车组织的基本概念和要素,掌握列车运行图的基本编制方法,理解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调度指挥的自动调整方法。通过课程学习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依据,为学生形成良好的专业素质打好基础。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调度集中操作方式、工作原理、维护、故障排查等能力。
2.课程的主要内容
列车行车控制系统的结构、信号设备、列车运行状态的监控,列车运行图各操作方法和分散自律调度集中以及车站控制的确定方法,行车组织原则和组织方式,正常情况下和非正常情况下列车运行的组织方式。
参考教材、著作或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周永华,付文秀等.CTC系统原理与应用[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7.
建议参考书:
[1] 刘朝英,李萍.中国铁路分散自律调度集中[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2] 中国铁路总公司.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4.
[3] 侯启同.调度集中和列车调度指挥系统[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Train Dispatching Command System) Course Description
Term:3-2
Course Title: Train Dispatching Command System
Course Code: JT02L1112
Prerequisite Courses:Computer Interlocking, Train Operation Control,
Hours /Credits: 32/2
Course Description:
1. Specialty, objectives and tasks of the course
This course mainly introduces the work content and working principle of urban rail transit dispatching command.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will master the basic concepts and elements of train operation organization, master the basic compilation method of train operation diagram, and master the automatic adjustment method of train dispatching command in urban rail transit.Through course learning, it provides necessary basic knowledge and theoretical basis for students to learn follow-up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lays a good foundation for students to form good professional quality.
2. Main contents of the course
The concrete content includes: urban rail transit dispatching command of organizations, working content and equipment, and train traffic basic concepts and related elements, train running establishment method and the concept of train routing and determination method of train operation organization principles and organization, under normal circumstances the train operation organization mode and abnormal situations.
《列车调度指挥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编号:JT02L1112
2. 课程名称:列车调度指挥系统
3. 课程结构:专业教育平台/专业核心课程★
4. 学时/学分:32/2
5. 先修课程:计算机联锁系统、列车运行控制
6.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二、课程任务和目的
本课程主要介绍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的原理、操作方法以及车务终端的设备组成,使学生掌握列车行车组织的基本概念和要素,掌握列车运行图的基本编制方法,理解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调度指挥的自动调整方法。通过课程学习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依据,为学生形成良好的专业素质打好基础。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调度集中操作方式、工作原理、维护、故障排查等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了解CTC系统概念及发展,掌握CTC的结构与功能,理解CTC的原理及核心技术以及进路控制,理解CTC系统列调运行图操作,CTC系统助调进路控制,重点掌握CTC系统车站设备,理解CTC系统与其他系统等,了解铁路运输生产过程中行车调度工作过程。掌握行车调度指挥自动化结构与功能以及系统的功能原理,包括列车运行图的操作、助调进路控制、车务终端操作、CTC系统的车站设备以及与其他设备的接口电路等内容。
四、课程教学安排
本课程需要运用先修的铁道信号基础等专业背景知识,课程内容又涉及到专业工程应用领域,适宜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将理论教学、专题实验等有机结合。通过课堂理论教学讲解系统原理和分析方法,指导课后学生完成作业并高效完成实验环节。
本课程理论教学部分28学时,实验教学部分4学时,总共32学时。
(一) 理论教学部分(28学时)
按照知识单元进行划分,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9个单元:
第1单元 CTC概述(2学时)
1.教学内容
调度指挥系统、调度集中系统概念;国内外CTC系统的发展以及我国CTC的发展及现状。我国CTC系统有应用现状;CTC系统的发展趋势。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调度指挥系统、调度集中系统;D4D5D6CTC-4000型调度集中;分散自律调度集中;CTC系统的发展趋势及区域控制结构。
难点:TDCS;分散自律调度集中;CTC的区域控制结构图。
3.基本要求
(1)理解调度指挥系统的概念;
(2)掌握调度集中系统的概念;CTC的控制功能;
(3)了解国外CTC的系统的发展;我国CTC系统的发展及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2单元 CTC系统的结构与功能(5学时)
1.教学内容
CTC系统的总体结构与基本功能,CTC系统的中心子系统车站子系统和网络子系统的主要设备,连接结构及设备功能。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CTC系统的总体结构;中心子系统总体结构、主要设备;车站子系统总体结构、主要设备网络子系统设计原则、网络结构、中心局域网、车站局域网的结构组成。
难点:CTC系统结构;中心子系统;车站子系统,网络子系统的结构与设计原则及组成。
3.基本要求
(1)理解CTC的总体结构及特点;
(2)理解CTC的基本功能;理解中心子系统、网络子系统总体结构及主要设备;
(3)掌握车站子系统的总体结构及主要设备。
第3单元 CTC系统的功能原理(6学时)
1.教学内容
掌握CTC系统分散自律的基本概念;控制方式以及控制功能;列车作业流程、调车作业流程、综合维修流程、调度命令流程、阶段计划流程。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分散自律及控制方式;非常站控;计划控制;按图排路;手工排路;进路序列;自动触发进路;人工触发进路;车次号显示与输入;列车运行图的形成;排列股道选择的条件;自动排路与人工排路检查的条件;列车进路序列的触发处理。
难点:分散自律三种控制方式;按图排路;进路序列;自动排路与人工排路检查的条件。
3.基本要求
(1)掌握分散自律的概念及控制方式;
(2)掌握非常站控;计划控制;按图排路;手工排路;进路序列;自动触发进路;人工触发进路;
(3)了解列车作业流程;调车作业流程;综合维修流程;调度命令流程;阶段计划流程;
(4)掌握车次号显法与输入;排路股道选择条件;自动排路与人工排路检查的条件;列车进路序列的触发处理;
(5)理解列车实迹运行图的形成。
第4单元 CTC系统的列调运行图操作(2学时)
1.教学内容
CTC系统列调运行图操作主界面;主界面菜单操作、主画布操作和工具栏操作。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CTC系统的列调运行图操作中的主界面、菜单、绘图、阶段计划;调度命令、窗口;查询、选项。主画布中表示方式代表的意义以及工具栏中按钮的功能。
难点:主界面中绘图、调度命令;列车运行图的局部调整。
3.基本要求
(1)理解主画布中绘图、阶段计划;调度命令操作;
(2)了解主画布子菜单的功能;查询子采单功能;工具栏中的各按钮的使用方法。
第5单元 CTC系统的助调进路控制(2学时)
1.教学内容
CTC系统助调进路控制操作主界面;主界面的标题栏与菜单栏、主具条、站选条与站场图、操作方法以及控制模式设定、进路序列调整等功能操作。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区段选择;车站选择;视图、功能、站选条、区段画面、单站画面、站场图车次号的操作;非常站控与CTC之间的模式转换;计划控制状态选择;进路序列调整。
难点:站场图车次号的操作;进路序列调整;非常站控与CTC之间的模式转换。
3.基本要求
(1)理解助调主界面中的标题栏与菜单栏;主工具条;站选条与站场图;进路序列调整;
(2)了解标题栏与菜单栏中的车站选择、视图、区段选择与功能;
(3)理解站选条与站场图各项操作;
(4)了解CTC操作按钮条的使用方法。
第6单元 CTC系统的车务终端操作(4学时)
1.教学内容
CTC系统的车务终端操作以及车务终端站场操作控制界面、运统报表界面、调车作业单界面的操作方法。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CTC车务终端软件的功能;站场控制界面;运统报表界面;多站显示;单站显示与控制;进路序列管理;行车日志;调度命令管理;列车编组信息上报;上报站存车;运统46及运统46报表;添加调车作业单;签收调度所下发的调车作业单;发送调车作业单。
难点:站场控制界面控制;运统报表操作;站存车操作;行车日志;调度命令管理操作。
3.基本要求
(1)理解站场控制界面;运统报表界面;调车作业界面;
(2)掌握站场控制界面操作;
(3)了解调车作业单界面操作。
第7单元 CTC系统的车站设备(3学时)
1.教学内容
CTC系统的车站设备的结构;采集控制机柜、工控机柜及其他设备。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车站设备的结构组成与连接方式;采集控制机柜主要设备及功能;工控机柜主要设备与功能。
难点:采集控制机柜、工控机柜设备组成及功能。
3.基本要求
(1)理解车站设备的结构与连接;
(2)掌握自律机、交换机、路由器、协议转换器、DDF机架、传输电路质量监督单元、防火墙;
(3)掌握工控机柜的车务终端;信号员终端;电务维修机;长线驱动器;KVM切换器;
(4)了解车站电源系统;车站服务器。
第8单元 CTC系统的设备维护与故障处理(2学时)
1.教学内容
设备维护与故障处理的一般原则;中心子系统、车站子系统、网络子系统的设备维护与故障处理方法。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故障处理的一般原则以及各子系统的设备维护。
难点:CTC系统的故障处理的一般原则步骤与方法。
3.基本要求
(1)理解故障处理原则;
(2)了解技术资料配置;硬件、软件维护管理;事故处理组织结构;CTC设备故障处理流程及应急预案;
(3)理解中心子系统、车站子系统、网络子系统的设备维护与故障处理。
第9单元 CTC系统与其他系统(2学时)
1. 教学内容
三级列控系统与其他系统的连接结构以及CTC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接口方式与信息交换。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总体结构;与RBC接口信息;与TSRS接口信息;与CI接口信息;与TCC接口信息;与GSM-R接口信息;与铁路总分司TDCS接口信息;与相邻铁路局接口信息;与牵引供电及电力调度系统接口信息;与CSM接口信息。
难点:RBC、CI、TCC、GSM-R、CSM接口。
3.基本要求
(1)了解总体结构;
(2)理解各接口的方式与交互的基本信息。
(二)实验教学部分(4学时)
实验1. CTC结构与功能实验(2学时)
实验内容:
(1)熟悉CTC结构与组成;
(2)熟悉CTC系统和其他信号系统的连接方式;
(3)掌握CTC列车和调车作业日班计划下达方法。
实验2.CTC车站设备实验(2学时)
实验内容:
(1)了解车务终端和信号员终端的操作方式;
(2)熟悉CTC车站设备的结构与连接;
(3)掌握CTC车站终端设备的组成及作用。
五、课程考核
该课程为考查课。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占30%-40%(课堂讨论、实验、提问、作业、考勤等),期末成绩占60%-70%。期末考试的主要形式有开/闭卷,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六、课程教材及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周永华,付文秀等.CTC系统原理与应用[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7.
建议参考书:
[1] 刘朝英,李萍.中国铁路分散自律调度集中[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2] 中国铁路总公司.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4.
[3] 侯启同.调度集中和列车调度指挥系统[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编写人: 宰祥卫 评审人: 王俊峰
审批人: 钟 雁 编写日期:2019年4月
《编组站自动控制》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编组站自动控制》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JT02L1113
课程结构:专业教育平台/专业核心课程★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铁路信号基础、铁路信号基础设备、车站信号自动控制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内容简介:
1.课程的性质、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编组站在铁路运输网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编组站在铁路网中的分布和设置要求;理解编组站作业过程对信号设备的要求;掌握编组站调车综合自动化的主要内容、系统构成和自动化系统各种基础设备的工作原理。掌握驼峰溜放进路控制、驼峰推送速度控制、驼峰溜放速度控制设备构成和工作原理及驼峰调车场尾部平面调车控制的基本概念。
2.课程主要内容
编组站与调车驼峰,编组站调车综合自动化概述,驼峰调车指挥系统,驼峰调车场尾部平面调车,驼峰溜放进路控制系统,驼峰调车速度自动控制和驼峰调车自动化基础设备。课程中设置三个研讨专题:1. 驼峰调车场信号设备的结构原理;2. 接发车进路、推送进路、溜放进路的建立;3. 车辆的推送、溜放、速度调整;还包括一个实验:驼峰信号平面布置图研究。
参考教材、著作或参考教材:
建议教材:
吴芳美.编组站调车自动化[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参考资料:
[1] 包振峰.自动化驼峰控制系统[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2] 李俊娥.驼峰信号[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Automation of Marshalling Yard)Course Description
Term:3-2
Course Title:Automation of Marshalling Yard
Course Code:JT02L1113
Prerequisite Courses:Railway Signal Fundamentals, Railway Signal Infrastructure, Station Signal Control System
Hours /Credit:2/32
Course Description:
1. Specialty, objectives and tasks of the course
The purpose of this course is to enabl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important role of marshalling yard in the railway transport network and the distribution and setting requirements of the marshalling station in the railway network. To understand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signal equipment in the marshalling station operation process.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automation, the system structure and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the various basic equipment of the automation system..
2. Main contents of the course
The main contents includes: marshalling station and shaking hump, marshalling station shunting integrated automation overview, hump shunting command system, hump shark rear trough shaving, hump slip into the road control system, hump shunting speed automatic control and hump train automation infrastructure. There are three open topics in the course of the three research topics set up: 1. Hump shaking the signal structure of the signal system; 2. Take the car into the road, push the roa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lide into the road; 3. Vehicle push, slide, speed adjustment; There is an experiment: hump signal plane layout diagram study.
《编组站自动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编号:JT02L1113
2. 课程名称:编组站自动控制
3. 课程结构:专业教育平台/专业核心课程★
4. 学时/学分:32/2
5. 先修课程:铁路信号基础、铁路信号基础设备、车站信号自动控制
6.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二、课程任务和目的
掌握编组站自动化与驼峰控制系统需要的电路和铁路信号知识,能够运用联锁、继电器、转辙机和传感器的基础知识,掌握编组站自动化系统各种基础设备的工作原理,包括驼峰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包括驼峰溜放进路控制、驼峰推送速度控制、驼峰溜放速度控制设备构成和工作原理。
掌握编组站调车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主要功能、系统构成和工作原理,包括编组站综合管理系统、编组站综合控制系统与子系统、驼峰自动化子系统结构与功能和电务监测和环境集中监控子系统信息交换子系统,理解并掌握编组站综合集成自动化系统的设计理念,进行安全性与通过能力分析。
通过研究性教学环节,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扩展专业视野,独立思考和追踪技术发展趋势的意识,使学生了解编组站在铁路运输网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编组站在铁路网中的分布和设置要求,理解编组站作业过程对信号设备的要求。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编组站与调车驼峰,编组站调车综合自动化概述,驼峰调车指挥系统,驼峰调车场尾部平面调车,驼峰溜放进路控制系统,驼峰调车速度自动控制和驼峰调车自动化基础设备。
理解本课程的内容主线,掌握编组站的类型,在说明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安排的基础上,理解编组站与普通车站的区别,要求学生每4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课外收集、分析与课程专题相关的研究报告,了解编组站的设置地点以及调车驼峰的类型,掌握不同分类方式下的编组站和调车驼峰的分类,掌握车辆溜放动力学基础。
四、课程教学安排
本课程理论教学部分28学时,实验教学部分4学时,总共32学时。
(一)理论教学内容(共28学时)
按照知识单元进行划分,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7个单元:
第1单元 编组站与调车驼峰(4学时)
1.教学内容
编组站概述;调车驼峰;车辆溜放动力学基础;编组站调车综合自动化系统概述。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车辆溜放动力学基础。
难点:车辆溜放动力学基础。
3.基本要求
(1)理解调车驼峰的分类、平纵断面结构、构成和驼峰调车场的作业过程;
(2)了解编组站的车场配置、作业过程和主要技术设备;
(3)掌握车辆溜放动力学基础。
第2单元 编组站调车综合自动化概述(2学时)
1.教学内容
编组站调车综合自动化概述;编组站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构成;溜放车组的自动跟踪。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编组站自动控制系统结构设计及溜放追踪,编组站调车综合自动化的主要内容。
难点:溜放车组的自动跟踪。
3.基本要求
(1)理解编组站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构成,溜放车组的自动跟踪;
(2)了解编组站调车综合自动化概述;
(3)掌握编组站自动控制系统结构设计及溜放追踪,编组站调车综合自动化的主要内容。
第3单元 驼峰调车指挥系统(6学时)
1.教学内容
驼峰信号电气集中联锁设备;驼峰信号计算机联锁;驼峰机车信号。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驼峰信号计算机联锁,驼峰轨道电路。
难点:驼峰机车信号的结构原理。
3.基本要求
(1)理解驼峰信号设备的设置和驼峰信号显示意义,驼峰机车信号的结构原理;
(2)了解驼峰转辙设备及其控制电路;
(3)掌握驼峰信号计算机联锁,驼峰轨道电路。
第4单元 驼峰调车场尾部平面调车控制系统(2学时)
1.教学内容
峰尾平面调车作业过程,平面溜放调车作业的特点及技术要求,峰尾计算机集中联锁设备。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平面溜放调车作业的特点及技术要求。
难点:峰尾计算机集中联锁设备。
3.基本要求
(1)理解峰尾平面调车作业过程,平面溜放调车作业的特点及技术要求;
(2)了解峰尾计算机集中联锁设备。
第5单元 驼峰溜放进路控制系统(6学时)
1.教学内容
基本概念;继电溜放进路控制设备;计算机溜放进路控制设备。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驼峰溜放进路控制系统应具有的基本功能;驼峰溜放作业的特点和技术要求,溜放进路控制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难点:溜放进路控制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3.基本要求
(1)理解驼峰溜放进路控制基本概念,计算机溜放进路控制设备;
(2)了解驼峰溜放作业过程;
(3)掌握驼峰溜放进路控制系统应具有的基本功能;
(4)驼峰溜放作业的特点和技术要求,溜放进路控制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第6单元 驼峰调车速度自动控制(4学时)
1.教学内容
驼峰调速自动化方案分析比较,驼峰调车调速工具分类和主要性能;溜放速度调整的方式,驼峰调车速度调整的基本原理;驼峰调车溜放速度自动控制,驼峰溜放速度半自动控制设备。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驼峰调车速度调整的基本原理;驼峰调车溜放速度自动控制。
难点:驼峰调车速度调整的基本原理;驼峰调车溜放速度自动控制。
3.基本要求
(1)理解驼峰调车调速工具分类和主要性能;
(2)溜放速度调整的方式,驼峰溜放速度半自动控制设备;
(3)了解驼峰调速自动化方案分析比较;
(4)掌握驼峰调车速度调整的基本原理,驼峰调车溜放速度自动控制。
第7单元 驼峰调车自动化基础设备(4学时)
1.教学内容
传感器;测阻设备;测重设备;测速设备;测长(测距)设备。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驼峰调车控制系统的测量设备:测阻、测速、测重和测长设备。
难点:驼峰调车控制系统的测量设备:测阻、测速、测重和测长设备。
3.基本要求
(1)理解车轴传感器、重力传感器的作用、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驼峰调车控制系统的测量设备:测阻、测速、测重和测长设备。
(二)实验教学内容(共4学时)
实验1 编组站基础设备实验(2学时)
实验内容:
(1)熟悉编组站的设置位置以及编组站不同场的划分。
(2)掌握编组站中的信号设备工作原理。
(3)理解调车驼峰的分类、平纵断面结构、构成和驼峰调车场的作业过程;
(4)掌握编组站的车场配置、作业过程和主要技术设备;
(5)掌握编组站自动控制系统结构设计及溜放追踪,编组站调车综合自动化的主要内容。
实验2 驼峰调车指挥系统、尾部平面调车控制系统实验(2学时)
实验内容:
(1)理解驼峰信号设备的设置和驼峰信号显示意义,驼峰机车信号的结构原理;
(2)了解驼峰转辙设备及其控制电路;
(3)掌握驼峰信号计算机联锁,驼峰轨道电路。
(4)掌握峰尾平面调车作业过程,平面溜放调车作业的特点及技术要求;
(5)掌握峰尾计算机集中联锁设备。
五、课程考核
该课程为考试课,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30%-40%,期末成绩占60%-70%。期末成绩考核方式可采用开卷/闭卷/半开卷等形式。平时成绩考虑学生的出勤率、课堂提问、实验、作业、专题训练和课堂讨论等环节,综合给出考核成绩。
六、课程教材及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吴芳美.编组站调车自动化(第2版)[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参考资料:
[1] 包振峰.自动化驼峰控制系统[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2] 李俊娥.驼峰信号[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编写人:刘玉杰 评审人:
审批人:钟雁 编写日期:2019年4月
《列车运行控制》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列车运行控制》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JT02L1114
课程结构:专业教育平台/专业核心课程★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铁路运营基础;计算机联锁;区间信号自动控制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内容简介:
1.课程性质、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主要介绍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原理和典型设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列车运行控制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及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学习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为学生形成良好的专业素质打好基础。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列车运行控制技术方面的学习,了解我国列车速度的控制方式以及工作原理,主要设备的组成与工作原理。使同学能够把信号与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设备相接合实现车地联控。
2.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内容包括:列车运行控制技术的作用与发展;列车运行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列车定位原理、速度防护曲线生成原理、列车管理和行车许可生成原理等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功能及基本原理,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使用、分析与设计方法。
参考教材、著作或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唐涛.列车运行控制系统[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第一版),2016.
建议参考书:
[1]刘晓娟.现代铁路远程控制系统[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2]林瑜筠.新型移频自动闭塞[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3]王永信.车站信号自动控制[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Train Operation Control) Course Description
Term:3-2
Course Title: Train Operation Control
Course Code: JT02L1114
Pererquisite Courses: Railway Operation Basis; Computer Interlocking
Hours/Credit: 32/2
Course Description:
1. Specialty, objectives and tasks of the course
This course mainly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s and typical equipment of train operation control system.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can master the basic principles, key technologies of train operation control and the ability to solve practical engineering problems.This course provides students with necessary basic knowledge and application ability to learn follow-up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lays a good foundation for students to form good professional quality.
2. Main contents of the course
The main contents of this course include: the role and development of train operation control technology;Basic concepts and methods of train operation control, train positioning principle, speed protection curve generation principle, train management and operating permit generation principle, etc.The function and basic principle of train operation control system, the application, analysis and design method of train operation control system.
《列车运行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编号:JT02L1114
2. 课程名称:列车运行控制
3. 课程结构:专业教育平台/专业核心课程★
4. 学时/学分:32/2
5. 先修课程:计算机联锁、区间信号自动控制
6.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二、课程任务和目的
本课程主要介绍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原理和典型设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列车运行控制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及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学习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为学生形成良好的专业素质打好基础。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列车运行控制技术方面的学习,了解我国列车速度的控制方式以及工作原理,主要设备的组成与工作原理。使同学能够把信号与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设备相接合实现车地联控。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了解列控系统的现状、应用,发展方向;掌握列控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列控系统的构成,速度监控原理,测速方法,测距定位技术;理解列控系统结构,CTCS-2级列控系统基本工作原理;掌握列控车载设备的功能、系统构成,了解列控车载设备的工作模式;掌握车站列控中心功能、基本原理,掌握应答器工作原理。掌握CTCS-3级列控系统结构,理解车载设备的组成、功能。
四、课程教学安排
本课程理论教学部分28学时,实验教学部分4学时,总共32学时。
(一)理论教学部分(28学时)
按照知识单元进行划分,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7个单元:
第1单元 概述(2学时)
1.教学内容
列车运行系统的作用;列车运行控制技术的发展;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功能需求;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发展趋势与研究方向。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作用。
难点: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3. 基本要求
(1)掌握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作用;
(2)理解列车运行控制技术的发展;
(3)理解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功能需求;
(4)了解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发展趋势与研究方向。
第2单元 列车动力学(2学时)
1.教学内容
列车运动过程中的受力分析,列车牵引力、阻力和制动力相关原理,掌握空转、打滑产生的原理和危害以及列车制动距离计算的原理。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列车运动过程分析;列车阻力;列车制动力。
难点:列车阻力;列车制动力的原理。
3.基本要求
(1)掌握列车运动过程分析;
(2)了解列车牵引力;
(3)掌握列车阻力;掌握列车制动力。
第3单元 列控系统基本原理与组成(8学时)
1.教学内容
各种不同闭塞方式、速度防护的基本原理,阶梯控制和速度-距离模式曲线控制的原理、方法;列控系统的原理,固定闭塞和移动闭塞下列控系统的行车许可。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行车闭塞;固定闭塞的基本原理;固定自动闭塞和移动自动闭塞系统构成和功能原理;速度防护基本原理;阶梯控制方式;模式曲线控制方式;行车许可基本概念;列控系统的基本组成以及目标距离和移动目标距离控制方式。
难点:速度防护基本原理;阶梯控制方式;模式曲线控制方式;列控系统的基本组成以及目标距离和移动目标距离控制方式。
3. 基本要求
(1)掌握行车闭塞;固定闭塞的基本原理;
(2)固定自动闭塞和移动自动闭塞系统构成和功能原理;
(3)速度防护基本原理;阶梯控制方式;模式曲线控制方式;
(4)行车许可基本概念;列控系统的基本组成以及目标距离和移动目标距离控制方式。
第4单元 列控系统地面设备功能原理(6学时)
1.教学内容
装备机车信号的固定闭塞系统;CTCS-2和CTCS-3级列控系统总体结构;地面应答器原理及应用;列控中心的原理及应用;无线闭塞中心的原理及应用;临时限速服务器的原理及应用。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CTCS-2和CTCS-3级列控系统组成;地面应答器原理及应用;列控中心的原理及应用。
难点:列控中心的原理及应用。
3.基本要求
(1)掌握装备机车信号的固定闭塞系统;
(2)掌握CTCS-2和CTCS-3级列控系统总体结构;
(3)掌握地面应答器原理及应用;
(4)掌握列控中心的原理及应用;
(5)掌握无线闭塞中心的原理及应用;临时限速服务器的原理及应用。
第5单元 列控车载设备(6学时)
1.教学内容
车载设备基本组成;列车测速定位的各种方式;速度监控的基本原理和速度曲线的计算方法;超速防护;人机界面的基本作用和功能。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车载设备基本组成和列车测速定位的各种方式,速度监控的基本原理和速度曲线的计算方法和超速防护实现的原理。
难点:速度监控的基本原理和速度曲线的计算。
3.基本要求
(1)掌握车载设备基本组成;
(2)掌握列车测速定位的各种方式;
(3)速度监控的基本原理和速度曲线的计算方法和超速防护实现原理;
(4)理解人机界面的基本作用和功能。
第6单元 CTC-3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2学时)
1.教学内容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关键场景以及CTCS-3列控系统的各种场景。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CTCS-3列控系统的各种场景。
难点:CTCS-3列控系统。
3.基本要求
(1)了解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关键场景;
(2)CTCS-3列控系统的各种场景。
第7单元 城市轨道交通ATC系统(2学时)
1.教学内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基本结构、系统分类和主要功能;了解ATP、ATS、ATO子系统的基本功能以及CBTCA系统基本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城市轨道交通ATC系统的结构功能;基于通信的城市轨道列运行控制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
难点:基于通信的城市轨道列运行控制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
3.基本要求
(1)理解城市轨道交通ATC系统的结构功能;
(2)基于通信的城市轨道列运行控制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
(二)实践教学部分:(4学时)
实验1 应答器设备实验(2学时)
实验内容:
(1)了解应答器的分类及安装地点;
(2)熟悉应答器报文发送的的编码信息;
(3)熟悉应答器的工作理和方式;
实验2 自动闭塞通过信号机实验(2学时)
(1)掌握ZPW-2000A轨道电路的组成;
(2)熟悉L1、LU、UU、HU低频信息在轨道电路中发送的低频码;
(3)熟悉区间通过信号自动点灯工作原理。
五、课程考核
该课程为考试课。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占30%-40%(课堂讨论、实验、提问、作业、考勤等),期末成绩占60%-70%。期末考试的主要形式有开/闭卷,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六、课程教材及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唐涛.列车运行控制系统[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第一版,2016.
建议参考书:
[1]刘晓娟.现代铁路远程控制系统[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2]林瑜筠.新型移频自动闭塞[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3]王永信.车站信号自动控制[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编写人: 宰祥卫 评审人:王俊峰
审批人: 钟雁 编写日期:2019年4月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JT02L1115
课程结构:专业教育平台/专业核心课程★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铁路信号基础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内容简介:
1.课程的性质、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是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的必修课,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有关城市轨道交通ATC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掌握其基本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培养学生在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方面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今后从事城市轨道交通信号自动控制系统的工程设计、施工、维修和科学研究打下重要的专业基础知识。
2.课程主要内容
理解线路与车站、信号与运营的概念,列车运行组织、移动闭塞系统降级控制,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CBTC)信号系统的后备模式。掌握色灯信号机及灯光显示;掌握转辙机、轨道电路、计轴器、应答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掌握列车制动控制模式、城轨交通的列控系统、计算机联锁系统、信号显示、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及信号机配置、ATP子系统的基本原理、ATO子系统的基本原理及ATS子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列车定位与车一地通信技术。
参考教材、著作或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刘伯鸿,李国宁.城市轨道交通信号.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参考资料:
[1]贾毓杰.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与信号.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徐金祥,冲蕾.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基础.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
[3]林瑜筠.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Urban Rail Transit Signal Control System) Course Description
Term:4-1
Course Title:Urban Rail Transit Signal Control System
Course Code:JT02L1115
Prerequisite Courses:Railway Signal Base
Hours/Credit:32/2
Course Description:
1. Specialty, objectives and tasks of the course
This course is a compulsory course in the transmission and control of rail transit,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tudy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the basic concepts, basic principles and basic knowledge and basic theory of urban rail transit ATC system, and train students to develop their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and innovation ability in the automation of urban rail transit, so as to engage in the engineer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of urban rail transit signal in the future. , maintenance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to lay an important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2. Main contents of the course
Understand the concept of line and station, signal and operation, train operation organization, mobile blocking system downgrade control, communication-based train control (CBTC) signal system backup mode. Master the color lamp signal machine and light display, master the rutting machine, track circuit, shaft, transponder composition and working principle. Master the train brake control mode, the train rail traffic column control system, computer interlocking system, signal display, urban rail transit station and signal machine configuration, the basic principle of ATP subsystem,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he ATO subsystem and the basic principle of ATS subsystem, master the train positioning and train-to-grou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JT02L1115
2. 课程名称:城市轨道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3. 课程结构:专业教育平台/专业核心课程★
4. 学时/学分:32/2
5. 先修课程:铁路信号基础
6.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二、课程任务和目的
本课程在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有关城市轨道交通ATC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掌握其基本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培养学生在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方面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今后从事城市轨道交通信号自动控制系统的工程设计、施工、维修和科学研究打下重要的专业基础知识。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的知识、内容及掌握的程度要求为:
1、了解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特点,理解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功能及其实现,了解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发展及趋势。
2、理解线路与车站、信号与运营的概念;了解列车运行组织、移动闭塞系统降级控制;了解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CBTC)信号系统的后备模式。
3、掌握色灯信号机及灯光显示;掌握转辙机、轨道电路、计轴器、应答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4、掌握列车制动控制模式、城轨交通的列控系统;了解移动闭塞、列控系统的应用。
5、掌握计算机联锁系统;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联锁系统、CBTC系统中的联锁技术。
6、掌握信号显示、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及信号机配置;理解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出、入段线信号机设置;了解移动闭塞辅助轨旁系统。
7、掌握ATP子系统的基本原理、ATO子系统的基本原理及ATS子系统的基本原理
8、掌握列车定位与车一地通信技术;理解轨道电路的ATP子系统、ATO子系统及车站程序对位停车控制;理解ATS子系统及列车与地面通信系统及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系统
9、理解US&S公司的ATC系统;了解西门子的ATC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10、理解SelTrac S40型CBTC系统、西门子的CBTC系统;了解阿尔斯通的URBAL ISTM 移动闭塞CBTC信号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四、课程教学安排
本课程理论教学部分28学时,实验教学部分4学时,总共32学时。
(一)理论教学内容(共28学时)
按照知识单元进行划分,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10个单元:
第1单元 概述(共2学时)
1.教学内容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特点;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功能及其实现;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发展及趋势。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功能。
难点: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实现原理。
3.基本要求
(1)了解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特点;
(2)理解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功能及其实现;
(3)了解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发展及趋势。
第2单元 信号及运营(共2学时)
1.教学内容
线路与车站;信号与运营;列车运行组织;移动闭塞系统降级控制;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CBTC)信号系统的后备模式。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列车运行组织与运营。
难点:移动闭塞系统降级控制原理。
3.基本要求
(1)理解线路与车站、信号与运营;
(2)了解列车运行组织;
(3)掌握移动闭塞系统降级控制原理;
(4)了解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CBTC)信号系统的后备模式。
第3单元 基础设备(共2学时)
1.教学内容
色灯信号机及灯光显示;转辙机;轨道电路;计轴器;应答器。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色灯信号机及灯光显示;转辙机;轨道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难点:计轴器;应答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3.基本要求
(1)了解色灯信号机及灯光显示、转辙机、轨道电路、计轴器、应答器的组成;
(2)掌握色灯信号机及灯光显示、转辙机、轨道电路、计轴器、应答器的工作原理。
第4单元 闭塞与列控系统(共2学时)
1.教学内容
闭塞的概念、列车制动控制模式、城轨交通的列控系统、移动闭塞、列控系统的应用。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城轨交通的列控系统基本原理。
难点:移动闭塞的特点。
3.基本要求
(1)掌握列车制动控制模式、城轨交通的列控系统;
(2)了解移动闭塞、列控系统的应用。
第5单元 联锁(共4学时)
1.教学内容
计算机联锁系统;城市轨道交通的联锁系统;CBTC系统中的联锁技术。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计算机联锁系统原理。
难点:CBTC系统中的联锁技术。
3.基本要求
(1)掌握计算机联锁系统;
(2)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联锁系统、CBTC系统中的联锁技术。
第6单元 信号显示与信号机设置(共2学时)
1.教学内容
信号显示;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及信号机配置;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出、入段线信号机设置;移动闭塞辅助轨旁系统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信号显示、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及信号机配置。
难点:信号显示、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及信号机配置。
3.基本要求
(1)掌握信号显示、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及信号机配置;
(2)理解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出、入段线信号机设置;
(3)了解移动闭塞辅助轨旁系统。
第7单元 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基本原理(共4学时)
1.教学内容
ATC系统综述;ATP子系统的基本原理;ATO子系统的基本原理;ATS子系统的基本原理。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ATP、ATO及ATS子系统的基本原理。
难点:ATP、ATO及ATS子系统的基本原理。
3.基本要求
(1)对ATC系统有一个框架性的认知;
(2)掌握ATP子系统、ATO子系统、ATO子系统的基本原理。
第8单元 列车自动控制系统技术应用(共4学时)
1.教学内容
列车定位与车一地通信技术;轨道电路的ATP子系统;ATO子系统及车站程序对位停车控制;ATS子系统及列车与地面通信系统;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系统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列车定位与车一地通信技术。
难点:ATS子系统及列车与地面通信系统。
3.基本要求
能够将列车控制系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了解系统工作过程中列车定位、车一地通信技术、ATS子系统及列车与地面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
第9单元 基于轨道电路的ATC系统(共2学时)
1.教学内容
US&S公司的ATC系统;西门子的ATC系统。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US&S公司的ATC系统原理;西门子的ATC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难点:US&S公司的ATC系统原理;西门子的ATC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3.基本要求
(1)理解US&S公司的ATC系统;
(2)了解西门子的ATC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第10单元 CBTC系统(共4学时)
1.教学内容
SelTrac S40型CBTC系统;西门子的CBTC系统;阿尔斯通的URBAL ISTM 移动闭塞CBTC信号系统。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西门子、阿尔斯通CBTC信号系统的组成。
难点:西门子、阿尔斯通CBTC信号系统的功能。
3.基本要求
(1)理解SelTrac S40型CBTC系统、西门子的CBTC系统;
(2)了解阿尔斯通的URBAL ISTM 移动闭塞CBTC信号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二)实验教学内容(共4学时)
实验1 联锁实验(2学时)
实验内容:
了解联锁实验的基本原理与相关设备,以及联锁设备故障的识别与简单的排查方法。
实验2 室外设备实验(2学时)
实验内容:
了解相关室外设备,比如轨道的计轴设备、应答器、信号机、道岔等。
五、课程的考核
该课程为考试课。支持教师探索分阶段测验、部分内容留给学生自学并完成自学报告等改革形式。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占30-40%,其中包括:实验、作业,考勤,课堂表现等。期末考试成绩占60-70%。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对有关问题的判断、分析和计算能力。
六、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建议教材:
刘伯鸿、李国宁.城市轨道交通信号[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参考资料:
[1]贾毓杰.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与信号[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徐金祥、冲蕾.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基础[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
[3]林瑜筠.城市轨道交通信号[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编写人: 李德威 评审人:王俊峰
审批人: 钟雁 编写日期:2019年4月
《铁路信号设计与施工》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铁路信号设计与施工》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JT02L1116
课程结构:专业教育平台/专业核心课程★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车站信号自动控制、区间信号自动控制、计算机联锁系统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内容简介:
1.课程的性质、目标与任务
授课对象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学生第7学期。这门课程可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这门课程符合本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能够使学生在本专业技术能力上有很大提高。能够掌握铁路信号工程设计的任务、程序、原则、标准和方法,以及铁路信号工程施工的组织、程序、标准和方法。了解铁路信号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全过程;掌握继电集中联锁、计算机联锁及自动闭塞工程的设计标准、设计方法;能够进行铁路信号工程常用图纸的设计;掌握信号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电路导通试验的方法、步骤;初步掌握《信号设计规范》、《信号施工规范》的内容;培养学生乐于奉献、不怕吃苦的思想作风和严谨规范、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
2.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铁路信号设备的设计与施工。本课程分为两篇共计六单元。第一篇铁路信号工程设计,内容包括初步设计、继电集中联锁施工设计、计算机联锁工程设计、自动闭塞工程设计;第二篇铁路信号工程施工,内容包括室内设备的安装及试验、室外设备的安装及试验等。
参考教材、著作或参考教材:
建议教材:
阮振铎.铁路信号设计与施工[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4.
参考资料:
[1] 阮振铎.铁路信号设计与施工(第二版)[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6.
[2] 林瑜筠.铁路信号工程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5.
[3] 张胜平,吴广荣.铁路信号施工[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
(Railway signal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Course Description
Term:4-1
Course Title:Railway Signal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Course Code:JT02L1116
Prerequisite Courses:Station Signal Automatic Control, Interval Signal Automatic Control, Computer Interlocking System
Hours /Credit:32/2
Course Description:
1. Specialty, objectives and tasks of the course
This course can combine theory with practice and cultivat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ability.This course is in line with the training orient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of this major and can greatly improve students' technical ability in this major.Master the tasks, procedures, principles, standards and methods of railway signal engineering design, as well as the organization, procedures, standards and methods of railway sign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Understand the whole process of railway sign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Master the design standard and method of relay centralized interlocking, computer interlocking and automatic blocking project;Ability to design railway signal engineering drawings;Master the methods and steps of signal equipment installation, debugging and circuit conduction test;Master the content of "code for signal design" and "code for signal construction"; Cultivate students' attitude of being willing to contribute and not afraid of hardship, as well as their work style of being rigorous, standardized and striving for perfection.
2. Main contents of the course
This course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s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railway signal equipment.This course is divided into two chapters totaling six chapters.The first part of railway signal engineering design, including preliminary design, relay centralized interlocking construction design, computer interlocking engineering design, automatic blocking engineering design;The second part of railway sign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ncludes installation and test of indoor equipment, installation and test of outdoor equipment, etc.
《铁路信号设计与施工》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编号:JT02L1116
2. 课程名称:铁路信号设计与施工
3. 课程结构:专业教育平台/专业核心课程★
4. 学时/学分:32/2
5. 先修课程:车站信号自动控制、区间信号自动控制、计算机联锁系统
6.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二、课程任务和目的
本课程授课对象为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本科生,是一门专业核心课。这门课程可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这门课程符合本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能够使学生在本专业技术能力上有很大提高。能够掌握铁路信号工程设计的任务、程序、原则、标准和方法,以及铁路信号工程施工的组织、程序、标准和方法。了解铁路信号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全过程;掌握继电集中联锁、计算机联锁及自动闭塞工程的设计标准、设计方法;能够进行铁路信号工程常用图纸的设计;掌握信号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电路导通试验的方法、步骤;初步掌握《信号设计规范》、《信号施工规范》的内容;培养学生乐于奉献、不怕吃苦的思想作风和严谨规范、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铁路信号设备的设计与施工。本课程分为两篇共计六单元。第一篇铁路信号工程设计,内容包括初步设计、继电集中联锁施工设计、计算机联锁工程设计、自动闭塞工程设计;第二篇铁路信号工程施工,内容包括室内设备的安装及试验、室外设备的安装及试验等。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每次课后留有适当作业或思考题。
四、课程教学安排
本课程理论教学32学时。按照知识单元进行划分,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6个单元。
(一)理论教学内容(共32学时)
第1单元 初步设计(4学时)
1.教学内容
初步设计的任务,初步设计任务书、设计原则及初步设计文件的组成;勘测调查的内容,从搜集资料和现场勘测两方面掌握勘测调查的相关内容;车站信号平面布置图设计,车站信号平面布置图中集中区的划分、信号机的设置、划分轨道区段和确定绝缘节位置、坐标计算、股道有效长计算相关知识;电缆径路图设计内容。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车站信号平面布置图,电路径路图设计,极性交叉配置。
难点:各种信号机设置,轨道电路分割,极性交叉配置,电缆长度计算。
3.基本要求
(1)掌握轨道电路极性的配置、轨道电路送、受电端布置、室外电缆网络连接设备的选用、电缆径路的选择、电缆网络的构成、电缆网络计算、各种电缆网络芯数的确定、电缆网络芯线的汇总相关知识;
(2)理解信号设计内容,步骤;
(3)了解初步设计任务内容,勘测调查内容;
(4)掌握信号平面布置图、电缆径路图设计方法。
第2单元 继电集中联锁施工设计(10学时)
1.教学内容
控制台盘面布置图设计;楼内设备平面布置图设计;组合连接图设计;组合排列表设计;网状电路图设计;不拼贴电路图设计;站内电码化电路设计;联系电路设计;报警电路设计;电气化区段轨道电路设计的几个问题;配线图表设计。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控制台盘面布置图、组合连接图、网状电路图、配线图表。
难点:控制台盘面布置图、组合连接图、网状电路图、站内电码化、配线图表。
3.基本要求
(1)理解不拼贴电路图设计、站内电码化设计、联系电路设计、报警电路设计;
(2)了解楼内设备平面布置图、组合排列表、电气化区段轨道电路设计的几个问题;
(3)掌握 控制台盘面布置图、组合连接图、网状电路图、配线图表。
第3单元 计算机联锁工程设计(5学时)
1.教学内容
计算机联锁工程设计的内容及对计算机联锁生产厂家提出的要求;室内信号设备布置组合选用及排列相关知识;组合排列表、接口电路图及信号机点灯电路图设计的相关知识;室内、外配线图表的认读及填写方法。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接口电路图设计,信号点机灯电路设计,室内、外配线图表设计。
难点:接口电路图设计,信号机点灯电路图设计,组合侧面端子配线图设计。
3.基本要求
(1)理解计算机联锁工程设计的内容和对计算机联锁生产厂家提出的要求;
(2)了解室内信号设备布置、组合选用及排列;
(3)掌握电路图设计、配线图表设计。
第4单元 自动闭塞工程设计(5学时)
1.教学内容
区间信号平面布置图设计;室内闭塞设备布置;电路图设计;配线图表设计。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区间信号平面布置图设计,配线图表设计。
难点:区间信号平面布置图,电路图设计。
3.基本要求
(1)了解初步设计任务内容,勘测调查内容;
(2)理解室内设备布置;
(3)掌握信号平面布置图、电路图设计、配线图表设计、电缆径路图设计。
第5单元 室内设备的安装及试验(4学时)
1.教学内容
室内设备的导通和安装;室内设备的配线;模拟电路和试验送电;联锁试验。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设备导通方法和安装步骤和方法,室内设备配线方法及工艺。
难点:模拟电路制作和实验送点,联锁试验。
3.基本要求
(1)理解联锁试验方法,步骤;
(2)了解模拟电路制作方法,试验送电方法步骤;
(3)掌握室内设备导通和安装方法,室内设备配线方法、工艺。
第6单元 室外设备的施工安装(4学时)
1.教学内容
信号电缆工程;信号机安装;转辙机安装;轨道电路施工。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电缆敷设及施工方法,信号机、转辙机、轨道电路施工方法及工艺。
难点:电缆成端施工工艺,电缆接续施工工艺,电缆配线工艺。
3.基本要求
(1)理解信号机安装标准,转辙机安装标准,轨道电路安装标准;
(2)了解信号机安装限界,转辙机安装装置各部件名称;
(3)掌握电缆敷设、信号机、转辙机、轨道电路安装方法,室外设备配线方法、工艺。
五、课程考核
该课程为考试课,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30%-40%,期末成绩占60%-70%。期末成绩考核方式可采用开卷/闭卷/半开卷等形式。平时成绩考虑学生的出勤率、课堂提问、作业、专题训练和课堂讨论等环节,综合给出考核成绩。
六、课程教材及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阮振铎.铁路信号设计与施工[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4.
参考资料:
[1] 阮振铎.铁路信号设计与施工(第二版)[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6.
[2] 林瑜筠.铁路信号工程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5.
[3] 张胜平,吴广荣.铁路信号施工[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
编写人:刘玉杰 评审人:
审批人:钟雁 编写日期:2019年4月
《铁道概论》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铁道概论》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JT02L1117
课程结构:专业教育平台课程/专业必修课程
学分/学时:32/2
先修课程: 无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内容简介:
1.课程的性质、目标与任务
《铁道概论》是高等院校铁路各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共同基础课,它为铁路各专业的学生学习铁路相关专业课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也可以是一门铁路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系统扼要地讲述铁路史、铁路运输业、铁路运输设备以及铁路运输工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运用。通过《铁道概论》的学习,要求学生对铁路运输业有概括的认识和了解,要求学生掌握铁路运输设备的基本构造、基本原理。一方面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充分了解铁路运输现状和发展趋势、借此开拓眼界和思路,及时地去努力学习和掌握新的铁路运输设备的新知识、新技术。
2.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现代交通运输和我国铁路的建设与发展情况,其中重点讲述了铁路线路、铁路牵引供电系统以及信号与通信设备,使学生掌握铁路车辆、铁路机车、铁路运输组织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对铁道概论的学习,要求学生建立铁路运输整体概念;掌握铁路运营机制,树立铁路全局观念;了解铁路各专业(机、车、工、电、辆)之间的关系,确立本专业在整个铁路运输业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此外,通过一体化教学和现场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竞争和团结精神,树立学习本专业相关知识的兴趣。
参考教材、著作或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佟立本.铁道概论(第七版)[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6.
参考资料:
[1]肖荣.铁道概论[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6.
[2]常治平.铁路线路及站场[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
[3]杨浩.铁路运输组织[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5.
[4]董昱.区间信号与列车运行控制系统[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Introduction of Railway Course Description
Term:1-1
Course Title:Introduction of Railway
Course Code:JT02L1117
Prerequisite Courses:
Credit/Hours:32/2
Course Description:
1. Specialty, objectives and tasks of the course
"Introduction to Railways" is a common basic course offered by all majors in railwa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provides necessary basic knowledge for students of various majors to learn about railway-related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it can also be a basic course for railway majors. This course systematically describes the basic concepts, basic principles and basic applications of railway history, railway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railway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and railway transportation work. Through the study of "Introduction to Railway",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have a general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railway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and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master the basic structure and basic principles of railway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On the one hand, it provides the necessary basic knowledge for students to learn the follow-up courses; on the other hand, it enables students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railway transportation, in order to open up their horizons and ideas, and work hard to learn and master new knowledge of new railway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in a timely manner. ,new technology.
2. Main content of the course
The main content of this course includes: modern transport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railways, which focuses on railway lines, railway traction power supply systems, and signal and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so that students can master railway vehicles, railway locomotives, railway transportation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etc. knowledge.
Through the study of railway introduction,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establish the overall concept of railway transportation; master the railway operating mechanism and establish a global railway concept;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ailway majors (machinery, vehicles, engineering, electricity, and vehicles), and establish the specialty in the entire The status and importance of the railway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lay the foundation for subsequent courses. In addition, through integrated teaching and on-site teaching to stimulate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learning, fully mobilize students' subjective initiative, cultivate a spirit of competition and solidarity, and establish interest in learning relevant professional knowledge.
《铁道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编号:JT02L1117
2. 课程名称:铁道概论
3. 课程结构:专业教育平台课程/专业必修课程
4. 学时/学分:32/2
5. 先修课程:无
6.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二、课程任务和目的
《铁道概论》是高等院校铁路各本科开设的一门共同基础课,它为铁路各专业的学生学习铁路相关专业课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也可以是一门铁路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系统扼要地讲述铁路史、铁路运输业、铁路运输设备以及铁路运输工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运用。通过《铁道概论》的学习,要求学生对铁路运输业有概括的认识和了解,要求学生掌握铁路运输设备的基本构造、基本原理。一方面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充分了解铁路运输现状和发展趋势、借此开拓眼界和思路,及时地去努力学习和掌握新的铁路运输设备的新知识、新技术。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现代交通运输和我国铁路的建设与发展情况,其中重点讲述了铁路线路、铁路牵引供电系统以及信号与通信设备,使学生掌握铁路车辆、铁路机车、铁路运输组织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对铁道概论的学习,要求学生建立铁路运输整体概念;掌握铁路运营机制,树立铁路全局观念;了解铁路各专业(机、车、工、电、辆)之间的关系,确立本专业在整个铁路运输业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此外,通过一体化教学和现场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竞争和团结精神,树立学习本专业相关知识的兴趣。
四、课程教学安排
本课程理论教学部分28学时,实验教学部分4学时,总共32学时。
(一)理论教学内容(共28学时)
按照知识单元进行划分,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以下8个单元:
第1单元 绪论(2学时)
1.教学内容
现代交通运输业的性质与作用、交通运输的技术经济特征和适用范围,世界铁路的建设与发展,我国铁路发展历史、改革、建设与发展。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现代交通运输、我国铁路发展史。
难点:交通运输业的性质与作用、技术经济特征和适用范围。
3.基本要求
(1)理解我国铁路发展史;
(2)了解世界铁路的建设与发展;
(3)掌握交通运输业的性质与作用、技术经济特征和适用范围。
第2单元 铁路线路(4学时)
1.教学内容
铁路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概念,路基和桥隧建筑物,轨道,铁路界限。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铁路等级、主要技术标准、轨道的钢轨道岔部分、路基的排水。
难点:线路的组成、铁路限界。
3.基本要求
(1)理解路基和桥隧建筑物的组成、无缝线路、铁路限界;
(2)了解铁路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概念;
(3)掌握线路的组成、铁路等级、主要技术标准、轨道的钢轨道岔部分。
第3单元 铁路车辆(4学时)
1.教学内容
铁路车辆的基本构造,车辆代码、标记和技术经济参数,车辆的检测与维修。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铁路车辆的基本构造、车辆代码、标记。
难点:铁路车辆的基本构造、技术经济参数。
3.基本要求
(1)理解车辆代码、标记和技术经济参数;
(2)了解车辆的检测与维修;
(3)掌握铁路车辆的基本构造、车辆代码、标记和技术经济参数。
第4单元 铁路机车(4学时)
1.教学内容
内燃机车的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电力机车的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机车的检修和运用。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牵引动力、内燃机车组成、电力机车组成、机车的牵引特性,牵引变电所对牵引网的供电方式,接触网的供电方式,机车的检修和运用。
难点:内燃机车的传动装置、电力机车的供电部分和三个电系统及机车业务中的有关术语。
3.基本要求
(1)理解牵引动力、内燃机车组成、电力机车组成;
(2)了解机车的牵引特性及机车的检修和运用,牵引供电系统的电流制;
(3)掌握内燃机车的传动装置、电力机车的供电部分和三个电系统及机车业务中的有关术语,牵引变电所对牵引网的供电方式,接触网的供电方式概念。
第5单元 动车组(2学时)
1.教学内容
动车组的基本结构及技术特点,我国铁路动车组,我国高铁的发展。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动车组的分类,我国动车组概况,CRH2动车组主要部件及系统等。
难点:动车组转向架、动车组缓冲装置和动车组制动和控制系统系统知识。
3.基本要求
(1)理解CRH2动车组主要部件及系统等;
(2)了解动车组的分类,我国动车组概况;
(3)掌握动车组转向架、动车组缓冲装置和动车组制动和控制系统系统知识。
第6单元 铁路车站(4学时)
1.教学内容
中间站、区段站、编组站、客运站、货运站及货场、铁路枢纽。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车站的基本概念、车站的分类和作用,中间站、区段站作业及相应的设备。
难点:编组站的作业及相应的设备。
3.基本要求
(1)理解区间、分界点等概念、中间站的主要设备;
(2)了解铁路枢纽的组成;
(3)掌握区段站、编组站的主要设备。
第7单元 信号与通信设备(4学时)
1.教学内容
铁路信号,车站联锁设备、区间闭塞设备,行车调度及列车运行控制设备、铁路通信设备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铁路信号、车站联锁设备、区间闭塞设备、铁路通信设备。
难点:车站联锁设备、区间闭塞设备、行车调度及列车运行控制设备。
3.基本要求
(1)理解铁路信号、铁路通信设备;
(2)了解行车调度及列车运行控制设备;
(3)掌握车站联锁设备、区间闭塞设备、铁路通信设备。
第8单元 铁路运输组织管理(4学时)
1.教学内容
旅客运输组织,货物运输组织,铁路行车组织,重载列车。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旅客运输组织、货物运输组织及铁路行车组织的基本概念。
难点:列车运行图。
3.基本要求
(1)理解铁路行车组织、重载列车的基本概念;
(2)了解铁路运输系统的基本任务;
(3)掌握列车运行图的定义、意义。
(二)实验教学内容(共4学时)
实验1 铁路线路现场实训(2学时)
实验内容:
(1)了解空气弹簧的作用,动车组模型;
(2)理解空气制动机原理,车辆走行部各部分的作用;
(3)铁路线路的组成及作用,有害空间的危害,道岔的组成,联结零件的位置及作用。
实验2 轨道交通综合实验室参观(2学时)
实验内容:
(1)了解车站站场平面图站房、站台的绘制要求;
(2)理解出站信号机、进站信号机、通过信号机的灯色显示,绘制规则;
(2)掌握道岔、站线、信号机的编号规则。
五、课程考核
该课程为考试课,该课程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课堂讨论、实验、提问、作业、考勤等)占30%-40%,期末成绩占60%-70%。期末考核的形式有开/闭卷,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对有关问题的判断、分析和计算能力。
六、课程教材及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佟立本.铁道概论(第七版)[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6.
参考资料:
[1]肖荣.铁道概论[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6.
[2]常治平.铁路线路及站场[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
[3]杨浩.铁路运输组织[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5.
[4]董昱.区间信号与列车运行控制系统[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编写人:许文聘 评审人:
审批人:钟雁 编写日期:2019年4月
《铁路信号基础设备》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铁路信号基础设备》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JT02L1118
课程结构:专业教育平台/专业必修课程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铁道概论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内容简介:
1.课程性质、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是为轨道交通信号专业的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本课程教学内容为学生以后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铁路信号基础设备的工作原理,掌握铁路信号的故障-安全原则。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正确应用铁路信号基础的基本能力。在基础设备和控制电路两个层面上深刻理解故障-安全原则,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讲解铁路信号基础设备的简单结构、基本原理、工作特性以及典型应用,内容主要包括安全型继电器、信号机、道岔转辙机、轨道电路、计轴设备、查询应答器、信号电源屏等。
参考教材、著作或参考资料:
参考教材:
郭进.铁路信号基础设备[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
参考资料:
[1]高继祥.铁路信号运营基础[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8.
[2]林瑜筠.铁路信号基础[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Railway Signal Basic Equipment) Course Description
Term:1-2
Course Title: Railway Signal Basic Equipment
Course Code: JT02L1118
Hours/Credit: 32/2
Prerequisites Courses: Introduction of Railway
Course Description:
1. Specialty, objectives and tasks of the course
The goal of this course is to enable students to fully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railway signal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and the fail-safe principle of railway signal.Through this course, students will be equipped with the basic ability to correctly apply railway signals.At the level of basic equipment and control circuit, I deeply understand the failure-safety principle, enhance students' failure-safety concept of railway signal,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following courses.
2. Main contents of the course
This course explains the simple structure, basic principles, working characteristics and typical applications of railway signal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including safety relay, signal machine, switch switch machine, track circuit, axle counting equipment, query transponder, signal power panel, etc.
《铁路信号基础设备》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编号:JT02L1118
2. 课程名称:铁路信号基础设备
3. 课程结构:专业教育平台/专业必修课程
4. 学时/学分:32/2
5. 先修课程:铁路运营基础
6.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二、课程任务和目的
本课程是为轨道交通信号专业的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本课程教学内容为学生以后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铁路信号基础设备的工作原理,掌握铁路信号的故障-安全原则。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正确应用铁路信号基础的基本能力。在基础设备和控制电路两个层面上深刻理解故障-安全原则,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了解铁路信号的发展、作用与基本用途;掌握信号继电器的基本知识与继电电路的设计方法;信号机和信号表示器的显示制度、显示方法与各种信号机的用途;理解转辙机的基本知识、几种广泛的应用转辙机的基本原理与系统构成与道岔锁闭的基本方法;理解轨道电路基本知识、几种典型轨道电路的原理及应用;掌握车站联锁系统;区间闭塞的原理和几种常用的闭塞方式;列控运行控制系统七部分内容。
四、课程教学安排
本课程理论教学部分24学时,实验教学部分8学时,总共32学时。
(一)理论教学内容(24学时)
按照知识单元进行划分,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7个单元:
第1单元 绪论及各种用途的信号机(4学时)
1.教学内容
铁路信号概述,显示意义和显示方式。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铁路信号显示意义和显示方式。
难点:铁路信号显示的意义。
3.基本要求
(1)理解铁路信号的概念;
(2)掌握铁路信号显示意义和显示方式。
第2单元 道岔转换设置(6学时)
1.教学内容
道岔转辙设备介绍,包括ZD6型电动转辙机、S700K型电动转辙机和ZYJ7型电动转辙机的工作原理。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ZD6型电动转辙机的结构与传动原理;电动转辙机的工作原理和钩式外锁闭装置;ZYJ7型电动转辙机的工作原理。
难点:ZD6型电动转辙机的结构与传动原理;ZYJ7、ZYJ9型电动转辙机的工作原理。型电动转辙机的工作原理。
3.基本要求
(1)了解转辙机的用途与分类;
(2)掌握ZD6型电动转辙机的结构与传动原理;
(3)掌握S700K型电动转辙机的工作原理和钩式外锁闭装置;
(4)掌握ZYJ7型电动转辙机的工作原理。
第3单元 信号继电器(2学时)
1.教学内容
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及特性,包括机械特性、牵引特性、时间特性和电路分析。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及特性。
难点:机械特性、时间特性和电路分析。
3.基本要求
(1)了解继电器的基本概念;
(2)掌握继电器的图形符号与画法;
(3)掌握接点电路的逻辑功能;
(4)掌握继电器接点电路的基本形式和分析方法;
(5)了解继电器电路故障—安全原则。
第4单元 轨道电路(5学时)
1.教学内容
主要轨道电路包括25Hz轨道电路、UM71和ZPW2000型无绝缘轨道电路工作原理和特点。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25Hz轨道电路、UM71和ZPW2000型无绝缘轨道电路工作原理和特点。
难点:25Hz轨道电路、ZPW2000型无绝缘轨道电路工作原理。
3.基本要求
(1)了解轨道电路的基本概念;
(2)掌握25Hz轨道电路的工作原理;
(3)掌握UM71和ZPW2000型无绝缘轨道电路工作原理和特点;
(4)了解计轴设备和点式应答器的应用;
(5)了解轨道感应环线的应用。
第5单元 计轴设备(2学时)
1.教学内容
计轴设备的原理及组成;主要技术条件。计轴设备的应用,半自动闭塞区间检查和自动站间以及站内多点计轴技术。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计轴设备的原理及组成;半自动闭塞区间检查和自动站间以及站内多点计轴技术。
难点:计轴设备的原理;半自动闭塞区间检查和自动站间以及站内多点计轴技术。
3.基本要求
(1)掌握计轴设备的原理及组成;
(2)掌握半自动闭塞区间检查和自动站间以及站内多点计轴技术;
(3)理解计轴设备的主要技术条件;
(4)理解计轴设备的应用。
第6单元 点式应答器与感应环线(2学时)
1.教学内容
应答器的概念及分类;掌握应答器的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车载设备BTM;应答器的系统的数据传输接口;应答器的用户的报文结构及数据包分析;应答器的设计和应用;轨道感应环线的概念、工作原理及应用。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应答器的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应答器的系统的数据传输接口;应答器的用户的报文结构及数据包分析。
难点:应答器的工作原理;应答器的用户的报文结构及数据包。
3.基本要求
(1)掌握应答器的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车载设备BTM;
(2)理解应答器的系统的数据传输接口;
(3)掌握应答器的用户的报文结构及数据包分析;
(4)理解应答器的设计和应用;轨道感应环线的概念、工作原理及应用。
第7单元 电源屏(3学时)
1.教学内容
大站电源屏和智能屏的特点和原理。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智能电源屏;PDZ、DSXD-DZ系列电源屏;UPS供电系统。
难点:PDZ、DSXD-DZ系列电源屏的工作原理。
3.基本要求
(1)掌握智能电源屏;
(2)掌握PDZ、DSXD-DZ系列电源屏;
(3)掌握UPS供电系统。
(二)实验教学部分(8学时)
实验1 信号机点灯电路实验(2学时)
实验内容:
(1)认识机车信号的设备组成及其设备型号;
(2)熟悉本实验设备之间的安装方法;
(3)掌握进站信号机、出站信号机、调车信号机的工作原理。
实验2 ZPW-2000A轨道电路实验(2学时)
实验内容:
(1)认识机车信号的设备组成及其设备型号;
(2)熟悉本实验设备之间的安装方法;
(3)熟悉CD96-3Z使用及测试方法。
实验3 ZD6直流电动转辙机实验(2学时)
实验内容:
(1)认识ZD6型直流电动转辙机及其控制柜的面板,内锁闭装置;
(2)了解ZD6型转辙机的设计原理及其组成;
(3)掌握道岔定位、反位操作,注意观察自动开闭器的转换及工作原理。
实验4 ZDJ9交流电动转辙机实验(2学时)
实验内容:
(1)认识ZDJ9型三相交流转辙机及其控制柜的面板,钩式外锁闭装置;
(2)了解ZDJ9型转辙机的设计原理及其组成;
(3)掌握道岔定位、反位操作,注意观察自动开闭器的转换及工作原理。
五、课程考核
该课程为考试课。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占30%-40%(实验、课堂讨论、提问、作业、考勤等),期末成绩占60%-70%。期末考试的主要形式有开/闭卷,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对有关问题的判断、分析和计算能力。
六、课程教材及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郭进.铁路信号基础设备[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参考资料:
[1] 林瑜筠.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基础设备[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
[2] 中国铁路总公司.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4.
[3] 侯启同.调度集中和列车调度指挥系统[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编写人: 宰祥卫 评审人:王俊峰
审批人: 钟 雁 编写日期:2019年4月
《铁路运营基础》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铁路运营基础》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JT02L1119
课程结构:专业教育平台/专业必修课程
学时/学分:40/2.5
先修课程:铁道概论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内容简介:
1.课程的性质、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是轨道交通信号专业轨道交通控制方向的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了解铁路信号的作用与发展,掌握铁路信号故障-安全原则、牵引计算方法、运输能力分析与计算方法等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理解铁路信号基础设备与系统的功能及基本原理,理解铁路信号基础设备与系统的使用、分析与设计方法,为学习后续课程和铁路信号工程实践打下基础。
2.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讲述了铁路信号的发展、作用与基本用途;信号继电器的基本知识与继电电路的设计方法;信号机和信号表示器的显示制度、显示方法与各种信号机的用途,转辙机的基本知识、几种广泛的应用转辙机的基本原理与系统构成与道岔锁闭的基本方法;轨道电路基本知识、几种典型轨道电路的原理及应用;车站联锁系统;区间闭塞的原理和几种常用的闭塞方式;列控运行控制系统七部分内容。
参考教材、著作或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王瑞峰.铁路信号运营基础[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建议参考书:
[1] 刘晓娟.现代铁路远程控制系统[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2] 王永信.车站信号自动控制[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3] 吴芳美.编组站调车自动控制[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Fundamentals of Railway Operation) Course Description
Term:2-1
Course Title: Fundamentals of Railway Operation
Course Code: JT02L1119
Prerequisite Courses: Introduction of Railway
Hours/Credits: 40/2.5
Course Description:
1. Specialty, objectives and tasks of the course
This course is a compulsory course in the direction of rail transit signal control.
This course aims to train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role and development of railway signals, master the basic concepts and methods of railway signal fault-safety principle, traction calculation method, transportation capacity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method, etc.Understand the functions and basic principles of railway signal basic equipment and system, be familiar with the use, analysis and design methods of railway signal basic equipment and system, and lay a foundation for learning follow-up courses and railway signal engineering practice.
2. Main contents of the course
This course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and use of railway signals for basic purposes.Basic knowledge of signal relay and design method of relay circuit;The display system and display method of signal machine and signal indicator and the use of various signal machines, the basic knowledge of switch machine, the basic principle and system structure of switch machine widely used and the basic method of switch locking;Basic knowledge of track circuit,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several typical track circuits;Station interlock system;The principle of interval bisector and some common bisector methods;Column control operation control system seven parts.
《铁路运营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编号:JT02L1119
2. 课程名称:铁路运营基础
3. 课程结构:专业教育平台/专业必修课程
4. 学时/学分:40/2.5
5. 先修课程:铁路运营基础
6.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二、课程任务和目的
本课程是轨道交通信号专业轨道交通控制方向的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了解铁路信号的作用与发展,掌握铁路信号故障-安全原则、牵引计算方法、运输能力分析与计算方法等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理解铁路信号基础设备与系统的功能及基本原理,理解铁路信号基础设备与系统的使用、分析与设计方法,为学习后续课程和铁路信号工程实践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了解铁路与铁路信号的发展历史与现状;掌握铁路信号的概念和作用;重点掌握铁路线路的组成;掌握我国铁路线路的等级划分办法;掌握区间和闭塞等基本概念以及分类和原理;重点掌握列控系统的速度控制模式;掌握中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TCS的分级及其设备配置;重点掌握列车运行图的分类和图解表示;掌握车次、道岔、股道和信号机的命名方法;掌握联锁的概念和联锁表的编制内容;了解调度监督、调度集中的发展和作用;了解新型调度集中CTC的控制模式和主要功能;掌握调车驼峰的平纵断面结构。
四、课程教学安排
本课程理论教学部分40学时,按照知识单元进行划分,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9个单元。
第1单元 课程简介、概述(2学时)
1.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性质、任务与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进程;本课程的考核形式与基本要求;本课程使用的教材、参考书与其他相关课程资源。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难点:学习方法。
第2单元 铁道信号概述(4学时)
1.教学内容
铁路与铁路信号发展概况;铁路运输的优势;铁路信号及其作用;铁路信号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不同信号及其显示制度。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铁路信号及其作用;不同信号及其显示制度。
难点:不同信号及其显示制度。
3.基本要求
(1)了解铁路与铁路信号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2)掌握铁路信号的概念和作用;
(3)了解不同信号及其显示制度。
第3单元 铁路线路(4学时)
1.教学内容
铁路线路的组成;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机车车辆限界和建筑限界。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铁路线路的组成;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建筑限界。
难点: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
3.基本要求
(1)重点掌握铁路线路的组成,为将来的工程设计打下基础;
(2)了解平纵断面的简单表示法;
(3)掌握我国铁路线路的等级划分办法;
(4)了解铁路限界的概念和相关技术要求。
第4单元 区间闭塞(4学时)
1.教学内容
闭塞的基本概念及实现区间闭塞的基本方法和制式;半自动闭塞的种类、原理、操作;移频自动闭塞的种类、原理;区间通过信号机的设置。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闭塞的基本概念;区间闭塞的基本方法;半自动闭塞的工作原理;移频自动闭塞工作原理;区间通过信号机的设置。
难点:半自动闭塞的工作原理;移频自动闭塞工作原理。
3.基本要求
(1)掌握区间和闭塞等基本概念;
(2)掌握闭塞设备的分类和原理;
(3)掌握继电半自动闭塞的组成和办理手续;
(4)了解移频自动闭塞的基本原理及其通过信号机的布置方法。
第5单元 列车运行控制(4学时)
1.教学内容
机车信号的作用、分类、构成;列控系统的速度控制模式;国内外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中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TCS)。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机车信号的作用与构成;列控系统的速度控制模式;中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TCS)。
难点:机车信号作用与构成;列控系统的速度控制模式。
3.基本要求
(1)了解机车信号的作用、分类和构成;
(2)重点掌握列控系统的速度控制模式;
(3)了解国内外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4)掌握中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TCS的分级及其设备配置。
第6单元 列车运行图及其编制(2学时)
1.教学内容
列车运行图的概念和作用;列车运行图的意义、图解表示和分类;列车运行图的要素和列车运行图的编制。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列车运行图的概念和作用;列车运行图的图解表示和分类;列车运行图的要素和列车运行图的编制。
难点:列车运行图的图解表示和分类;列车运行图的要素和列车运行图的编制。
3.基本要求
(1)了解列车运行图的概念和作用;
(2)重点掌握列车运行图的分类和图解表示;
(3)掌握列车运行图的组成要素和编制方法。
第7单元 车站信号(12学时)
1.教学内容
车站的分类及车场布置;车次、道岔、股道和信号机的命名;进路的概念、分类与进路的划分原则;联锁的概念和联锁表的编制内容;联锁图表的编制。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车站道岔、股道和信号机的命名;进路的划分原则;联锁图表的编制。
难点:联锁图表的编制。
3.基本要求
(1)了解车站的分类及车场布置;
(2)掌握车次、道岔、股道和信号机的命名方法;
(3)掌握进路的概念与进路的划分原则;
(4)掌握联锁的概念和联锁表的编制内容。
第8单元 行车调度指挥(4学时)
1.教学内容
调度集中和行车指挥自动化的概念及发展;铁路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的结构和主要功能;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CTC)的控制模式和主要功能。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铁路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的结构和主要功能;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CTC)的控制模式和主要功能。
难点: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CTC)的控制模式和主要功能。
3.基本要求
(1)了解解调度监督、调度集中的发展和作用;
(2)掌握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3)了解新型调度集中CTC的控制模式和主要功能。
第9单元 驼峰信号(4学时)
1.教学内容
编组站的调车设备及车场布置;调车驼峰的平纵断面结构;车辆溜放的动力学基础;调车驼峰的基本信号设备。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编组站的调车设备;调车驼峰的平纵断面结构;车辆溜放的动力学基础;调车驼峰的基本信号设备。
难点:调车驼峰的基本信号设备。
3.基本要求
(1)了解编组站的设备及车场布置和车辆流放的动力学基础;
(2)理解调车驼峰的基本信号设备;
(3)掌握调车驼峰的平纵断面结构。
五、课程考核
该课程为考试课。该课程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占30%-40%,期末成绩占60%-70%。期末成绩可以采用开卷/闭卷。平时成绩考虑学生的出勤率、课堂提问、作业、专题训练和课堂讨论等环节,综合给出考核成绩。
六、课程教材及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王瑞峰.铁路信号运营基础[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建议参考书:
[1] 刘晓娟.现代铁路远程控制系统[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2] 王永信.车站信号自动控制[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3] 吴芳美.编组站调车自动控制[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编写人:宰祥卫 评 审 人:王俊峰
审批人:钟 雁 编写日期:2019年4月
《铁路信号工程识图与CAD实践》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铁路信号工程识图与CAD实践》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JT02L1203
课程结构:专业教育平台/专业必修课程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铁路信号基础设备、车站信号自动控制、区间信号自动控制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内容简介:
1.课程的性质、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是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的知识拓展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阐述综合工程制图、铁路信号施工设计标准图形符号的基础知识,研究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AutoCAD软件的主要功能和特性,掌握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以铁路信号专业基础标准为依据,按照设计规范要求,能绘制符合行业标准的图纸,并正确理解常用信号施工标准设计图纸。
课程围绕工程实践中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突出学生工程识图与绘图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完成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2.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系统介绍了铁道信号专业利用计算机辅助软件(AutoCAD2008版)绘制相关图纸的要求、基本流程、方法和技巧。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绘图基础知识、显示控制、基本绘图命令和编辑命令、标注与注释图形的方法、利用“块”高效绘制图形、辅助工具及专业图纸输出的技能。根据专业特点,着重介绍了信号专业平面布置图、控制台盘面布置图、电路图与接线图的绘制步骤。最后是实作内容。
参考教材、著作或参考资料:
[1] 徐彩霞.铁道信号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2] 孙士保.AutoCAD2008中文版应用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 铁路信号设计规范TB/T10007-2006[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4] 铁路信号施工规范TB/T10206-2006[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5] 铁路工程制图标准TB/T10058-98[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8.
[6] 铁路工程制图图形符号标准TB/T10059-98[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8.
(Railway Signal Engineering Drawings Identification and CAD Practices)Course Description
Term:3-1
Course Title:Railway Signal Engineering Drawings Identification and CAD Practices
Course Code:JT02L1203
Prerequisite Courses:Railway Signal Infrastructure、Automatic Control of Railway Station Signaling for Railway Signal、Automatic Interval Signal Control
Hours /Credit:32/2
Course Description:
1. Nature, objectives and tasks of the course
This course is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the knowledge expansion of the rail transit signal and control major..This course elaborates the basic knowledge of the standard graphic symbols of comprehensive engineering drawing and railway signal construction design, and studies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drawing and reading engineering drawings.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can master the main func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utoCAD software, master the use method and skills of the software, draw drawings in line with the industry standards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esign specifications, and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common signal construction standard design drawings.
The course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specific cases in engineering practice, highlighting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bility to read engineering drawings and draw.It lays a good foundation for students to learn the follow-up courses and complete the course design and graduation design.
2. Main contents of the course
This course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s the requirements, basic procedures, methods and skills of railway signal professionals using computer aided software (AutoCAD2008 edition) to draw relevant drawings.This course including basic knowledge of computer graphics, display control, basic graphics commands and editing commands, methods of annotating and annotating graphics, efficient graphics drawing using "blocks", auxiliary tools and professional drawing output skills.According to the specialty characteristics, the drawing steps of signal specialty plane layout, console disk layout, circuit diagram and wiring diagram are emphatically introduced.Finally, the implementation.
《铁路信号工程识图与CAD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编号:JT02L1203
2. 课程名称:铁路信号工程识图与CAD实践
3. 课程结构:专业教育平台/专业必修课程
4. 学时/学分:32/2
5. 先修课程:铁路信号基础设备、车站信号自动控制、区间信号自动控制
6.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二、课程任务和目的
本课程是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的知识拓展类必修课程,是为了适应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对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的要求而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的课程。
本课程阐述综合工程制图、铁路信号施工设计标准图形符号的基础知识,研究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该AutoCAD软件的主要功能和特性,掌握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以铁路信号专业基础标准为依据,按照设计规范要求,能绘制符合行业标准的图纸,并正确理解常用信号施工标准设计图纸。
课程围绕工程实践中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突出学生工程识图与绘图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完成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系统讲述了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利用计算机辅助软件(AutoCAD2008版)绘制相关图纸的要求、基本流程、方法和技巧。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绘图基础知识、显示控制、基本绘图命令和编辑命令、标注与注释图形的方法、利用“块”高效绘制图形、辅助工具及专业图纸输出的技能。并且根据专业特点着重掌握信号专业平面布置图、控制台盘面布置图、电路图与接线图的绘制步骤。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可以利用CAD绘图软件绘制信号工程图。
按照本课程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在学习完先修专业课的基础上,系统学习AutoCAD 软件的主要功能,了解AutoCAD 的运行环境,软件的主要特点,熟练掌握AutoCAD绘图软件常用命令的使用,会用AutoCAD绘制和编辑二维工程图,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数字化绘图应用能力和实验技能。掌握信号专业制图基本标准,能正确绘制满足行业标准的铁路信号施工设计图纸。掌握铁路信号施工设计图的基础知识,能够阅读各类信号施工设计图。
四、课程教学安排
本课程理论教学部分16学时,上机教学部分16学时,总共32学时。
(一)理论教学内容(共16学时)
按照知识单元进行划分,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5个单元:
第1单元 6502电气集中联锁工程图识读(6学时)
1.教学内容
信号平面布置图、双线轨道电路布置图、楼内设备布置图识读;控制台盘面图、联锁表、人工解锁按钮盘盘面及配线图识读;轨道电路测试盘盘面布置及组合内部配线表识读;组合连接图、方向电路图、网状电路图识读;通过按钮电路图、挤岔及人工解锁电路图识读;25HM相敏轨道电路图、主灯丝断丝报警电路图、组合排列表识读;组合继电器类型表、控制台定型配线图、控制台配线图识读;组合架零层配线表、组合架侧面配线表、组合架间电源端子配线图识读;分线盘、电缆网络图、电缆配线表识读。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信号平面布置图、双线轨道电路布置图、人工解锁按钮盘盘面及配线图等。
难点:人工解锁按钮盘盘面及配线图识读、组合连接图、方向电路图、网状电路图。
3.基本要求
(1)设备布置图识读;
(2)电路图识读;
(3)室内配线图表识读;
(4)室外配线图表识读。
第2单元 计算机联锁工程图识读(4学时)
1.教学内容
楼内设备布置图、电缆径路图识读;信号隔离变压器排列图、继电器类型表识读;四线制单动道岔电路图、五线制单动道岔电路图、轨道电路接口电路图、轨道电路图识读;轨道测试盘盘面及配线图、轨道停电监督报警电路识读;主灯丝断丝报警电路图、熔断器报警电路图、半自动闭塞电路图识读;与自动闭塞结合电路图、站内综合柜设备布置图识读;室内电源电缆配线图、柜间电源端子环线图识读;防雷分线柜配线表、接口柜配线表识读;组合侧面端子配线表、组合架间零层电源环线示意图识读;室外电缆网路图、电缆配线图识读。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电缆径路图识读、组合侧面端子配线表、组合架间零层电源环线示意图识读。
难点:组合架侧面配线图、电缆网络图、电缆配线图。
3.基本要求
(1)设备布置图识读;
(2)联锁表识读;
(3)电路图识读;
(4)配线图表识读;
(5)高速铁路计算机联锁工程图识读。
第3单元 自动闭塞工程图识读(4学时)
1.教学内容
区间信号设备平面布置图;室内信号设备平面布置示意图;区间干线电缆径路图、区间干线电缆配线图、区间支线电缆径路图、区间支线电缆配线图识读;ZPW-2000A系统接线图、区间移频柜布置图、区间综合柜布置图、区间组合柜布置图识读;1LQ组合内部图、L(F)组合内部图、L(JF)组合内部图、LU组合内部图、L U(F)组合内部图、U组合内部图识读;模拟网络配线图、移频架零层图识读;组合柜零层端子图、室内设备排列图识读;组合柜侧面配线表、闭塞分区电路图、区间N+1电路图识读;站间联系电路图、上行线自动闭塞方向电路图、下行线自动闭塞方向电路图识读。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电缆径路图、电缆配线图、组合内部图、组合柜零层端子图、组合柜侧面配线表识读。
难点:电缆径路图、电缆配线图、组合柜零层端子图、组合柜侧面配线表识读。
3.基本要求
(1)设备布置图识读;
(2)电路图识读;
(3)配线图表识读;
(4)高速铁路的自动闭塞工程图识读。
第4单元 信号集中监测工程图识读(2学时)
1.教学内容
高速铁路、普速铁路车站信号集中监测工程图识读。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高速铁路、普速铁路车站信号集中监测工程图识读。
难点:高速铁路、普速铁路车站信号集中监测工程图识读。
3.基本要求
(1)掌握普速铁路车站信号集中监测工程图识读。
(2)掌握高速铁路车站信号集中监测工程图识读。
(二)上机教学内容(共16学时)
上机实验1 信号专业AutoCAD绘图基础(2学时)
实验内容:
(1)设置AutoCAD的工作界面;
(2)绘制一个简单的平面图形。
上机实验2 牵出线、室内台显示终端、列车运行方向的绘制(2学时)
实验内容:
(1)牵出线的绘制;
(2)室内台显示终端的绘制;
(3)列车运行方向的绘制。
上机实验3 调车信号机、进站信号机、出站信号机、驼峰信号机的绘制(2学时)
实验内容:
(1)调车信号机的绘制;
(2)出站信号机的绘制;
(3)进站信号机的绘制;
(4)驼峰信号机的绘制。
上机实验4 信号专业图纸中表格及文字绘制(2学时)
实验内容:
(1)41齿行星转动式内齿轮、启动片的绘制、启动片图形的尺寸标注、文字注释;
(2)绘制股道有效长度表;
上机实验5 信号专业综合图纸绘制(2学时)
实验内容:
(1)掌握图幅分区、电路图的布局;
(2)图形符号、项目代号、波形级端子的标注;
(3)掌握常见电路图形符号的画法。
上机实验6 实战演练—绘制四线制双动道岔电路图(3学时)
实验内容:
(1)信号专业图纸样版文件的建立;
(2)设置纸张大小、设置图层、绘制辅助线;
(3)绘制左半部分连接线雏形、绘制右侧电缆盒内的连接雏形;
(4)创建电器元件图块、插入图块;
(5)在连线图层绘制端子和连接点;绘制表格、为图形添加文字标注。
上机实验7 实战演练—绘制举例站场信号平面布置图(3学时)
实验内容:
(1)信号专业图纸样版文件的建立;
(2)信号平面图的绘制。
五、课程考核
该课程为考试课,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40%-50%,期末成绩占50%-60%。期末成绩考核方式可采用开卷/闭卷/半开卷等形式。平时成绩考虑学生的出勤率、上机实验、课堂提问、作业、专题训练和课堂讨论等环节,综合给出考核成绩。
六、课程教材及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徐彩霞.铁道信号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参考资料:
[1] 孙士保.AutoCAD2008中文版应用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 铁路信号设计规范TB/T10007-2006[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3] 铁路信号施工规范TB/T10206-2006[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4] 铁路工程制图标准TB/T10058-98[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8.
[5] 铁路工程制图图形符号标准TB/T10059-98[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8.
编写人:刘玉杰 评审人:段宝文
审批人:钟雁 编写日期:2019年4月
《单片机原理及其应用》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单片机原理及其应用》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JT02L1120
课程结构:专业教育平台/专业必修课程
学时/学分:64/4
先修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B)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内容简介:
1.课程的性质、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是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教育平台必修课,面向本科生开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上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熟悉MCS-51系列单片机汇编指令体系及汇编程序设计方法,以及常用接口技术及其软硬件设计方法,建立微机系统的整体概念,达到初步具有微机应用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开发能力。
2.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以MCS-51单片机为控制器设计一个计算机系统的理论知识。整个课程的知识体系由硬件和软件两大体系构成。硬件系统包括CPU、存储器、I/O接口电路,三者之间以总线的形式构成计算机的主机部分,再匹配相应的I/O设备构成完整的计算机系统、中断、定时/计数以及串口的功能也是计算机系统必要的硬件构成及硬件资源的工作原理和程序设计。寻址方式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特色,存储器、寄存器是指令的主要操作对象,也是重点。当单片机的存储器和I/O接口的硬件资源不够用时,就需要系统扩展,系统扩展包括硬件如何连接,软件如何编程的问题。
参考教材、著作或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戴胜华,蒋大明,杨世武,赵俊慧.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修订版)[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
参考资料:
[1] 李广弟,朱月秀,冷祖祁.单片机基础(第三版)[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
[2] 李升.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 马家辰,孙玉德,张颖. MCS-51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4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Course Description
Term:3-1
Course Title: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Course Code:JT02L1120
Prerequisite Courses:Analog Electronics Technology, Digital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 language programming(B)
Hours/Credits:64/4
Course Description:
1. Specialty, objectives and tasks of the course
This course is a platform course of discipline education for various majors in the college of electronics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Through learning this course makes students from theory and practice to master the basic composition and working principle of microcomputer, familiar with MCS-51 series microcontroller assembly instruction system and the design method of assembly, as well as common interface technology and the method of software and hardware design, and establish the microcomputer system of the overall concept, reached a preliminary with microcomputer application system software and hardwar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capabilities.
The main content of this course includes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designing a computer system with McS-51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as the controller. The knowledge system of the whole course is composed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 Hardware system includes CPU, memory, I/O interface circuit, the three form the host part of the computer in the form of bus, and then match the corresponding I/O equipment to form a complete computer system. Interrupts, timing/counting and serial port functions are also necessary hardware components of computer systems. The working principle and program design of these hardware resources are the main contents of this course. Addressing mode is the characteristic of assembly language program design, memory and register are the main operating objects of instructions, and also the focus of learning SCM programming. When the memory and I/O interface hardware resources are not enough, the need for system expansion, system expansion including how to connect the hardware, how to program the software.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编号:JT02L1120
2. 课程名称: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3. 课程结构:专业教育平台/专业必修课程
4. 学时/学分:64/4
5. 先修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B)
6.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二、课程任务和目的
本课程是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教育平台必修课,面向本科生开设,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单片机、模拟电子技术以及数字电子技术知识分析、设计以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器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单片机进行系统设计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具有参加电子设计大赛、开发单片机产品的基础。并为以后课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单片机综合应用实践课程设计、嵌入式系统及应用、DSP原理及应用等奠定良好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以51系列8位字长的单片机为讲授对象,要求学生掌握单片机片内集成的硬件资源的具体情况、应用原理和方法、单片机的指令系统、汇编语言编程和C语言编程、单片机常用的外围接口的设计原理和方法。课程的重点在于如何掌握单片机片内集成的硬件资源的具体应用原理和方法。
课程的难点在于让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软件、硬件相统一的本质。本课程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分析问题,确定所需要使用的单片机硬件资源、具体硬件资源的工作方式以及相应的程序设计,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电子系统设计能力。
四、课程教学安排
本课程理论教学部分64学时,按照知识单元进行划分,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9个单元。
第1单元 单片机概述(2学时)
1.教学内容
单片机的历史、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单片机编程中的数。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单片机硬件资源的发展趋势。
难点:数的概念。
3.基本要求
(1)理解什么是单片机的硬件资源;
(2)了解单片机的基本概念;
(3)掌握单片机的应用领域。
第2单元 MCS-51单片机的结构与原理(6学时)
1.教学内容
MCS-51单片机的硬件结构、功能、最小系统的设计。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单片机最小系统的构成,包括它的内部结构和外围引脚。
难点:单片机的存储器结构。
3.基本要求
(1)理解MCS-51单片机最小系统的概念及组成;
(2)了解MCS-51单片机具体硬件资源的构成;
(3)掌握MCS-51单片机存储器结构。
第3单元 MCS-51单片机指令系统(8学时)
1.教学内容
指令格式、寻址方式、指令系统。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指令系统的功能和应用。
难点:寻址方式的恰当运用。
3.基本要求
(1)理解寻址方式的本质,学会使用恰当的寻址方式表达操作数;
(2)了解MCS-51单片机汇编语句的格式;
(3)掌握MCS-51单片机的指令功能。
第4单元 汇编语言及程序设计(8学时)
1.教学内容
完整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方法。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典型结构的汇编语言(以及对应的C语言)程序设计。
难点:分析问题、确定算法并用相应的指令表达算法、程序代码、以及调试程序方法。
3.基本要求
(1)理解伪指令的功能;
(2)了解完整汇编语言程序结构;
(3)掌握典型结构完整汇编语言的程序设计。
第5单元 中断系统(6学时)
1.教学内容
中断、中断向量、中断向量表的概念、MCS-51单片机集成的中断系统的结构、原理及应用。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中断的结构、原理、内部相关寄存器的功能以及相应的P3口第二功能与中断有关的引脚。
难点:中断的初始化及中断服务子程序的设计。
3.基本要求
(1)理解中断的概念、各中断源的中断服务子程序的入口地址;
(2)了解中断源的数量、中断系统的构成;
(3)掌握中断的初始化编程及中断服务子程序的设计。
第6单元 定时器/计数器(8学时)
1.教学内容
MCS-51单片机的2个16位定时/计数器的结构、原理与应用。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定时/计数器结构、原理、内部相关寄存器的功能。
难点:定时/技术器中断、查询方式下的应用。
3.基本要求
(1)理解定时/计数器的四种工作方式;
(2)了解定时与计数的概念和软件定时、硬件定时和可编程定时的各自特点;
(3)掌握定时/计数器的初始化编程及应用。
第7单元 串行通信接口(8学时)
1.教学内容
串行通信的概念、MCS-51单片机集成的串口结构、原理及应用。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串口的结构、原理、内部相关寄存器的功能。
难点:串口初始化编程及中断、查询方式下的应用。
3.基本要求
(1)理解串口的四种工作方式;
(2)了解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
(3)掌握串口的初始化编程及应用。
第8单元 单片机系统扩展设计(6学时)
1.教学内容
扩展的概念、并行扩展与串行扩展技术。
2.教学重点及难
重点:存储器、I/O并行扩展技术。
难点:并行扩展的硬件连接与软件编程。
3.基本要求
(1)理解并行扩展的硬件连接与软件编程;
(2)了解扩展的概念,并行扩展与串行扩展的特点;
(3)掌握扩展技术。
第9单元 外围接口的设计(12学时)
1.教学内容
单片机常用的键盘、显示器、A/D、D/A的接口设计。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接口设计的硬件连接形式。
难点:根据硬件设计结果完成软件设计。
3.基本要求
(1)理解I/O接口的概念、I/O端口的概念 ;
(2)了解I/O接口电路的功能、I/O数据的传送方式;
(3)掌握键盘、显示器、A/D、D/A与单片机的接口设计。
五、课程考核
该课程为考试课。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占30%-40%(课堂讨论、提问、作业、考勤等),期末成绩占60%-70%。期末考试的主要形式有开/闭卷,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对有关问题的判断、分析和计算能力。
六、课程教材及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戴胜华,蒋大明,杨世武,赵俊慧.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修订版)[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
参考资料:
[1] 李广弟,朱月秀,冷祖祁.单片机基础(第三版)[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
[2] 李升.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 马家辰,孙玉德,张颖. MCS-51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4
编写人:张胜 评审人:段宝文
审批人:钟雁 编写日期:2019年4月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JT02L1121
课程结构:专业教育平台/专业必修课程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内容简介:
1.课程的性质、目标与任务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是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本课程要求侧重掌握基本通信技术、网络体系结构、体系结构中各层次意义及其相互间关系以及网络互连等知识。
2.课程主要内容
在本课程的学习中,学生要综合运用本课程所学的有关知识与技能,了解基本网络通信技术,学习信道复用技术、传输技术以及接入技术等;了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及分层原理,掌握五层体系结构的基本功能特点;了解网络安全基本知识;了解无线网络基本知识;了解当前的网络与通信新技术,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较为全面、系统、扎实的知识基础。
参考教材、著作或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佟震亚.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第二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参考资料:
[1]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 胡道元.计算机局域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Course Description
Term:3-1
Course Title: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Course Code:JT02L1121
Prerequisite Courses:University Computer Foundation
Hours/Credit:32/2
Course Description:
1. Specialty, objectives and tasks of the course
The "Network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Foundation" course is an important technical basic course and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non-communication majors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This course requires a focus on basic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network architecture, and the various levels of meaning in the architecture and their interrelationships and network interconnection.
2. Main contents of the course
In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should comprehensively apply the relevant knowledge and skills learned in this course, understand basic network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learn channel multiplexing technology,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and access technology, etc. Understand the computer network architecture and layering principle, master the basic func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ve-layer architecture; Basic knowledge of network security; Basic knowledge of wireless network; Understand the current network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o that students have a more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solid knowledge base of the computer network.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编号:JT02L1121
2.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
3. 课程结构:专业教育平台/专业必修课程
4. 学时/学分:32/2
5. 先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
6.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二、课程任务和目的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是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本课程要求侧重掌握基本通信技术、网络体系结构、体系结构中各层次意义及其相互间关系以及网络互连等知识。
在本课程的学习中,学生要综合运用本课程所学的有关知识与技能,了解基本网络通信技术,学习信道复用技术、传输技术以及接入技术等;了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及分层原理,掌握五层体系结构的基本功能特点;了解网络安全基本知识;了解无线网络基本知识;了解当前的网络与通信新技术,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较为全面、系统、扎实的知识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主要学习基本网络通信技术,学习信道复用技术、传输技术以及接入技术等;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及分层原理,五层体系结构的基本功能特点;网络安全基本知识;无线网络基本知识;当前的网络与通信新技术。
四、课程教学安排
本课程理论教学部分32学时,按照知识单元进行划分,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8个单元。
第1单元 计算机网络概述(2学时)
1.教学内容
介绍通信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产生和发展,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分类,算计网络的功能以及拓扑结构等。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组成和分类,总线型、环型和星型网络拓扑结构的特点。
难点:总线型、环型和星型网络拓扑结构的特点。
3.基本要求
(1)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组成和分类;
(2)了解通信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产生和发展;
(3)掌握总线型、环型和星型网络拓扑结构的特点。
第2单元 数据通信基础(6学时)
1.教学内容
介绍通信技术基本概念,信道复用技术、传输技术以及接入技术等。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信道复用技术、传输技术以及接入技术。
难点:信道复用技术、传输技术以及接入技术。
3.基本要求
(1)理解通信技术基本概念;
(2)了解无线通信、光纤通信、移动通信和蜂窝通信;
(3)掌握信道复用技术、传输技术以及接入技术。
第3单元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2学时)
1.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况以及两种体系结构。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计算机体系结构和TCP/IP的体系结构。
难点:TCP/IP的体系结构。
3.基本要求
(1)理解计算机体系结构和TCP/IP的体系结构;
(2)了解ISO/OSI参考模型的产生;
(3)掌握ISO/OSI模型各层的功能及层间的关系、TCP\IP的分层结构。
第4单元 物理层协议(4学时)
1.教学内容
物理层的传输媒体,介质以及调制技术等。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物理层的功能、物理层的服务和物理层对数据链路层提供的服务。
难点:物理层的服务和物理层对数据链路层提供的服务。
3.基本要求
(1)理解物理层的服务和物理层对数据链路层提供的服务;
(2)了解同步数字序列;
(3)掌握物理层的功能。
第5单元 数据链路层(4学时)
1.教学内容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常用协议及其方法与技术等。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数据链路层的差错检测与校正方法、主要功能与常用协议。
难点:数据链路层的差错检测与校正方法及主要协议的理解。
3.基本要求
(1)理解数据链路层的差错检测与校正方法;
(2)了解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和因特网中点对点协议;
(3)掌握数据链路层的差错检测与校正方法、主要功能与常用协议。
第6单元 网络层协议(6学时)
1.教学内容
IP地址分类,IP报文格式,地址解析ARP,路由协议,地址转换协议NAT以及虚拟专用网VPN技术等。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网络层与网络互联的基本原理、网桥及其技术、路由器及其路由实现方法,常用的路由协议。
难点:路由器算法、网桥和路由器的工作原理以及拥塞控制等概念的理解。
3.基本要求
(1)理解网桥及其技术、路由器及其路由实现方法;
(2)了解拥塞控制、因特网中的网际协议;
(3)掌握网络层与网络互联的基本原理、常用的路由协议。
第7单元 传输层协议(4学时)
1.教学内容
TCP/UDP工作原理,TCP 可靠传输的实现,TCP流量控制以及连接控制等。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TCP/UDP工作原理、用户数据报协议。
难点: TCP/UDP工作原理、用户数据报协议。
3.基本要求
(1)理解传输控制协议的基本功能;
(2)了解服务质量保证;
(3)掌握TCP/UDP工作原理、用户数据报协议。
第8单元 应用层协议7(4学时)
1.教学内容
域名系统,远程终端协议TELNET,万维网WWW,电子邮件等应用技术。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文件传输与远程访问、WWW技术。
难点:动态和活动Web文档技术的理解。
3.基本要求
(1)理解文件传输协议、万维网、远程终端协议;
(2)了解电子邮件、信息检索;
(3)掌握域名系统。
五、课程考核
该课程为考试课。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占30%-40%(课堂讨论、提问、作业、考勤等),期末成绩占60%-70%。期末考试的主要形式有开/闭卷,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对有关问题的判断、分析和计算能力。
六、课程教材及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佟震亚.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第二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参考资料:
[1]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 胡道元.计算机局域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编写人:孙彤 评审人:王俊峰
审批人:钟雁 编写日期:2019年4月
《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JT02L1122
课程结构:专业教育平台/专业必修课程
学时/学分:48/3
先修课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内容简介:
1.课程的性质、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是大学本科三年级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必修的技术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嵌入式系统软、硬件组成,开发过程以及嵌入式应用程序的开发设计方法,为今后从事嵌入式系统研究与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内容包括嵌入式系统相关概念,ARM处理器架构及编程模型,嵌入式系统硬件结构和外设模块,软件编程方法,嵌入操作系统原理和应用。包含课程讲解和实验环节。课程讲解介绍嵌入式系统的概念、方法和实例,引导学生自主了解嵌入式系统的前沿技术。实验教学训练学生熟悉开发工具和开发过程,培养学生开发嵌入式系统的能力。
参考教材、著作或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程昌南,沈建华.ARM Linux入门与实践:基于TI AM335x处理器[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8
参考资料:
[1] 符意德. 嵌入式系统设计原理及应用[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 杨胜利. ARM嵌入式体系结构与接口技术(Cortex-A8版)[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3] 徐英慧. ARM9嵌入式系统设计(第三版)[M].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5.
[4] 张东泉. Windows CE 开发实例精粹[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Embedded System)
Course Description
Term:3-2
Course Title: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Embedded System
Course Code:JT02L1122
Prerequisite Courses: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Circuit analysis、Analog Electronics Technology、Digital Electronic Technology
Hours/Credit:48/3
Course Description:
1. Specialty, objectives and tasks of the course
This course is a compulsory technical course for the third year of the undergraduate mass transit signal and control specialty. The task of this course is to enabl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software and hardware components of the embedded system,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design methods of embedded applications, laying a solid foundation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embedded systems.
2. Main contents of the course
This course introduces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embedded systems and knowledge of their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The course covers principles of embedded systems, ARM processor architecture and programming models, hardware components and peripheral modules of embedded systems, software programming,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embedded operating systems. The course includes lectures and labs. Lectures introduce new advances and cutting-edge techniques in the area of embedded systems as well as concepts,techniques and examples. Labs let students to use various developing tools and go through actual developing steps to obtain basic ability of embedded system development.
《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编号:JT02L1122
2. 课程名称: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
3. 课程结构:专业教育平台/专业必修课程
4. 学时/学分:48/3
5. 先修课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
6.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二、课程任务和目的
本课程是大学本科三年级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必修的技术课程。任务是使学生在学习了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前沿课程的基础上,了解嵌入式系统软、硬件组成,开发过程以及嵌入式应用程序的开发设计方法,为学习嵌入式系统创新实践课程、完成毕业设计、以至毕业后从事嵌入式系统研究与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ARM微处理器结构及指令系统,熟悉以ARM微处理器为核心的嵌入式硬件平台设计方法,熟悉嵌入式软件平台的裁剪和移植过程并掌握嵌入式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能够在嵌入式应用平台上完成相应的嵌入式产品的开发。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课程涵盖嵌入式应用系统绪论、ARM体系结构、ARM指令系统、嵌入式应用系统硬件平台、嵌入式应用系统软件平台等内容,要求掌握ARM微处理器组成结构、ARM指令集、开发平台、常用接口控制器;掌握存储器、寄存器控制的基本技术;了解典型接口电路的原理和应用方法;了解嵌入式系统的进程、熟悉进程调度、掌握进程间通信机制、了解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其他功能。
四、课程教学安排
本课程理论教学部分48学时,实验教学部分8学时,总共48学时。
(一)理论教学内容(共40学时)
按照知识单元进行划分,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5个单元:
第1单元 嵌入式应用系统绪论(2学时)
1.教学内容
嵌入式系统的发展历程;嵌入式系统的特点;嵌入式系统的分类;嵌入式系统的应用领域;嵌入式系统的可靠性与实时性;嵌入式系统的发展趋势。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嵌入式应用系统工程概念的建立。
难点:嵌入式系统的实时性、可靠性等概念的建立。
3.基本要求
(1) 掌握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2) 掌握嵌入式系统与通用计算机系统的区别;
(3) 了解嵌入式系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 掌握影响嵌入式系统实时性和可靠性的主要因素;
(5) 了解嵌入式系统的发展趋势。
第2单元 ARM体系结构(6学时)
1.教学内容
ARM微处理器结构;ARM Cortex-A8 处理器核特点;ARM 体系结构;ARM 处理模式和状态;ARM存储器组织、存储器格式;异常类型;异常的优先级及向量;异常的进入和退出;ARM 寻址方式。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ARM 体系结构、ARM 处理模式和状态、ARM存储器组织、存储器格式、异常类型、异常的优先级及向量、异常的进入和退出、ARM 寻址方式。
难点:异常类型、异常的优先级及向量、异常的进入和退出。
3.基本要求
(1) 掌握ARM微处理器结构;
(2) 掌握ARM处理模式和状态;
(3) 掌握ARM存储器组织;
(4) 了解异常;
(5) 掌握ARM寻址方式。
第3单元 ARM指令系统(4学时)
1.教学内容
ARM指令集,包括存储器访问指令、数据处理指令、分支指令、协处理器指令、杂项指令;Thumb 指令集,包括存储器访问指令、数据处理指令、分支指令、中断和断点指令、Thumb伪指令;ARM 汇编程序规范、特点;混合编程;C/C++ 和ARM汇编程序间相互调用。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ARM指令集、Thumb 指令集、伪指令、ARM汇编。
难点:伪指令、ARM汇编。
3.基本要求
(1) 掌握ARM指令集;
(2) 掌握Thumb指令集;
(3) 熟悉ARM汇编程序设计。
第4单元 嵌入式应用系统硬件平台(10学时)
1.教学内容
硬件平台的设计方法;存储器、寄存器控制的基本技术;最小系统;启动模式;异步串行通信接口、LCD接口、IIS接口等典型接口;I/O控制和总线控制的基本技术。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硬件平台中最小系统的设计方法。
难点:接口控制器的配置方法。
3.基本要求
(1) 初步掌握嵌入式系统硬件平台的设计步骤、开发方法;
(2) 初步掌握功能寄存器的配置方法;
(3) 初步掌握通用I/O接口的设计;
(4) 初步掌握人机交互接口的设计;
(5) 初步掌握嵌入式系统通信接口的设计。
第5单元 嵌入式应用系统软件平台(18学时)
1.教学内容
嵌入式软件系统概述、分类、体系结构;嵌入式操作系统简介;嵌入式软件开发工具;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裁剪和移植。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操作系统的概念。
难点:操作系统的裁剪和移植。
3.基本要求
(1) 掌握交叉开发环境的搭建;
(2) 初步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裁剪和移植过程;
(3) 初步掌握在给定的平台上完成系统内核的安装和调试。
注:以上学时分配是建议学时分配,任课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调整各单元节学时。
(二)实验教学内容(共8学时)
实验1 搭建嵌入式 Linux 开发环境、软件开发环境(2学时)
实验内容:
(1)熟悉嵌入式系统硬件实验平台。
(2)掌握搭建嵌入式 Linux 开发环境、软件开发环境方法。
实验2 搭建 arm-linux 交叉编译工具链(2学时)
实验内容:
掌握搭建 arm-linux 交叉编译工具链方法。
实验3 系统移植开发实验(2学时)
实验内容:
掌握系统移植开发过程。
实验4 基于Linux的LED灯和按键输入实验(2学时)
实验内容:
(1)掌握基于Linux的LED灯设计。
(2)掌握基于Linux的按键输入方法。
五、课程考核
该课程为考试课。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占30%-40%(课堂讨论、实验、提问、作业、考勤、实验等),期末成绩占60%-70%。期末考试的主要形式有开/闭卷,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对有关问题的判断、分析和计算能力。
六、课程教材及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程昌南,沈建华.ARM Linux入门与实践:基于TI AM335x处理器[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8
参考资料:
[1] 符意德. 嵌入式系统设计原理及应用[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 杨胜利. ARM嵌入式体系结构与接口技术(Cortex-A8版)[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3] 徐英慧. ARM9嵌入式系统设计(第三版)[M].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5.
[4] 张东泉. Windows CE 开发实例精粹[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编写人:李孟娇 评审人:王俊峰
审批人:钟雁 编写日期:2019年4月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JT02L1123
课程结构:专业教育平台/专业必修课程
学分/学时:48/3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工程制图、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内容简介:
1.课程的性质、目标与任务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的专业课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不同类型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实际应用技术。
2.课程主要内容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解释传感器相关专业术语,了解传感器技术现状、前沿及发展趋势,正确认识传感器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及重要作用;能够用具体的数学模型描述传感器的静态特性,能够解释并计算衡量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主要技术指标;能够解释电阻应变式、电感、电容、压电、磁电、热电式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组成结构,分析其输入输出特性,并能进行相关参数计算;能应用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等相关知识,分析传感器的测量电路和影响其性能指标的各种因素并能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误差补偿;用科学的方法对相关理论及应用进行实验验证并对实验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和分析,对实验预期和结果做出合理判断和解释,得出合理有效的结论;能理解传感器的应用和不同测量条件下的设计和选择,具备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对传感器进行设计和应用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相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教材、著作或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魏学业. 传感器技术与应用[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
参考资料:
[1] 余成波. 传感器与现代检测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2] 张洪润,张亚凡.传感技术与应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Sensor and Detection Technology Course Description
Term:3-2
Course Title:Sensor and Detection Technology
Course Code:JT02L1123
Prerequisite Courses:University Physics、Engineering Drawing、Fundamentals of Circuit Analysis、
Credit/Hours:48/3
Course Description:
1. Specialty, objectives and tasks of the course
Sensor And Detection Technology is one of the professional courses of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technology and instrument, automation, rail traffic signal and control, and an important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technology and instrument specialty.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can master the working principle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technology of different types of sensors.
2. Main Contents of the Course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can explain the professional terms of sensors, understand the status quo, frontier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sensor technology,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application and important role of sensors in all walks of life; can describe the static characteristics of sensors with specific mathematical models, can explain and calculate the main technical indicators to measure the static characteristics of sensors; can explain the resistance. The working principle and structure of strain type, inductance type, capacitance type, piezoelectric type, magnetoelectricity type, thermoelectric type and other sensors are analyzed, their input and output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zed, and relevant parameters are calculated. The measuring circuit of the sensor and various factors affecting its performance index can be analyzed by applying relevant knowledge such as circuit principle and analog electronic technology, and corresponding measures can be taken. To implement error compensation; to use scientific methods to verify the relevant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and to synthetically apply the sensor theory, to collect, process and analyze the experimental data, to make reasonable judgment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expectations and results, and to draw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conclusions; to understand the application of sensors and sensors under different measurement conditions. Design and selection, with the ability to design and apply sensors synthetically with the knowledge learned, and to analyze and solve practical engineering problems.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编号:JT02L1123
2. 课程名称: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3. 课程结构:专业教育平台/专业必修课程
4. 学时/学分:48/3
5.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工程制图、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
6.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二、课程任务和目的
本课程以数学、物理、电路电子技术和工程力学为基础,着重介绍传感器的信号检出、转换原理和信号处理方法,以及各类传感器的典型工程应用及其基本设计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信息获取的基本概念,了解传感器技术现状、前沿及发展趋势,正确认识传感器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及重要作用,掌握传感器基本特性、各类传感器的原理、特性分析、测量电路、传感器设计等内容;使学生能够理解传感器的应用和不同测量条件下传感器的设计和选择,具备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对传感器进行设计和应用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相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1. 能解释传感器相关专业术语,正确认识传感器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和重要作用;能在数学、物理、电路及工程力学基础上,综合运用传感器相关知识,描述并分析测控类复杂工程问题。
2. 能够用具体的数学模型描述传感器的静态特性,能够解释并计算衡量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主要技术指标,包括灵敏度、线性度、重复性、迟滞、分辨力、漂移等。
3. 能够解释电阻应变式、电感式、电容式、压电式、磁电式、热电式等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组成结构,分析其输入输出特性,并能够进行相关参数的计算。
4. 能够应用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等相关知识,分析传感器的测量电路和影响其性能指标的各种因素,并能够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误差补偿。
5. 能够根据待测物理量和技术指标要求,综合应用传感器相关知识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提出设计方案,通过理论推导和参数计算,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特性分析。
6. 能够按照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和实验流程,应用实验室现有装置,搭建模块和测量电路,安全、规范的开展实验,用科学的方法对相关理论及应用进行实验验证。
7. 能够综合应用传感器相关理论,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和分析,对实验预期和结果做出合理的判断和解释,得出合理有效的结论。
四、课程教学安排
本课程理论教学部分40学时,实验教学部分8学时,总共48学时。
(一)理论教学内容(共40学时)
第1单元 传感器基础知识(4学时)
1.教学内容
传感器概述及发展现状;传感器的基本特性;传感器的基本测量电路。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传感器的定义、组成、分类,传感器的基本特性,传感器的基本测量电路。
难点:掌握单臂电桥、双臂电桥、全臂电桥的灵敏度和非线性误差,理解单臂电桥的改进方式及计算。
3.基本要求
(1)了解传感器的发展现状,理解传感器定义、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及传感器的分类。
(2)掌握传感器各静态特性的定义及计算,了解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及标定方式。
(3)理解直流电桥的平衡条件,掌握单臂电桥、双臂电桥、全臂电桥的灵敏度和非线性误差,理解单臂电桥的改进方式;理解交流电桥及仪用放大电路的特性。
第2单元 电阻式传感器(4学时)
1.教学内容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压阻式传感器;热电阻式传感器;气敏电阻;湿敏电阻。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压阻式传感器、热电阻式传感器的应用及计算。
难点: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应用、计算及系统设计;压阻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3.基本要求
(1)了解应变片类型,粘贴工艺,热电阻式传感器、气敏电阻、湿敏电阻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2)理解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掌握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应用、计算及系统设计;理解压阻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并掌握其应用。
第3单元 电容式传感器(4学时)
1.教学内容
电容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的等效电路及输出电路;影响电容式传感器精度的因素及提高精度的措施;电容式传感器的应用。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分类、相关计算及各类的应用,影响电容式传感器精度的因素及提高精度的措施。
难点:电容式传感器的输出电路。
3.基本要求
(1)了解电容式传感器的等效电路及输出电路。
(2)掌握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分类、各分类的相关计算及应用,掌握影响电容式传感器精度的因素及提高精度的措施。
第4单元 电感式传感器(4学时)
1.教学内容
自感式传感器;差动变压器式(互感式)传感器;电涡流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的应用。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难点:自感式传感器、差动变压器式(互感式)传感器、电涡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分类及应用。
3.基本要求
(1)了解互感传感器的特性;
(2)掌握自感式传感器、电涡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分类及应用。
第5单元 热电式传感器(4学时)
1.教学内容
热电偶温度传感器;PN结型温度传感器。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热电偶的基本定律、冷端温度误差补偿、测量电路。
难点:理解热电效应的定义、热电势的分类,掌握热电偶的基本定律及对应冷端温度误差补偿方法和计算。
3.基本要求
(1)了解PN结型温度传感器的类型及特点;
(2)理解什么是热电效应、热电势的构成,掌握热电偶的基本定律及对应冷端温度误差补偿方法和计算。
第6单元 压电传感器(4学时)
1.教学内容
压电效应;压电材料;压电传感器的等效电路和测量电路;压电传感器的应用。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压电效应、压电传感器的等效电路和测量电路、压电传感器的应用。
难点:压电效应,压电传感器的串、并联应用计算。
3.基本要求
(1)了解压电材料,理解压电传感器的等效电路;
(2)理解压电效应,包括横向效应及纵向效应;理解压电传感器的应用;掌握压电传感器的串、并联应用计算。
第7单元 光电式传感器(4学时)
1.教学内容
光电效应;光电器件;光电式传感器的应用。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光电传感器的内光电效应、外光电效应及对应光电器件;光电传感器的应用。
难点:光电传感器的应用。
3.基本要求
(1)了解各光电器件的结构、原理、基本特性及主要参数;
(2)掌握内、外光电效应对应的光电器件,理解光电传感器的应用。
第8单元 超声波传感器(4学时)
1.教学内容
超声检测的物理基础;超声波传感器;超声波检测技术的应用。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超声波传感器的种类及实际工程问题中的应用。
难点:超声波检测的物理基础。
3.基本要求
(1)理解超声波检测的物理基础;
(2)掌握常用超声波传感器类型及其工作原理,超声波传感器在检测技术中的应用。
第9单元 磁电式传感器(4学时)
1.教学内容
磁电感应式传感器;霍尔效应、霍尔式传感器工作原理,误差补偿、测量电路及应用。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霍尔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霍尔式传感器的特性分析与误差补偿及应用。
难点:霍尔式传感器的温度误差补偿方法。
3.基本要求
(1)了解磁电感应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设计要点与应用;
(2)掌握霍尔式传感器的霍尔效应原理、基本电路、误差分析及补偿方法;掌握霍尔式传感器的应用。
第10单元 光纤传感器(2学时)
1.教学内容
光纤的基本知识;光纤传感器的结构与分类;光纤传感器的应用。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光纤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难点:光调制技术。
3.基本要求
(1)了解光纤的种类、主要参数;
(2)掌握光纤的基本原理、光纤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及光纤传感器的应用。
第11单元 红外传感器(2学时)
1.教学内容
红外辐射的基本知识;红外探测器;红外探测器的应用。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红外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难点:红外探测器的应用。
3.基本要求
(1)了解红外探测器的种类及工作原理;
(2)掌握红外辐射的基本知识及红外传感器的应用。
(二)实验教学内容(共8学时)
实验1 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性能比较实验(2学时)
实验内容:
(1)三种桥路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测试各桥路输出特性,比较单臂、半桥、全桥输出时的灵敏度和非线性等指标。
实验2 应变片直流全桥的应用(电子秤)及温度影响实验(2学时)
实验内容:
(1)应变直流电桥的应用及电路的标定;
(2)温度对应变片测试系统的影响;
(3)测量并分析温度对应变片测试系统的影响。
实验3 差动变压器的性能及位移特性实验(2学时)
实验内容:
(1)差动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原理及基本特性;
(2)观察零点残余电压的存在及差动变压器零点附近的不灵敏区,学习进行补偿的方法。
实验4 电容式、电涡流传感器测位移特性实验(2学时)
实验内容:
(1)电容式、电涡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应用电容式传感器测量静、动态位移的方法;
(3)比较被测物体材质对电涡流传感器测量位移的影响;
(4)学习电涡流静态标定方法,验证电涡流传感器测量系统灵敏度与被测物体材质的关系。
五、课程考核
该课程为考试课。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占30%-40%(课堂讨论、实验、提问、作业、考勤、实验等),期末成绩占60%-70%。期末考试的主要形式有开/闭卷,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对有关问题的判断、分析和计算能力。
六、课程教材及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魏学业. 传感器技术与应用[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
参考资料:
[1] 余成波. 传感器与现代检测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2] 张洪润,张亚凡主编.传感技术与应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编写人:张胜 评审人:段宝文
审批人:钟雁 编写日期:2019年4月
《学科专业前沿讲座》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学科专业前沿讲座》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JT02L1204
课程结构:专业教育平台/专业必修课程
学时/学分:8/0.5
先修课程:铁道概论、铁路运营基础、车站信号自动控制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内容简介:
1.课程性质、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是面向轨道交通信号专业本科大四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旨在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学生在学习完本课程后,应了解本学科某一领域(列控、列车定位、区间闭塞、编组站和通信等)的发展动态或实用热门技术,并为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打下一定的专业基础。
2.课程主要内容
新型信号基础设备;国内和发达国家铁路通信、信号的发展概况和新技术的发展趋势;车地通信的新对策;高速动车组运行控制系统;高速动车组牵引和制动控制技术;磁悬浮铁路运行控制系统等。选题可来源于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列控技术、编组站综合自动化、GSM-R等学科。
参考教材、著作或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无。
参考资料:
[1]高继祥.铁路信号运营基础[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8.
[2]林瑜筠.铁路信号基础[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3]郭进.铁路信号基础设备[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
(Frontiers Lecture of Discipline and Specialty)
Course Description
Term:4-1
Course Title: Frontiers Lecture of Discipline and Specialty
Course Code: JT02L1204
Prerequisites Course: Railway Introduction, Railway Operation Basis
Hours/Credit: 8/0.5
Course Description:
1. Specialty, objectives and tasks of the course
This course is compulsory course for senior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rail transit signals.
This course aims to broaden students' professional horizon and stimulate their interest in research.After finishing this course, students should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r practical hot technology in a certain field of the discipline (train control, train positioning, interval blocking, marshalling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etc.), and lay a certain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for the writing of undergraduate thesis.
2. Main contents of the course
New signal infrastructure;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railway communication and signal in China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new technology;New countermeasures of vehicle-ground communication;Operation control system of high-speed emu;High speed emu traction and braking control technology;Maglev railway operation control system.Topics can be selected from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system, signal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column control technology, marshalling station integrated automation, gsm-r and other disciplines.
《学科专业前沿讲座》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编号:JT02L1204
2. 课程名称:学科专业前沿讲座
3. 课程结构:专业教育平台/专业必修课程
4. 学时/学分:8/0.5
5. 先修课程:铁路信号相关专业课程及相关知识
6.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二、课程任务和目的
本课程通过专题技术讲座的形式,使学生了解和熟悉目前铁路信号新技术及发展方向。包括:新型信号基础设备;国内和发达国家铁路通信、信号的发展概况和新技术的发展趋势;车地通信的新对策;高速动车组运行控制系统;高速动车组牵引和制动控制技术。磁悬浮铁路运行控制系统等,选题可来源于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列控技术、编组站综合自动化、GSM-R等学科。
本课程旨在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学生在学习完本课程后,应了解本学科某一领域(列控、列车定位、区间闭塞、编组站和通信等)的发展动态或实用热门技术,并为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打下一定的专业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首先讲述了铁路信号的作用与基本用途;并讲授了铁路信号基础设备和相关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设计方法,对培养学生从事铁路信号技术应用、维修维护和创新设计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铁路信号的发展、作用与基本用途;信号继电器的基本知识与继电电路的设计方法;信号机和信号表示器的显示制度、显示方法与各种信号机的用途,转辙机的基本知识、几种广泛的应用转辙机的基本原理与系统构成与道岔锁闭的基本方法;轨道电路基本知识、几种典型轨道电路的原理及应用;车站联锁系统;区间闭塞的原理和几种常用的闭塞方式;列控运行控制系统七部分内容。
四、课程教学安排
本课程理论教学部分8学时,按照知识单元进行划分,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8个单元。
第1单元 课程简介、概述(1学时)
1.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性质、任务与教学目标;本课程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方法;本课程考核形式与基本要求;本课程使用教材、参考书与提供的其他相关课程资源。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教学内容。
难点:教学目标。
3.基本要求
(1)理解使用教材、参考书与提供的其他相关课程资源;
(2)掌握课程教学内容。
第2单元 绪论(1学时)
1.教学内容
国外信号技术现状及发展简介;国内轨道交通运行控制技术及其发展前景;铁路信号的发展趋势。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国内轨道交通运行控制技术;铁路信号的发展趋势。
难点:轨道交通运行控制技术。
3.基本要求
(1)了解国外信号技术现状;
(2)理解国内轨道交通运行控制技术;
(3)了解铁路信号的发展趋势。
第3单元 列车定位技术(1学时)
1.教学内容
列车定位技术;国内外轨道交通主要的列车定位技术;典型定位方法实例。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列车定位技术与方法。
难点:列车定位技术与原理。
3.基本要求
(1)掌握列车定位技术;
(2)了解国内外轨道交通主要的列车定位技术;典型定位方法实例。
第4单元 现代铁路通信新技术(1学时)
1.教学内容
铁路通信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几种有线铁路通信技术;几种无线现代铁路通信新技术;铁路通信信号一体化优势和关键技术。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几种有线铁路通信技术;几种无线现代铁路通信新技术;铁路通信信号一体化优势和关键技术。
难点:铁路通信信号一体化优势和关键技术。
3.基本要求
(1)了解几种有线铁路通信技术;
(2)理解几种无线现代铁路通信新技术。
第5单元 铁路专用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R)(1学时)
1.教学内容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的发展历程;GSM的关键技术和网络结构;国内外GSM-R的发展与应用;青藏线GSM-R通信系统。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的发展历程;GSM的关键技术和网络结构;青藏线GSM-R通信系统。
难点:GSM的关键技术和网络结构。
3.基本要求
(1)了解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的发展历程;
(2)掌握GSM的关键技术和网络结构;
(3)了解国内外GSM-R的发展与应用;
(4)了解青藏线GSM-R通信系统。
第6单元 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BTC)(1学时)
1.教学内容
CBTC与基于轨道电路的传统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国内外CBTC的发展历程与现状;CBTC的技术基础与系统原理;典型的CBTC系统。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CBTC与基于轨道电路的传统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BTC的技术基础与系统原理;典型的CBTC系统。
难点:CBTC与基于轨道电路的传统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BTC的技术基础与系统原理。
3.基本要求
(1)理解CBTC与基于轨道电路的传统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2)理解国内外CBTC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3)掌握CBTC的技术基础与系统原理;
(4)了解典型的CBTC系统。
第7单元 铁路信息安全技术(1学时)
1.教学内容
铁路信息系统的构成和发展现状;铁路信息系统的建设总体目标与规划;铁路信息系统的安全威胁、安全保障体系和安全设计思想与建设。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铁路信息系统的安全威胁、安全保障体系和安全设计思想与建设。
难点:铁路信息系统的安全威胁。
3.教学方法
(1)了解铁路信息系统的构成和发展现状;
(2)理解铁路信息系统的建设总体目标与规划;
(3)掌握铁路信息系统的安全威胁、安全保障体系和安全设计思想与建设。
第8单元 铁路信号电磁兼容技术(1学时)
1.教学内容
铁路信号系统的电磁环境及电磁兼容设计;铁路信号设备发射和抗扰度要求;几种室内外信号系统的电磁兼容设计实例。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铁路信号系统的电磁环境及电磁兼容设计;铁路信号设备发射和抗扰度。
难点:铁路信号系统的电磁环境及电磁兼容设计。
3.基本要求
(1)铁路信号系统的电磁环境及电磁兼容设计;
(2)理解铁路信号设备发射和抗扰度要求;
(3)几种室内外信号系统的电磁兼容设计实例。
五、课程考核
该课程为考查课。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占30%-40%(课堂讨论、提问、作业、考勤等),期末成绩占60%-70%。期末考试的主要形式是撰写相关的读书报告或研究报告。
六、课程教材及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无。
参考资料:
[1] 彭代渊.铁路信息安全技术[M].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
[2] 杨世武.铁路信号电磁兼容技术[M].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
[3] 蒋笑冰.现代铁路通信新技术[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4] 刘晓娟.现代铁路远程控制系统[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编写人:宰祥卫 评审人:王俊峰
审批人:钟雁 编写日期:2019年4月
《数据结构》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数据结构》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JT02L2101
课程结构:专业教育平台/专业选修课程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B)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
内容简介:
1.课程的性质、目标与任务
数据结构课程是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本课程主要介绍用计算机解决一系列问题特别是非数值信息处理问题时所用的各种组织数据的方法、存储数据结构的方法以及在各种结构上执行操作的算法。
2.课程主要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各种数据结构的特点、存储表示、运算方法以及在计算机科学中最基本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参考教材、著作或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严蔚敏.数据结构(C语言版)[M].清华大学出版,2018.
参考资料:
[1] 严蔚敏,吴伟民.数据结构题集(C语言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2018.
[2] 许卓群,张乃孝,杨冬青,唐世渭.数据结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徐孝凯.数据结构简明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Data Structure)Course Description
Term:2-2
Course Title:Data Structure
Course Code:JT02L2101
Prerequisite Courses:College computer foundation, C language programming(B)
Hours/Credit:32/2
Course Description:
1. Specialty, objectives and tasks of the course
Data structure is an elective course for rail transit signal and control major. This course introduces the methods of organizing data, storing data structures, and performing operations on various structures used by computers to solve a series of problems, especially non-numeric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roblems.
2. Main Contents of the Course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mast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data structures, storage representation, operation methods and the most basic applications in computer science.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and lay a good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following courses.
《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编号:JT02L2101
2. 课程名称:数据结构
3. 课程结构:专业教育平台/专业选修课程
4. 学时/学分:32/2
5. 先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B)
6.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
二、课程任务和目的
本课程是一门介于数学、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硬件三者之间的核心课程,是计算机学科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软件设计的重要技术基础。本课程在人才培养中一直占据重要的位置,为后续的多门专业课,如《数据库系统原理》等课程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在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培养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就是训练学生对计算机加工的数据对象进行分析的能力,选择适当的数据结构、存储结构及相应的算法的能力,并且能够创造性地进行算法设计和程序设计,使所设计的成绩结构清楚,正确易读,并上机调试通过。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线性结构,包括顺序表、链表、队列、栈、哈希表等;第二部分为树结构,包括二叉树、二叉查找树、平衡二叉查找树、堆与优先队列、森林与并查集等;第三部分为图结构,包括图的存储方式、图的遍历、图的连通性、最短路和最小生成树等算法;第四部分为基础算法,包括顺序查找、折半查找、三分查找等查找算法,和插入排序、冒泡排序、归并排序、选择排序和快速排序等排序算法。
教学要求是:学会分析研究计算机加工的数据结构的特性,以便为应用涉及的数据选择适当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其相应的算法,并初步掌握算法的时间分析和空间分析的技术。另一方面,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也是复杂程序设计的训练过程,要求学生编写的程序结构清楚和正确易读,符合软件工程的规范。
四、课程教学安排
本课程理论教学部分16学时,上机教学部分16学时,总共32学时。
(一)理论教学内容(共16学时)
按照知识单元进行划分,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以下8个单元:
第1单元 绪论( 2 学时)
1.教学内容
数据结构;基本概念和术语;数据、数据元素、数据对象,以及数据结构的定义、逻辑结构、物理结构(理解)数据类型、抽象数据类型;抽象数据类型的表示与实现;算法和算法分析;算法的概念、算法设计的要求以及算法效率的度量。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数据类型的定义、表示与实现方法。
难点:抽象数据类型的定义、表示与实现方法。
3.基本要求
(1)了解学习数据结构的重要性;
(2)掌握数据结构的定义及相关概念和术语;
(3)了解抽象数据类型的定义、表示与实现方法;
(4)理解算法的概念、特点并掌握度量其效率的基本方法。
第2单元 线性表(2 学时)
1.教学内容
线性表的抽象数据类型定义和相关概念:数据项、记录、文件等;线性表顺序存储表示和基本操作的实现;线性表的链式存储表示和基本操作的实现;稀疏多项式的抽象数据类型定义、表示和加法的实现。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线性表ADT顺序存储实现中的创建、查找、插入和删除等基本操作及相关算法,线性表ADT链式存储实现中单链表。
难点:循环链表和双向链表的创建、查找、插入和删除等基本操作及相关算法。
3.基本要求
(1)掌握线性表的定义和特点;
(2)熟练掌握线性表的顺序存储表示和插入、删除、查找等实现算法;
(3)熟练掌握单链表、循环链表、双向链表三种链表的表示,以及单链表的查找、插入、删除、创建等实现算法。
第3单元 栈和队列( 2 学时)
1.教学内容
栈和队列的结构特性和抽象数据类型定义;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表示和实现;栈和队列的链式存储表示和实现;栈和队列在程序设计中的应用。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栈、队列的定义、特点、性质和应用,ADT栈、ADT队列设计实现中的基本操作及相关算法。
难点:ADT栈、ADT队列设计实现中的基本操作及相关算法。
3.基本要求
(1)掌握栈和队列两种抽象数据类型的特点;
(2)掌握栈的两种存储表示和实现,特别注意栈满栈空的条件;
(3)掌握队列的两种存储表示和实现,特别注意队满队空的条件;
(4)了解递归算法与栈的关系。
第4单元 串(2 学时)
1.教学内容
串的抽象数据类型定义;串的表示和实现: 定长顺序存储结构和堆分配存储结构;串的各种基本操作的实现及其应用;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串的定长顺序存储结构、串的堆分配存储结构基本操作的实现。
难点:串的定长顺序存储结构以及基本操作的实现、串的堆分配存储结构以及基本操作的实现。
3.基本要求
(1)熟悉串的一些基本操作的定义,并能利用基本操作实现串的其它操作;
(2)掌握串的定长顺序存储结构以及基本操作的实现;
(3)掌握串的堆分配存储结构以及基本操作的实现。
第5单元 数组和广义表( 2 学时)
1.教学内容
数组的抽象数据类型定义及其顺序表示和实现;特殊矩阵和稀疏矩阵的压缩存储;广义表的抽象数据类型定义和存储结构。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数组的存储表示方法,顺序存储数组时数据元素之间的地址关系,特殊矩阵的压缩存储方法。
难点:稀疏矩阵的压缩存储方法,广义表的定义、性质和存储结构。
3.基本要求
(1)了解数组的两种存储表示方法,并掌握数组在以行为主的存储结构中的地址计算方法;
(2)掌握对特殊矩阵进行压缩存储时的下标变换公式。
第6单元 树和二叉树( 2 学时)
1.教学内容
树的抽象数据类型定义和基本术语;二叉树的抽象数据类型定义、性质和存储结构;二叉树的遍历;线索二叉树的定义、遍历及线索化二叉树;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二叉树的定义、结构特点和性质,ADT二叉树的设计和实现,二叉树存储结构的特点,先序、中序、后序遍历的递归和非递归算法,二叉树的线索化过程和算法。
难点:最优二叉树的特性及建立最优二叉树的算法,哈夫曼编码的算法。
3.基本要求
(1)掌握树型结构的特点和基本术语;
(2)熟练掌握二叉树的性质,了解相应的证明方法;
(3)了解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熟练掌握二叉链表存储结构;
(4)熟练掌握二叉树三种遍历的递归算法和中序遍历非递归算法,能灵活运用遍历算法实现二叉树的其他操作。
第7单元 图(2 学时)
1.教学内容
图的定义和术语;图的四种存储结构:数组表示法(邻接矩阵)、邻接表、十字链表和邻接多重表;图的两种遍历策略:深度优先遍历和广度优先遍历;图的连通性和最小生成树;有向无环图及其应用:拓扑排序和关键路径;最短路径问题。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图的定义、术语、结构特点和性质,ADT图的设计和实现,图的邻接矩阵、邻接表的存储结构及其构造方法,图的深度优先搜索和广度优先搜索算法,连通图的最小生成树算法。
难点:有向无环图的拓扑排序算法、关键路径的算法,最短路径求解中的Dijkstra算法和Floyed算法。
3.基本要求
(1)熟悉图的定义和术语;
(2)了解图的存储结构,熟练掌握数组表示法(邻接矩阵)和邻接表存储表示;
(3)熟练掌握图的深度优先遍历和广度优先遍历算法;
(4)掌握无向连通带权图的最小生成树求解算法。
第8单元 查找(2 学时)
1.教学内容
查找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术语;静态查找表:顺序查找、折半查找和索引顺序表查找;动态查找表:二叉排序树的查找、插入和删除。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顺序表和有序表的查找算法,二叉排序树的构造方法和查找算法。
难点:哈希表的构造方法和查找算法,各种查找算法的应用背景、优缺点和时间复杂性分析。
3.基本要求
(1)了解查找的作用,熟悉相关术语;
(2)熟练掌握顺序查找、折半查找和索引顺序表查找;
(3)熟练掌握二叉排序树的特性、构造和查找方法。
(二)上机教学内容(共16学时)
上机实验1. 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的实现(2学时)
实验内容:
熟练掌握线性表的顺序存储表示和插入、删除、查找等实现算法。
上机实验2 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的实现(2学时)
实验内容:
熟练掌握单链表、循环链表、双向链表三种链表的表示,以及单链表的查找、插入、删除、创建等实现算法。
上机实验3 栈的算法实现(2学时)
实验内容:
熟练掌握顺序栈和链栈的入栈、出栈。
上机实验4 队列的算法实现 (2学时)
实验内容:
熟练掌握顺序队列和链队列的入队列、出队列。
上机实验5 串类型及操作(2学时)
实验内容:
(1)串的定长顺序存储结构、串的堆分配存储结构基本操作的实现;
(2)掌握串的定长顺序存储结构以及基本操作的实现;
(3)掌握串的堆分配存储结构以及基本操作的实现;
实验6 二叉树的建立与遍历(2学时)
实验内容:
建立一棵以二叉链表结构存储的二叉树,并对其进行遍历。求该二叉树中的结点个数等操作。
上机实验7 图的建立与遍历(2学时)
实验内容:
(1)设计一个程序,演示在连通的无向图上访问全部结点的操作。
(2)以邻接表作为存储结构,并图进行深度优先和广度优先搜索。
(3)以用户指定的结点为起点,分别输出每种搜索方式下的结点访问序列和相应生成树的边集。
上机实验8 查找与排序(2学时)
实验内容:
(1)设计一个程序,通过随机数据比较常用排序算法的关键字比较次数和关键字移动次数。
(2)对以下排序算法进行比较:起泡排序、简单选择排序、直接插入排序、快速排序。
(3)用随机数进行排序;至少用5组不同数据进行比较,最后进行简单分析。
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如:学生情况及学时情况等),适当调整实践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由于教师边讲解,学生边操作效果最佳,所有学时按平时上机学时包括课程内容的讲解,以上学时分配是建议学时,任课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适当调整实践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五、课程考核
该课程为考试课。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占30%-40%(课堂讨论、提问、作业、考勤、上机等),期末成绩占60%-70%。期末考试的主要形式有开/闭卷、大作业、上机考试、小论文等形式,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对有关问题的判断、分析和计算能力。
六、课程教材及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严蔚敏.数据结构(C语言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2018.
参考资料:
[1] 严蔚敏,吴伟民.数据结构题集(C语言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2018.
[2] 许卓群,张乃孝,杨冬青,唐世渭.数据结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徐孝凯.数据结构简明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编写人:张胜 评审人:王俊峰
审批人:钟雁 编写日期:2019年4月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JT02L2102
课程结构:专业教育平台课程/专业选修课程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B)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内容简介:
1.课程的性质、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是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数据库的基本理论,并以目前比较流行的关系型数据库 MySQL 为载体,讲述关系数据库的概念、管理、设计和开发;列举容易理解的程序为学生讲解 MySQL的应用。
2.课程主要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从实用性的角度出发理解并掌握数据库的安全性、并发控制和恢复技术,能熟练的编写基本的 SQL 语句,掌握索引、数据完整性、视图、存储过程、触发器等概念及使用方法,并能进行数据库的设计、开发与管理。并结合PHP技术,来讲解WEB应用中数据库方面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展示如何基于数据库构建一个WEB应用。
参考教材、著作或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李辉.数据库技术与应用(MySQL版)[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6.
参考资料:
[1]王雨竹等. MySQL 入门经典[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
[2]李刚. 网络数据库技术 PHP+MYSQL(第二版)[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3]韩培友. 数据库技术(第一版)[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6.
(Database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Course Description
Term:2-2
Course Title:Database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Course Code:JT02L2102
Prerequisite Courses:College computer foundation, C language programming(B)
Hours /Credit:32/2
Course Description:
1. Specialty, objectives and tasks of the course
This course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s the basic theory of the database, and uses the current popular relational database MySQL as the carrier to describe the concept, management,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relational databases; enumerate easy-to-understand programs to explain the application of MySQL for students.
2. Main contents of the course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security of the database, concurrency control and recovery technology from the practical point of view, skilled in writing basic SQL statements, mastering indexes, data integrity, views, stored procedures, The concept and usage of triggers, and the design,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of the database. Combined with PHP technology, it explains the knowledge that needs to be mastered in the database of WEB application, and shows how to build a WEB application based on database.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编号:JT02L2102
2. 课程名称:数据库技术及应用
3. 课程结构:专业教育平台课程/专业选修课程
4. 学时/学分:32/2
5. 先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B)
6.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二、课程任务和目的
本课程是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数据库的基本理论,并以目前比较流行的关系型数据库 MySQL 为载体,讲述关系数据库的概念、管理、设计和开发;列举容易理解的程序为学生讲解 MySQL的应用。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从实用性的角度出发理解并掌握数据库的安全性、并发控制和恢复技术,能熟练的编写基本的 SQL 语句,掌握索引、数据完整性、视图、存储过程、触发器等概念及使用方法,并能进行数据库的设计、开发与管理。并结合PHP技术,来讲解WEB应用中数据库方面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展示如何基于数据库构建一个WEB应用。
四、课程教学安排
本课程理论教学部分16学时,上机教学部分16学时,总共32学时。
(一)理论教学内容(共16学时)
按照知识单元进行划分,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以下6个单元:
第1单元 绪论(2学时)
1.教学内容
数据库系统概述、数据模型、 数据库系统的结构、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概念模型和 E-R 模式;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常用的数据模型;关系模型;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和二级映象的模式结构。
难点:概念模型和 E-R 模式;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和二级映象的模式结构;数据库的二级映象功能与数据独立性。
3.基本要求
(1)理解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概念模型和 E-R模式,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2)了解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常用的数据模型,关系模型,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和二级映象的模式结构,数据库系统的组成,了解数据库技术的研究领域;
(3)掌握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数据库的二级映象功能与数据独立性,数据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第2单元 关系数据库(2学时)
1.教学内容
关系数据结构及形式化定义、关系操作、关系的完整性、关系代数。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关系、关系模式和关系数据库;关系的实体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并、交、差、笛卡尔积、选择、投影、连接和除。
难点:关系的参照完整性;笛卡尔积、连接和除。
3.基本要求
(1)理解关系数据模型的三要素,关系数据库系统;
(2)了解关系演算;
(3)掌握关系数据结构及形式化定义(包括关系、关系模式和关系数据库),关系的完整性(包括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完整性),关系运算(包括并、交、差、笛卡尔积、选择、投影、连接和除)。
第3单元 MySQL 数据库的部署(2学时)
1.教学内容
MySQL的下载、安装及测试、常见的 MySQL 的安装换件、常用集成开发环境的概述、常用 MySQL图形化管理软件PHPmyadmin、MySQL Workbench 的使用。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MySQL 的安装与测试。
难点:MySQL 的目录结构与配置。
3.基本要求
(1)理解常见 MySQL 安装环境,MySQL 的下载、安装与测试的演示;
(2)了解 PHPmyadmin、MySQL Workbench 管理MySQL 的一般过程;
(3)掌握MySQL 的目录结构与配置 ,MySQL 的配置过程及要点。
第4单元 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 (4学时)
1.教学内容
SQL 概述、 数据库、数据定义、 数据查询、数据更新、空值的处理、 视图、MySQL 数据库操作、MySQL 数据表操作、MySQL 语句操作。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数据库的定义、删除和修改;数据库索引的建立和删除;数据的单表查询、连接查询、嵌套查询、集合查询和 SELECT 语句的格式和用法;数据的插入、修改和删除;视图的定义、查询和更新;数据控制:权限的授权和收回;MySQL 数据库操作、MySQL 数据表操作。
难点:数据的单表查询、连接查询、嵌套查询、集合查询和 SELECT 语句的格式和用法;视图的定义、查询和更新;MySQL 语句操作。
3.基本要求
(1)理解 SQL 语言(SQL 语言的环境设置、语法和使用方法),视图的作用;
(2)了解嵌入式 SQL语言;
(3)掌握数据定义(包括数据库的定义、删除和修改),数据库索引的建立和删除,数据查询(单表查询、连接查询、嵌套查询、集合查询)和 SELECT 语句的格式和用法,数据更新(插入数据、修改数据和删除数据),视图(定义视图、查询视图和更新视图),数据控制(授权和收回授权);创建数据表 CREATE TABLE、查看表结构 SHOW COLUMNS 或 DESCRIBE、修改表结构 ALTER TABLE、重命名表 RENAME TABLE、删除表 DROP TABLE, MySQL 语句操作插入记录 INSERT、查询数据库记录 SELECT、修改记录 UPDATE、删除记录 DELETE。
第5单元 MySQL 数据查询(4学时)
1.教学内容
单表查询、聚合函数查询、连接查询、正则表达。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带 AND 的多条件查询、带 OR 的多条件查询、用 DISTINCT 关键字去除结果中的重复行、用 ORDER BY 关键字对查询结果排序、用 GROUP BY 关键字分组查询、用LIMIT使用方法。
难点:内连接查询、外连接查询、复合条件连接查询以及正则表达式。
3.基本要求
(1)了解内连接查询、外连接查询、复合条件连接查询举例演示讲解正则表达式使学生掌握正则表达式;
(2)掌握MySQL 单表查询所有字段、查询指定字段、查询指定数据、带 IN 关键字的查询、带BETWEEN AND的范围查询、带 LIKE 的字符匹配查询、用 IS NULL 关键字查询空值、带 AND 的多条件查询、带 OR 的多条件查询、用DISTINCT 关键字去除结果中的重复行、用 ORDER BY 关键字对查询结果排序、用 GROUP BY 关键字分组查询、用 LIMIT 限制查询结果的数量的方法,举例演示讲解使学生掌握MySQL 中常用聚合函数查询函数 COUNT()函数、SUM()函数、AVG()函数、MAX()函数、MIN()函数。
第6单元 数据库安全性和完整性(2学时)
1.教学内容
数据库安全性概述、 数据库安全性控制、 视图机制、审计、数据加密、其他安全性保护;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定义的完整性、完整性约束命名子句、 域中的完整性限制、 断言、触发器。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数据库安全性;数据库安全性的控制技术和方法:用户标示与鉴别、存取控制、DAC 方法、MAC 方法、视图机制;数据库约束条件:数据库完整性约束的概念和完整性约束原则。
难点:数据库安全性的控制技术和方法:存取控制、DAC 方法、MAC 方法。
3.基本要求
(1)理解悉数据库的完整性控制技术和方法;
(2)了解 MySQL 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3)掌握数据库安全性;数据库安全性控制(用户标示与鉴别、存取控制、DAC 方法、MAC 方法、视图机制)、审计、数据加密(统计数据库安全性);要求熟悉计算机安全性及其技术;掌握数据库完整性约束条件(数据库完整性约束的概念和完整性约束原则),数据库的完整性控制。
(二)上机教学内容(共16学时)
上机实验1 MySQL 数据库的部署(2学时)
实验内容:
(1)下载、安装、MySQL 数据库的部署、测试;
(2)理解常见 MySQL 安装环境,MySQL 的下载、安装与测试的演示;
(3)了解 PHPmyadmin、MySQL Workbench 管理MySQL 的一般过程;
(4)掌握MySQL 的目录结构与配置 ,MySQL 的配置过程及要点。
上机实验2 MySQL 表的基本操作等(2学时)
实验内容:
1、掌握查询编辑器的使用方法,包括创建SQL查询和SQL脚本,执行SQL语句并以表格或文本形式显示结果,或保存为报表文件输出;
2、掌握用T-SQL语句创建数据表、修改表结构;
3、掌握用T-SQL语句向数据库中输入数据、修改数据、删除数据。
上机实验3 MySQL 数据单表查询多表查询,单表查询(4学时)
实验内容:
(1)掌握各找查询的SQL脚本写法,包括SELECT、FROM、WHERE、GROUP、BY、HAVING子句的用法,特别要求比较内连接、外连接的结果。
(2)掌握数据定义(包括数据库的定义、删除和修改),数据库索引的建立和删除,数据查询(单表查询、连接查询、嵌套查询、集合查询)和 SELECT 语句的格式和用法,数据更新(插入数据、修改数据和删除数据),视图(定义视图、查询视图和更新视图),数据控制(授权和收回授权);创建数据表 CREATE TABLE、查看表结构 SHOW COLUMNS 或 DESCRIBE、修改表结构 ALTER TABLE、重命名表 RENAME TABLE、删除表 DROP TABLE, MySQL 语句操作插入记录 INSERT、查询数据库记录 SELECT、修改记录 UPDATE、删除记录 DELETE。
上机实验4 MySQL 数据聚合函数查询(4学时)
实验内容:
(1)掌握MySQL 单表查询所有字段、查询指定字段、查询指定数据、带 IN 关键字的查询、带 BETWEEN AND 的范围查询、带 LIKE 的字符匹配查询、用 IS NULL 关键字查询空值、带 AND 的多条件查询、带 OR 的多条件查询、用DISTINCT 关键字去除结果中的重复行、用 ORDER BY 关键字对查询结果排序、用 GROUP BY 关键字分组查询、用 LIMIT 限制查询结果的数量的方法
(2)掌握MySQL 中常用聚合函数查询函数 COUNT()函数、SUM()函数、AVG()函数、MAX()函数、MIN()函数。
上机实验5 MySQL 数据连接查询、正则表达(4学时)
实验内容:
(1)掌握内连接查询、外连接查询、复合条件连接查询;
(2)掌握正则表达式使学生掌握正则表达式。
注:由于教师边讲解,学生边操作效果最佳,所有学时按平时上机学时包括课程内容的讲解,以上学时分配是建议学时,任课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调整各单元节学时。
五、课程考核
该课程为考查课。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占30%-40%(课堂讨论、提问、作业、考勤、上机等),期末成绩占60%-70%。期末考试的主要形式有开/闭卷,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对有关问题的判断、分析和计算能力。
六、课程教材及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李辉.数据库技术与应用(MySQL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6.
参考资料:
[1]王雨竹. MySQL 入门经典[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
[2]李刚. 网络数据库技术 PHP+MYSQL(第二版)[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3]韩培友. 数据库技术(第一版)[M].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6.
编写人:张胜 评审人:王俊峰
审批人:钟雁 编写日期:2019年4月
《虚拟仪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虚拟仪器技术》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JT02L2201
课程结构:专业教育平台/专业选修课程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B)、信号与系统分析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电子信息类专业
内容简介:
1.课程的性质、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为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选修课。课程的教育目的是要求学生能够从系统集成的高度掌握和了解虚拟仪器技术的整体概貌与系统构成;要求学生熟悉虚拟仪器的设计思想、图形化编程语言的原理、方法和应用技术。通过虚拟仪器设计实例启发学生,并使学生达到可以应用推广的目的。
2.课程主要内容
课程主要介绍虚拟仪器的基本概念及发展,重点介绍虚拟仪器软件开发环境,包括软件编程环境、编辑和调试方法,LabVIEW的数据类型、结构、图形和图表的应用,LabVIEW数据的采集、处理与分析以及如何创建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等。
参考教材、著作或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德湘轶. LabVIEW程序设计基础[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参考资料:
[1]德湘轶..LabVIEW程序设计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11.
[2]杨乐平,李海涛,杨磊. LabVIEW程序设计与应用(第2版)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3]刘君华. 基于LabWindows/CVI的虚拟仪器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1
[4]王敏生. LabVIEW基础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1
(Virtual Instrument) Course Description
Term:2-2
Course Title:Virtual Instrument
Course Code:JT02L2201
Prerequisite Courses:C Language Programming(B)、Signals and System Analysis
Hours/Credit:32/2
Course Description:
1. Specialty, objectives and tasks of the course
This course is an elective course for students of Major in rail transit signal and control and Electronic information. The courses require students to be able to grasp from a high degree of system integration and understanding the overall profile of the virtual instrument technology and system composition, the students are also be required to be familiar with virtual instrument design, graphical programming language principles, methods and application technology. In this way, the students can be inspired by designing of the virtual instrument, then achieving the purpose of application and dissemination.
2. Main contents of the course
This course mainly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cept and development of virtual instrument, and focuses on the softwar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of virtual instrument, including software programming environment, editing and debugging methods, LabVIEW data type, structure, graph and chart application, LabVIEW data collection, processing and analysis, and how to create a good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interface.
《虚拟仪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编号:JT02L2201
2. 课程名称:虚拟仪器
3. 课程结构:专业教育平台/专业选修课程
4. 学时/学分:32/2
5. 先修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B)、信号与系统分析
6.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电子信息类专业
二、课程任务和目的
本课程是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专业选修课,课程的教育目的是要求学生能够从系统集成的高度掌握和了解虚拟仪器技术的整体概貌与系统构成;要求学生熟悉虚拟仪器的设计思想、图形化编程语言的原理、方法和应用技术。通过虚拟仪器设计实例启发学生,并使学生达到可以应用推广的目的。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课程主要介绍虚拟仪器的概念、组成、分类、特点、应用,重点介绍虚拟仪器软件开发环境,包括软件编程环境、编辑和调试方法,LabVIEW的数据类型、结构、图形和图表的应用,LabVIEW数据的采集、处理与分析等。通过课程学习使得学生熟悉虚拟仪器开发环境,应用虚拟仪器开发软件会制作监控界面、能对采集来的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
四、课程教学安排
本课程理论教学部分16学时,上机教学部分16学时,总共32学时。
(一)理论教学内容
按照知识单元进行划分,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以下5个单元:
第1单元 LabVIEW与虚拟仪器(1学时)
1.教学内容
传统仪器的优缺点,通过与虚拟仪器作比较,引出了基于文本语言的虚拟仪器和基于图形化语言的虚拟仪器,详细介绍了LabVIEW软件开发环境。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虚拟仪器的基本概念、LabVIEW软件开发环境。
难点:LabVIEW软件开发环境的两个窗口(前面板、程序框图)和三个选板(工具选板、控件选板和函数选板)。
3.基本要求
(1)了解自动化仪器技术的发展,理解虚拟仪器的基本概念;
(2)掌握LabVIEW软件开发环境,了解LabVIEW软件特点;
(3)重点掌握LabVIEW软件开发环境的编程选板,能够编辑简单程序。
第2单元 LabVIEW编程基础(2学时)
1.教学内容
虚拟仪器的组成和LabVIEW的编程语言——G语言,VI程序的创建、编辑以及运行与调试的方法,子VI程序的创建与调用等。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虚拟仪器的组成、VI的创建与编辑、连接器和图表的创建方法。
难点:子VI创建调用方法。
3.基本要求
(1)掌握虚拟仪器的组成;
(2)重点掌握VI的创建与编辑;
(3)掌握子VI创建调用方法;
(4)重点掌握连接器和图表的创建方;
(5)了解程序调试技术。
第3单元 LabVIEW数据类型与操作(4学时)
1.教学内容
LabVIEW的基本数据类型和数据运算选板,包括数值、布尔和比较等函数选板,重点讲述数组型、簇型及字符串型数据的创建和应用。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LabVIEW的基本数据类型及其操作函数。
难点:数组型、簇型及字符串型数据的创建和应用。
3.基本要求
(1)重点掌握LabVIEW的基本数据类型及其操作函数;
(2)掌握数组型数据的创建和应用;
(3)掌握簇型数据的创建和应用;
(4)了解字符串型数据的使用。
第4单元 LabVIEW程序结构(7学时)
1.教学内容
LabVIEW中的波形图表。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While循环结构、For循环结构、Case结构、公式节点和顺序结构。
难点:移位寄存器的使用。
3.基本要求
(1)重点掌握While循环和For循环结构;
(2)了解移位寄存器的概念、掌握移位寄存器的使用;
(3)了解选择结构、顺序结构以及公式节点的基本概念;
(4)重点掌握如何使用Case结构;
(5)重点掌握如何使用顺序结构;
(6)了解顺序结构局部变量的创建及其使用;
(7)掌握公式节点的使用。
第5单元 LabVIEW图形和图标(2学时)
1.教学内容
LabVIEW中的波形图表、波形图、XY图和Express XY图。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Chart多种显示模式及其属性的静态设置、波形图图形显示特性。
难点:波形图及波形图表的区别和建立方法。
3.基本要求
(1)重点掌握Chart多种显示模式及其属性的静态设置;
(2)了解创建多波形Chart;
(3)重点掌握波形图(Graph)图形显示特性;
(4)通过实例学习掌握Graph数据类型组织方法。
(二)上机教学内容(共16学时)
上机实验1 LabVIEW软件开发环境(1学时)
实验内容:
(1)熟悉LabVIEW软件开发环境的编程选板(前面板和程序面板)。
(2)会编写简单简单程序。
上机实验2 VI的创建(2学时)
实验内容:
(1)掌握VI的创建与编辑;
(2)掌握子VI创建调用方法;
(3)掌握连接器和图表的创建方法。
上机实验3 LabVIEW数据类型与操作(4学时)
实验内容:
(1)掌握LabVIEW的基本数据类型及其操作函数;
(2)掌握数组型数据的创建和应用;
(3)掌握簇型数据的创建和应用;
(4)了解字符串型数据的使用。
上机实验4 LabVIEW程序结构(7学时)
实验内容:
(1)重点掌握While循环和For循环结构;
(2)掌握移位寄存器的使用;
(3)掌握使用Case结构;
(4)重点掌握如何使用顺序结构;
(5)了解顺序结构局部变量的创建及其使用;
(6)掌握公式节点的使用。
上机实验5:LabVIEW图形和图标(2学时)
实验内容:
(1)掌握Chart多种显示模式及其属性的静态设置;
(2)了解创建多波形Chart;
(3)重点掌握波形图(Graph)图形显示特性。
五、课程考核
该课程为考查课。考查内容主要G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考核方式为考查,考核安排可采取上机考试形式,或者大作业形式均可。成绩比重:平时成绩占40-50%,包括课堂出勤率、课堂提问以及上机、作业等,考试成绩占50-60%。
六、课程教材及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德湘轶. LabVIEW程序设计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参考资料:
[1]杨乐平,李海涛,杨磊. LabVIEW程序设计与应用(第2版)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刘君华. 基于LabWindows/CVI的虚拟仪器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3]王敏生. LabVIEW基础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编写人:褚俊英 评审人:秦武
审批人:钟雁 编写日期:2019年4月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JT02L2103
课程结构:专业教育平台/专业选修课程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分析、自动控制原理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内容简介:
1.课程的性质、目标与任务
现代控制理论是高等院校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本科专业教学规划中一门专业选修课程。本课程旨在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现代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使学生在经典控制理论的基础上,从一个全新角度掌握控制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为研究设计控制系统打下良好基础。
2.课程主要内容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包括现代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控制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解、线性控制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性、稳定性与李雅普诺夫方法、线性定常系统综合。
参考教材、著作或参考资料:
参考教材
刘豹, 唐万生. 现代控制理论(第三版)[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参考资料
[1] 胡寿松. 自动控制原理(第七版)[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9.
[2] 王宏华. 现代控制理论(第三版)[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8.
[3] 张莲, 彭滔, 余成波. 现代控制理论(第二版)[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6.
(Modern Control Theory)Course Description
Term:3-1
Course Title:Modern Control Theory
Course Code:JT02L2103
Prerequisite Courses:Circuit Analysis, Signal and System Analysis, Principle of Automatic Control
Hours/Credit:32/2
Course Description:
1. Specialty, objectives and tasks of the course
Modern control theory is an elective course in the teaching planning of rail transit signal and control special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course aims to explain the basic concepts,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modern control theory, so that students can grasp the methods to analyze and solve the problems of control systems in a new angle on the basis of classical control theory, and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research and design of control system.
2. Main contents of the course
The main knowledge points of the modern control theory course are the basic concepts of modern control theory, the state space expression of the control system, the solution of the state space expression of the control system, the controllability and observability of the linear control system, the stability and stability of Lyapunov Method, and linear steady system synthesis.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编号:JT02L2103
2. 课程名称:现代控制理论
3. 课程结构:专业教育平台/专业选修课程
4. 学时/学分:32/2
5. 先修课程: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分析、自动控制原理
6.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二、课程任务和目的
现代控制理论是高等院校轨道交通类本科专业教学规划中一门选修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讲授现代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了经典控制理论的基础上,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掌握控制系统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研究设计控制系统打下良好的基础。
1.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从与古典控制理论相对比的角度,从物理概念上懂得现代控制理论的新概念和新方法。掌握系统数学模型建立、求解、能控能观性、稳定性、状态反馈和状态观测器等知识。了解离散和时变系统的基本控制理论。
2. 能针对具体的自动控制系统,利用合适的数学工具进行建模和控制语言进行表达,并进行系统性能分析;掌握用现代控制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手段。
3. 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扩展专业视野,具备独立思考和追踪技术发展趋势的意识,能理解工程方案可能产生的社会和环境影响。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包括现代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控制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解、线性控制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性、稳定性与李雅普诺夫方法、线性定常系统综合。其中学生要重点掌握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线性控制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性稳定性与李雅普诺夫方法、状态反馈与输出反馈控制器的设计及分析方法、全维状态观测器的设计方法。控制器与观测器的设计为本课程的难点。学完本课程学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 理解现代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2. 理解线性系统状态空间的含义;
3. 掌握线性系统能控性与能观性的判定方法;
4. 理解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判据;
5. 掌握状态反馈与输出反馈控制器的设计方法;
6. 掌握全维状态观测器的设计方法。
四、课程教学安排
本课程理论教学32学时。按照知识单元进行划分,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5个单元。
第1单元 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6学时)
1.教学内容
状态变量及状态空间表达式;模拟结构图;状态变量及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从状态空间表达式求传递函数阵;离散时间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状态空间表达式的模拟结构图、状态变量及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从状态空间表达式求传递函数阵。
难点:从状态空间表达式求传递函数阵。
3.基本要求
(1)理解状态变量及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含义;
(2)掌握状态空间表达式的模拟结构图;
(3)掌握状态空间表达式的建立;
(4)掌握状态变量的线性变换;
(5)掌握从状态空间表达式求传递函数阵的方法;
(6)了解离散时间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
第2单元 控制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解(4学时)
1.教学内容
线性定常齐次状态方程的解(自由解);状态转移矩阵;线性定常系统非齐次方程的解;连续时间状态空间表达式的离散化。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线性定常齐次状态方程的解、状态转移矩阵、线性定常系统非齐次方程的解。
难点:状态转移矩阵。
3.基本要求
(1)掌握线性定常齐次状态方程的解的求法;
(2)掌握状态转移矩阵的定义、性质及求法;
(3)掌握线性定常系统非齐次状态方程的解的求法。
第3单元 线性控制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性(10学时)
1.教学内容
能控性与能观性的定义;线性定常系统能控性与能观性的判别;离散时间系统的能控性与能观性;能控性与能观性的对偶关系;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能控标准型和能观标准型;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能控性与能观性的定义、线性定常系统能控性与能观性的判别、线性定常系统能控性与能观性的对偶关系、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能控标准型和能观标准型。
难点:线性定常系统能控性与能观性的判别。
3.基本要求
(1)理解能控性与能观性的定义;
(2)掌握线性定常系统能控性与能观性的判别方法;
(3)了解离散时间系统的能控性与能观性;
(4)掌握线性定常系统能控性与能观性的对偶关系;
(5)掌握状态空间表达式的能控标准型和能观标准型。
第4单元 稳定性与李雅普诺夫方法(6学时)
1.教学内容
李雅普诺夫关于稳定性的定义;李雅普诺夫第一法;李雅普诺夫第二法;李雅普诺夫方法在线性系统中的应用。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李雅普诺夫关于稳定性的定义、李雅普诺夫第一法、李雅普诺夫第二法、李雅普诺夫方法在线性系统中的应用。
难点:李雅普诺夫方法在线性系统中的应用。
3.基本要求
(1)理解李雅普诺夫关于稳定性的定义;
(2)掌握两种李雅普诺夫方法;
(3)掌握李雅普诺夫方法在线性系统中的应用。
第5单元 线性定常系统综合(6学时)
1.教学内容
线性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其特性;极点配置问题;状态观测器设计。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线性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其特性、极点配置问题、状态观测器设计。
难点:控制器与观测器的设计。
3.基本要求
(1)理解线性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其特性;
(2)掌握极点配置问题;
(3)掌握全维状态观测器的设计方法。
五、课程考核
该课程为考试课。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占30%-40%(课堂讨论、提问、作业、考勤等),期末成绩占60%-70%。期末考试的主要形式有开/闭卷、大作业、小论文等形式,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对有关问题的判断、分析和计算能力。
六、课程教材及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刘豹, 唐万生. 现代控制理论(第三版)[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参考资料:
[1] 胡寿松. 自动控制原理(第七版)[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9.
[2] 王宏华. 现代控制理论(第三版)[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8.
[3] 张莲, 彭滔, 余成波. 现代控制理论(第二版)[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6.
编写人:孙彤 评审人:秦武
审批人:钟雁 编写日期:2019年4月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管理》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管理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JT02L2104
课程结构:专业教育平台/专业选修课程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铁道概论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内容简介:
1.课程的性质、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为城市轨道专业方向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基本特征与发展状况,具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的相关基础理论,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各运营环节的相关技术,熟悉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运营的运作管理,并能够对政府对公共交通扶持政策和相关管理措施进行探讨。通过课程设计和实践环节训练,强化学生对具体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管理运作过程的全面认识。
2.课程主要内容
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主要技术类型和运营管理中需要解决的典型复杂工程问题;了解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营速度的方法;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计划编制原理。掌握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需求,能够分析客流特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计划编制方法,运行图铺化方法,具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能力计算的基本方法。
参考教材、著作或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毛保华、李夏苗、牛惠民.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管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7.
参考资料:
[1]贾毓杰.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与信号.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徐金祥、冲蕾.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基础.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
[3]林瑜筠.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Urban Rail Transit System Operation Management)
Course Description
Term:3-1
Course Title:Urban Rail Transit System Operation Management
Course Code:JT02L2104
Prerequisite Courses:Introduction to the Railway
Hours/Credit:32/2
Course Description:
1. Specialty, objectives and tasks of the course
This course is one of the major backbone courses in the direction of urban rail.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should understand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status of urban rail transit system, have the relevant basic theory of urban rail transit system operation, master the relevant technology of the operation of urban rail transit system, and become familiar with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urban rail transit enterprises. It can also discuss the government's public transport support policy and related management measures. Through the training of curriculum design and practic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process of the specific urban rail transit system is strengthened.
2. Main contents of the course
Understand the typical complex engineering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solved in the main technical types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of urban rail transit system, understand the method of improving the speed of urban rail transit train operation, and understand the principle of planning the operation of urban rail transit system. Master the demand of urban rail transit passenger flow, be able to analyze passenger flow characteristics, urban rail transit operation planning method, operation map paving method, have the ability to solve practical engineering problems, urban rail transit system capacity calculation of the basic method.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编号:JT02L2104
2. 课程名称: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管理
3. 课程结构:专业教育平台/专业选修课程
4. 学时/学分:32/2
5. 先修课程:铁道概论
6.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二、课程任务和目的
本课程为城市轨道专业方向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基本特征与发展状况,具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的相关基础理论,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各运营环节的相关技术,熟悉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运营的运作管理,并能够对政府对公共交通扶持政策和相关管理措施进行探讨。通过课程设计和实践环节训练,强化学生对具体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管理运作过程的全面认识。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课程教学目标既要使学生在轨道交通方面具有扎实的知识,也要使学生全面掌握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从事运营管理的必备技能。具体包括:
1、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主要技术类型和运营管理中需要解决的典型复杂工程问题;
2、掌握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需求,能够分析客流特征;
3、理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计划编制原理,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计划编制方法,掌握运行图铺化方法,具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4、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能力计算的基本方法,了解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营速度的方法;
5、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四、课程教学安排
本课程理论教学32学时。按照知识单元进行划分,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11个单元。
第1单元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概述(2学时)
1.教学内容
我国城市交通现状、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分类、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特性、运营管理工作的目标与内容。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分类。
难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特性、运营管理工作的目标与内容。
3.基本要求
(1)了解我国城市交通现状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
(2)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分类;
(3)理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特性、运营管理工作的目标与内容。
第2单元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管理模式与运营企业组织(2学时)
1.教学内容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模式的发展状况、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管理模式、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组织与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管理。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管理。
难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管理。
3.基本要求
(1)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模式中的基本机制;
(2)了解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模式的发展;
(3)熟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组织;
(4)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管理。
第3单元 车站客运工作组织(2学时)
1.教学内容
车站客运组织架构及职责要求、客运设备设施的运用与管理、车站客流组织方法。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客运设备设施的运用与管理。
难点:车站客流组织方法。
3.基本要求
(1)了解车站客运组织架构及职责要求;
(2)了解客运设备设施的运用与管理;
(3)掌握车站客流组织方法;
(4)理解车站大客流组织方法。
第4单元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输计划(4学时)
1.教学内容
客流计划;行车计划;车辆配备;运用与检修计划;日常运输调整计划。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客流计划与行车计划。
难点:日常运输调整计划。
3.基本要求
(1)了解客流计划与行车计划;
(2)掌握车辆配备、运用与检修计划;
(3)理解日常运输调整计划。
第5单元 列车运行图编制(4学时)
1.教学内容
列车运行图的概念与作用;列车运行图的格式及分类;列车运行图的编制方法;列车运行图编制中的关键技术;列车运行图指标的计算;列车运行图编制中的实际问题。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列车运行图的编制方法。
难点:列车运行图指标的计算以及列车运行图编制中的实际问题。
3.基本要求
(1)了解列车运行图的概念与作用;
(2)掌握列车运行图的格式及分类;
(3)掌握列车运行图的编制方法;
(4)了解列车运行图编制中的关键技术;
(5)了解列车运行图指标的计算;
(6)理解列车运行图编制中的实际问题。
第6单元 车底周转与乘务计划编制方法(4学时)
1.教学内容
车辆基地运营工作;计划编制中的基本概念;车底周转计划编制方法;车底检修计划编制方法;乘务计划编制方法。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车底周转计划编制方法与车底检修计划编制方法。
难点:乘务计划编制方法。
3.基本要求
(1)了解车辆基地运营工作与计划编制中的基本概念;
(2)掌握车底周转计划编制方法与车底检修计划编制方法;
(3)了解乘务计划编制方法。
第7单元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输能力(4学时)
1.教学内容
运输能力的构成要素;能力计算原理;列车最小运行间隔计算方法; 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输送能力的措施。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输能力计算原理与列车最小运行间隔计算方法。
难点: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输送能力的措施。
3.基本要求
(1)了解城市轨道变通系统能力的概念与运输能力的构成要素;
(2)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输能力计算原理与列车最小运行间隔计算方法;
(3)了解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输送能力的措施。
第8单元 列车运行控制(2学时)
1.教学内容
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基本类型;固定闭塞系统和移动闭塞系统原理;列车驾驶模式及模式转换。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固定闭塞系统和移动闭塞系统原理。
难点:列车驾驶模式及模式转换。
3.基本要求
(1)掌握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2)了解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基本类型;
(3)掌握固定闭塞系统和移动闭塞系统原理;
(4)了解列车驾驶模式及模式转换。
第9单元 列车运行调度指挥技术(4学时)
1.教学内容
城市轨道交通调度指挥的任务;城市轨道交通调度指挥的组织;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调度指挥系统;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调度指挥方法;调度工作分析和运营信息分析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调度指挥系统以及行车调度指挥方法。
难点:调度工作分析和运营信息分析。
3.基本要求
(1)了解城市轨道交通调度指挥的任务以及其组织方法;
(2)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行车调度指挥系统以及行车调度指挥方法;
(3)了解调度工作分析和运营信息分析。
第10单元 运营安全与应急管理(2学时)
1.教学内容
安全管理的内容;安全管理的方法;安全管理的法规应急管理。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内容、方法、法规。
难点:城市轨道交通的应急管理。
3.基本要求
(1)了解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内容、方法、法规;
(2)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应急管理。
第11单元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行经济理论与运营指标(2学时)
1.教学内容
票制的基本理论;票价的基本理论;运营成本与补贴方法;企业运营指标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票制与票价的基本理论。
难点:运营成本与补贴方法以及企业运营指标。
3.基本要求
(1)解票制与票价的基本理论;
(2)了解运营成本与补贴方法以及企业运营指标。
五、课程考核
该课程为考查课。支持教师探索分阶段测验、部分内容留给学生自学并完成自学报告等改革形式。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占30-40%,其中包括:作业,考勤,课堂表现等。期末考试成绩占60-70%。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对有关问题的判断、分析能力。
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建议教材:
毛保华、李夏苗、牛惠民.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7.
参考资料:
[1]贾毓杰.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与信号[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徐金祥,冲蕾.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基础[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
[3]林瑜筠.城市轨道交通信号[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编写人: 李德威 评审人:钟雁
审批人: 钟雁 编写日期:2019年4月
《信号施工组织及概预算》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信号施工组织及概预算》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JT02L2105
课程结构:专业教育平台/专业选修课程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铁道概论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内容简介:
1.课程的性质、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是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铁路建设项目从决策、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直到建成投产的全过程中,各个阶段、各个步骤、各个环节所必须遵循相应的顺序和制度。有助于学生对铁路系统施工有个全面的了解。
2.课程主要内容
按照本课程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发展水平,在学习完先修基础课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达到以下要求:建立基本建设与项目管理体系,掌握施工组织管理及施工进度表征方法,掌握施工过程的流程化作业,掌握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了解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方法,了解施工各项费用的计算方法。
参考教材、著作或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李明华著.铁路工程施工组织与概预算[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8.
参考资料:
[1]李东侠,张振雷.铁路工程施工组织与概预算[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2]中国铁路通信信号总公司.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手册(信号)[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
[3]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铁路信号维护规则[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Signal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and Budget)
Course Description
Term:3-1
Course Title:Signal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and budget
Course Code:JT02L2105
Prerequisite Courses:Introduction to the Railway
Hours/Credit:32/2
Course Description:
1. Specialty, objectives and tasks of the course
This course is a professional elective course for students majoring in rail transit signal and control.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can obtain the railway construction project from the decision-making, design, construction, completion and acceptance to the whole process of completion and commissioning, each stage, each step, each link must follow the corresponding sequence and system. It helps students to have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ailway system.
2. Main contents of the course
According to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technical development level of this course, on the basis of learning the basic courses of pre-requisites, students should be able to meet the following requirements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establish the basic construction and project management system, master th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and construction progress characterization The method, master the process of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master the preparatory work of the construction, understand the preparation method of the organization design, and understand 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the construction costs.
《信号施工组织及概预算》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编号:JT02L2105
2. 课程名称:信号施工组织及概预算
3. 课程结构:专业教育平台/专业选修课程
4. 学时/学分:32/2
5. 先修课程:铁道概论
6.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二、课程任务和目的
本课程是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学科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铁路建设项目从决策、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直到建成投产的全过程中,各个阶段、各个步骤、各个环节所必须遵循相应的顺序和制度,有助于学生对铁路系统施工有个全面的了解。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按照本课程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发展水平,在学习完先修基础课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达到以下要求:建立基本建设与项目管理体系,掌握施工组织管理及施工进度表征方法,掌握施工过程的流程化作业,掌握施工的前期准备工作,了解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方法,了解施工各项费用的计算方法。
四、课程教学安排
本课程理论教学32学时。按照知识单元进行划分,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7个单元。
第1单元 基本建设与项目管理(3学时)
1.教学内容
基本建设与项目管理,并对项目建设与管理过程中的概念、作用、程序分类进行了简要介绍。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项目建设与管理过程中的概念、作用、程序。
难点:项目建设与管理过程中的概念、作用、程序。
3.基本要求
(1)了解施工基本建设的概念与作用;
(2)重点掌握基本建设程序;
(3)熟悉基本建设的分类。
第2单元 工程项目管理(3学时)
1.教学内容
项目与项目管理,铁路的工程项目建设项目管理,在铁路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设计变更的管理。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铁路工程项目建设管理。
难点:铁路工程项目变更管理。
3.基本要求
(1)了解项目与项目管理;
(2)掌握铁路工程项目管理;
(3)熟悉变更设计管理。
第3单元 网络计划技术(10学时)
1.教学内容
网络计划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施工进度的相关原则及参数的计算、施工进度的表征方法。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单代号搭接网络计划。
难点: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
3.基本要求
(1)了解网络计划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2)掌握网络图的绘图规则、工程网络计划技术应用程序、网络计划的时间参数计算;
(3)重点掌握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单代号搭接网络计划;
(4)了解网络计划的优化与控制、多级网络计划系统。
第4单元 流水施工作业技术(3学时)
1.教学内容
流水作业的概述,包括有节奏流水施工以及非节奏流水施工的施工过程,可以对流水施工作业形成一个基本的概念。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有节奏流水的施工过程。
难点:非节奏流水的施工过程。
3.基本要求
(1)了解流水作业的概述;
(2)掌握有节奏流水的施工过程;
(3)了解非节奏流水的施工过程。
第5单元 概述(2学时)
1.教学内容
施工作业的前期调查、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以及整个施工过程需要哪些辅助作业。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施工前的准备工作都包含哪些。
难点:整个施工过程需要哪些辅助作业。
3.基本要求
(1)了解施工调查的调查内容;
(2)掌握施工前都需要哪些准备作业;
(3)了解其他与施工相关的辅助作业。
第6单元施工组织设计概述(3学时)
1.教学内容
施工组织设计概念、任务与作用;施工组织的分类;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施工组织设计的管理。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施工组织的分类。
难点:施工组织的设计与管理。
3.基本要求
(1)了解概念、任务与作用以及施工组织的分类;
(2)重点掌握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都包含哪些方面;
(3)了解施工组织设计的管理相关工作。
第7单元 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方法(8学时)
1.教学内容
施工组织的编制、施工计划的总体部署、施工过程的资源配置以及施工过程的技术方法。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施工组织的编制、施工计划的总体部署。
难点:施工过程的资源配置以及施工过程的技术方法。
3.基本要求
(1)了解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方法、编制程序、编制依据;
(2)重点掌握施工总体部署、施工方案、施工进度安排;
(3)了解施工过程的工程接口与资源配置;
(4)掌握平面图设计与绘制;
(5)了解铁路施工主要单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特点、投标施工组织设计的策略与技巧、专项施工方案与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五、课程考核
该课程为考试课。学生的平时成绩(作业、平时课堂小测验、听课率等)由教师公平地给出,它占学生学期总成绩的40%;期末卷面考试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60%。
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建议教材:
李明华.铁路工程施工组织与概预算[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8.
参考资料:
[1] 李东侠,张振雷.铁路工程施工组织与概预算[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2]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总公司.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手册(信号)[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铁路信号维护规则[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4]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铁路信号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5]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铁路信号施工规范[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编写人: 李德威 评审人:王俊峰
审批人: 钟雁 编写日期:2019年4月
《城市轨道交通设备》课程简介及大纲
《城市轨道交通设备》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JT02L2106
课程结构:专业教育平台/专业选修课程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铁道概论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内容简介:
1.课程的性质、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是为适应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对高层次信号通识人才、运输组织管理人才的需求,紧密联系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控制系统以及建设与运营实际。涵盖了城市轨道交通各系统设备的基本组成、作用和主要技术性能,以及列车牵引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对城市轨道交通有一个系统深入的了解。
2.课程主要内容
按照本课程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发展水平,在学习完先修基础课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达到以下要求: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构成、城市轨道交通场站分布、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结构、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系统、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和其他设备。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全方面学习,建立起城市轨道交通的系统框架。
参考教材、著作或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闫海峰.城市轨道交通设备[M].北京:科学出版社责任有限公司,2016.
参考资料:
[1]刘伯鸿.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信号技术[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2]林瑜筠.城市轨道交通信号[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
(Urban Rail Rransit Equipment)Course Description
Term:3-1
Course Title:Urban Rail Rransit Equipment
Course Code:JT02L2106
Prerequisite Courses:Introduction to the Railway
Hours/Credit:32/2
Course Description:
1. Specialty, objectives and tasks of the course
This course is to adapt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 rail transit in China to high-level signal knowledge talent, transportation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personnel needs, closely linked to China's urban rail transit control system and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the actual. It covers the basic composition, function and main technical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equipment of urban rail transit, as well as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train traction calculation. Through this course, you can have a systematic and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urban rail transit.
2. Main contents of the cours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is course and the level of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on the basis of learning the basic course of prior study, students should be able to meet the following requirements: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urban rail transit, the composition of urban rail transit lines, the distribution of urban rail transit stations, urban rail transit vehicle structure, urban rail transit power supply system, Urban rail transit signal and control system, urban rail transit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other equipment. Through the study of all aspects of urban rail transit, the system framework of urban rail transit is established.
《城市轨道交通设备》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编号:JT02L2106
2. 课程名称:城市轨道交通设备
3. 课程结构:专业教育平台/专业选修课程
4. 学时/学分:32/2
5. 先修课程:铁道概论
6.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二、课程任务和目的
本课程是为适应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对高层次信号通识人才、运输组织管理人才的需求,紧密联系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控制系统以及建设与运营实际而编写的。涵盖了城市轨道交通各系统设备的基本组成、作用和主要技术性能,以及列车牵引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对城市轨道交通有一个系统深入的了解。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按照本课程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发展水平,在学习完先修基础课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达到以下要求: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构成、城市轨道交通场站分布、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结构、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系统、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和其他设备。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全方面学习,建立起城市轨道交通的系统框架。
四、课程教学安排
本课程理论教学32学时。按照知识单元进行划分,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8个单元。
第1单元 绪论(2学时)
1.教学内容
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城市轨道交通的设备组成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的分类与技术特点。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城市轨道交通的设备组成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的分类与技术特点。
难点:城市轨道交通的设备组成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的分类与技术特点。
3.基本要求
(1)了解世界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
(2)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的设备组成;
(3)熟悉城市轨道交通的分类及特点。
第2单元城市轨道交通线路(4学时)
1.教学内容
铁路现场的基本情况,包括路基、轨道结构、道岔、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铁路现场的基本构成。
难点: 铁路线路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
3.基本要求
(1)了解铁路现场的基本构成包括路基、轨道结构、道岔等;
(2)熟悉铁路线路线路的平面和纵断面以及桥隧建筑。
第3单元城市轨道交通场站(2学时)
1.教学内容
城市轨道交通的车站知识以及相配套的列车存放的车辆段与综合基地。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城市轨道交通的车站。
难点: 城市轨道交通的车辆段与综合基地。
3.基本要求
(1)熟悉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停靠车站的特点;
(2)了解日常列车运行过程中相应存放与维护的车辆段和综合基地。
第4单元城市轨道交通车辆(4学时)
1.教学内容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概念,并详细的介绍的车辆的构成,包括车体、转向架、车钩缓冲装置、制动系统。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概念及组成。
难点: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每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3.基本要求
(1)了解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概述;
(2)掌握列车的车体、转向架、车钩缓冲装置以及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
第5单元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4学时)
1.教学内容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组成、功能供电方式与负荷、供电系统的变电所、电力监控系统、接触网以及动力照明系统。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组成及功能。
难点: 供电系统的变电所。
3.基本要求
(1)了解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了解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功能供电方式与负荷、供电系统的变电所、电力监控系统、接触网以及动力照明系统。
第6单元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系统(6学时)
1.教学内容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概述、信号基础设备、联锁设备、列车自动控制系统。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基础设备构成。
难点: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3.基本要求
(1)了解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概述;
(2)熟悉信号基础设备与联锁设备;
(3)掌握列车自动控制系统。
第7单元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6学时)
1.教学内容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概述以及各种方式的传输系统包括电话系统、无线集群调度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广播系统、时钟系统。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构成与功能。
难点: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构成与功能。
3.基本要求
(1)了解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概述与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传输系统;
(2)熟悉各种传输系统包括:电话系统、无线集群调度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广播系统、时钟系统。
第8单元 其他设备(4学时)
1.教学内容
城市轨道车站交通设备包括车站内的环控设备、火灾报警系统、给排水及消防、照明系统。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车站内的环控设备、火灾报警系统、给排水及消防、照明系统的作用。
难点:车站内的环控设备、火灾报警系统、给排水及消防、照明系统的作用。
3.基本要求
(1)了解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的系统构成;
(2)熟悉城市轨道交通相应的配套设备环控设备(通风空调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给排水及消防、照明系统。
五、课程考核
该课程为考查课。支持教师探索分阶段测验、部分内容留给学生自学并完成自学报告等改革形式。考核形式有闭卷/开卷,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占30-40%,其中包括:作业,考勤,课堂表现等。期末考试成绩占60-70%。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对有关问题的判断、分析能力。
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建议教材:
闫海峰.城市轨道交通设备[M].北京:科学出版社责任有限公司,2016.
参考资料:
[1]刘伯鸿.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信号技术[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
[2]林瑜筠.城市轨道交通信号[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
编写人: 李德威 评审人:王俊峰
审批人: 钟雁 编写日期:2019年4月
《数字信号处理及应用》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数字信号处理及应用》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JT02L2107
课程结构:专业教育平台/专业选修课程
学时/学分:48/3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复变函数、信号与系统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内容简介:
1.课程的性质、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是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的一门主要技术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在已具备信号分析和电子线路的知识基础上讨论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理论,主要研究数字谱分析和数字滤波器两部分,旨在使学生掌握离散信号与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FFT、数字滤波器等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以便为进一步从事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发工作奠定基础。
2.课程主要内容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分为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理论教学内容系统地讨论了数字信号处理的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算法、设计。该课程包括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离散时间信号(序列)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和时域、频域(包括z变换域)的分析方法与算法,包括离散傅里叶变换及其快速算法,模拟信号用数字信号处理的原理方法;第二部分为各种IIR及FIR数字滤波器的基本概念、理论、结构与设计方法;第三部分为多抽样率数字信号处理的基础理论;第四部分为数字信号处理实现中的有限字长效应。实验教学主要包括常见离散信号产生和实现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Z域分析、用FFT对信号作频谱分析。
参考教材、著作或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陈后金.数字信号处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参考资料:
[1] 丁美玉.数字信号处理(第二版)[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2] 谢德芳.数字信号处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and Application)
Course Description
Term:3-2
Course Title: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and Application
Course Code:JT02L2107
Prerequisite Courses:Advanced Mathematics, University Physics, Complex Variable Functions, Signals and Systems
Hours/Credit:48/3
Course Description:
1. Specialty, objectives and tasks of the course
This course is one of the main basic technical courses for rail transit signal and control specialty. The objective of this course is to enabl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basic theory of discrete signals and systems, the basic analysis methods, FFT, digital filters and other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technology,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y other aspects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IT applications development.
2. Main contents of the course
The course of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is carried out from two aspects: theoretical teaching and experimental teaching.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systematically discusses the basic theory of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the basic concepts, basic analysis and methods, algorithms, design. The course has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a discrete-time signal and the basic concepts of the system and the time domain, frequency domain analysis methods and algorithms; The second part is the basic concepts of the variety of IIR and FIR digital filter , including basic theory, structure and design methods, The third part is the basic theory of multirate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The fourth part is the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to achieve the finite length effects. The experiment teaching mainly includes the generation of common discrete signal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ime,domain analysis of discrete time system, Z domain analysis, frequency spectrum analysis of signal by FFT.
《数字信号处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编号:JT02L2107
2. 课程名称:数字信号处理及应用
3. 课程结构:专业教育平台/专业选修课程
4. 学时/学分:48/3
5.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复变函数、信号与系统
6.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二、课程任务和目的
《数字信号处理及应用》课程是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本课程将通过理论学习、实验使学生建立“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具有初步的算法分析、数字系统设计和仿真能力,为从事通信、信息或信号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主要内容为:信号的数字处理在时域、变换域的描述及其相互变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算法实现,讨论以数字滤波器为代表的数字系统的各种特性描述间的数学概念。物理概念与工程概念,通过对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能建立基本的数字信号处理模型,要求学生学会运用数字信号处理的两个主要工具:快速傅立叶变换(FFT)与数字滤波器,为后续数字技术方面课程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且通过实验,学生应具有初步的算法分析和运用MATLAB编程仿真的能力。
四、课程教学安排
本课程理论教学部分32学时,实验教学部分8学时,总共40学时。
(一)理论教学内容(共40学时)
第1单元 绪论(2课时)
1.教学内容
信号与数字信号处理定义;数字信号处理的组成和特点;数字信号处理的应用领域。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数字信号处理的组成和特点。
难点:数字信号处理的应用领域。
3.基本要求
(1)了解什么是数字信号处理,与传统的模拟技术相比存在哪些特点。数字信号处理的应用领域。它的发展概况和发展趋势;
(2)掌握数字信号处理的组成和各部分作用。
第2单元 离散时间信号和系统(10课时)
1.教学内容
时域离散信号的基本理论,包括序列的定义及其运算、典型序列、共轭对称和共轭反对称概念;时域离散系统基本理论,包括时域离散系统的定义、线性系统和时不变系统、因果系统和稳定系统;离散时间系统的输入输出描述法——线性常系数差分方程;离散卷积定义和计算;Z变换的定义及其收敛域;Z反变换,有幂级数法和部分分式法两种方法;Z变换的性质;差分方程的Z域解法;离散系统的系统函数。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典型离散时间信号及其运算,采样及内插,频谱混叠现象,奈奎斯特采样定理、z变换及反变换,变换的特性,z变换与DTFT变换的关系。
难点:采样及内插、时域离散系统性质的判断离散卷积的求解、Z反变换的求解、差分方程的Z域解法。
3.基本要求
(1)理解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
(2)了解IIR系统实现结构;
(3)掌握线性移不变(LSI)系统输入输出关系的差分程及时域卷积分析方法,掌握离散信号频域分析的基本概念,掌握确定性信号相关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其应用,掌握Z变换,掌握系统函数的概念、求解并能利用系统函数进行系统稳定性、零极点及频率响应分析。
第3单元 离散傅立叶变换(DFT)及快速实现(FFT)(12课时)
1.教学内容
离散傅立叶级数和周期卷积;离散傅立叶变换的定义和基本性质;DFT和其他变换的关系,离散傅立叶变换的应用举例;快速傅立叶变换概述;基2快速傅立叶变换算法;进一步减少运算量的措施。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周期序列的离散傅立叶级数及性质、离散傅立叶变换及性质、频域抽样定理;用DFT计算模拟信号的傅立叶变换、基2快速傅立叶变换算法、进一步减少运算量的措施。
难点:用DFT计算模拟信号的傅立叶变换、基2快速傅立叶变换算法。
3.基本要求
(1)理解离散傅立叶变换及性质;
(2)了解离散傅立叶级数的定义,Chirp-Z变换的物理意义及算法实现,FFT在二维DFT的应用,FFT应用中的几个问题,掌握互相关函数的定义;
(3)掌握周期卷积的概念,离散傅立叶变换与其他变换的关系,时域离散信号的离散傅立叶变换及离散傅立叶变换与其他变换的关系,快速傅里叶变换的基本算法。
第4单元 IIR数字滤波器得设计和实现(8课时)
1.教学内容
数字滤波器的基本概念和设计思想;模拟滤波器的设计;脉冲相应不变法设计IIR滤波器数字低通滤波器;双线性变换法设计IIR滤波器数字低通滤波;频率变换法设计IIR数字滤波器;数字滤波器的表示方法和IIR滤波器的基本结构。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模拟滤波器设计方法、脉冲相应不变法设计IIR滤波器、双线性变换法设计IIR滤波器。
难点:模拟滤波器设计方法。
3.基本要求
(1)理解常用模拟低通滤波器的特性;
(2)掌握数字滤波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数字滤波器的表示方法,掌握IIR滤波器的基本结构,掌握模拟滤波器设计IIR数字滤波器方法,掌握脉冲响应不变法和双线性变换法设计IIR滤波器的方法;能够完成简单的IIR数字低通滤波器的设计,掌握设计IIR滤波器的频率变换法,直接在数字域上设计IIR数字滤波器的方法,设计IIR数字滤波器的优化方法。
(二)实验教学内容(共8学时)
实验1 常见离散信号产生和实现(2课时)
实验内容:
掌握使用MATLAB在时域中产生一些基本的离散时间信号。
实验2 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2课时)
实验内容:
(1)理解离散时间信号的系统及其特性。
(2)对简单的离散时间系统进行分析,研究其时域特性。
(3)利用MATLAB对离散时间系统进行仿真,观察结果,理解其时域特性。
实验3 离散时间系统的Z域分析(2课时)
实验内容:
(1)掌握关于z变换及其反变换的定义和MATLAB实现;
(2)理解系统零极点分布与系统特性的关系。
实验4 用FFT对信号作频谱分析(2课时)
实验内容:
(1)学习用FFT对连续信号和时域离散信号进行频谱分析的方法;
(2)了解可能出现的分析误差及其原因,以便正确应用FFT。
五、课程考核
该课程为考试课。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占30%-40%(课堂讨论、实验、提问、作业、考勤等),期末成绩占60%-70%。期末考试的主要形式有开/闭卷、大作业、小论文等形式,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对有关问题的判断、分析和计算能力。
六、课程教材及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陈后金.数字信号处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参考资料:
[1] 丁美玉.数字信号处理(第二版)[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2] 谢德芳.数字信号处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编写人:孙彤 评审人:段宝文
审批人:钟雁 编写日期:2019年4月
《PLC原理及应用》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PLC原理及应用》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JT02L2108
课程结构:专业教育平台/专业选修课程
学时/学分:48/3
先修课程: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其应用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内容简介:
1.课程的性质、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是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的本科生专业基础课程。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基本电气控制元器件,常用电气控制电路,PLC的基本组成、各类数字模拟输入输出模块,基本逻辑指令、梯形图程序设计方法、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等。
2.课程主要内容
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电气电路设计,掌握PLC的逻辑指令及梯形图程序设计方法、具体工程项目的系统配置,设备选型,硬件设计,梯形图设计,软件调试等技能,为学生今后从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教材、著作或参考教材:
建议教材:
弭洪涛.PLC技术实用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参考资料:
[1] 陈忠平.西门子S7-300/400快速入门[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2] 秦益霖.S7-300应用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PLC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Course Description
Term:3-2
Course Title:PLC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Course Code:JT02L2108
Prerequisite Courses:Digital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Hours/Credit:48/3
Course Description:
1. Specialty, objectives and tasks of the course
This course is a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for rail transit signal and control special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course include: basic electrical control components, common electrical control circuit, basic composition of PLC, various digital analog input and output modules, basic logic instructions, ladder diagram programming method, design and debugging of PLC control system, etc.
2. Main contents of the course
The course requires students to master basic electrical circuit design, PLC logic instructions and ladder diagram programming method, system configuration of specific engineering projects, equipment selection, hardware design, ladder diagram design, software debugging and other skills, laying a good foundation for students to engage in work in the future.
《PLC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编号:JT02L2108
2. 课程名称:PLC原理及应用
3. 课程结构:专业教育平台/专业选修课程
4. 学时/学分:48/3
5. 先修课程: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6.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二、课程任务和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主要为了提高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根据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各门专业课程的特点,引入《PLC原理及应用》这门选修课 ,利用其教学性能,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工程实践知识,还可以让学生掌握电气控制系统设计思想的演化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本课程是高等学校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的选修课程。课程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电气控制元器件,掌握常用电气电路,掌握PLC的基本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掌握PLC的编程元件和基本逻辑指令、梯形图程序的分析和设计方法、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步骤,具备完成简单PLC控制系统设计、选型、编程、调试等能力。
四、课程教学安排
本课程理论教学部分32学时,实验教学部分8学时,总共40学时。
(一)理论教学内容(共32学时)
按照知识单元进行划分,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6个单元:
第1单元 PLC应用基础(6学时)
1.教学内容
电气技术基础、PLC硬件基础、软件基础及网络基础的基本知识。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低压电器元件、PLC硬件基础。
难点:电气原理图的理解与绘制。
3.基本要求
(1)理解低压电器分类、产品标准和常用术语;理解各种按钮在电路中的实际作用;
(2)了解PLC的软件基础和网络基础;
(3)掌握电气原理图的分析与绘制,PLC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第2单元 PLC硬件系统(4学时)
1.教学内容
西门子PLC的分类、组成和结构、S7-300 PLC的硬件配置及内部资源。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西门子S7-300 PLC的组成和结构、PLC的硬件配置、内部资源。
难点:西门子S7-300 PLC的组成和结构、PLC的硬件配置。
3.基本要求
(1)理解西门子PLC的分类;
(2)掌握西门子S7-300 PLC的组成以及各组成部分的特点;
(3)掌握信号模块的地址分配;
(4)了解西门子ET200;
(5)理解西门子S7-300 PLC的内部资源。
第3单元 SIMATIC管理器——STEP7入门(2学时)
1.教学内容
西门子PLC编程软件的安装和使用(理论简单讲解,后期实验课详细介绍此部分内容)。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STEP7编程软件的组态及运行。
难点:STEP7编程软件的组态及运行。
3.基本要求
(1)了解STEP7的软件的安装;
(2)掌握使用STEP7的基本步骤;
(3)掌握STEP7的创建及编辑项目的方法;
(4)掌握STEP7的硬件组态及参数设置。
第4单元 西门子PLC的软件系统(10学时)
1.教学内容
PLC的编程语言、数据类型和操作数,PLC的位指令、字指令和控制指令。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PLC的编程语言,PLC的位指令和字指令。
难点:PLC位指令,字指令。
3.基本要求
(1)掌握PLC常用的三种编程语言;
(2)掌握PLC的数据类型和寻址方式;
(3)掌握PLC的位指令中的基本逻辑指令、置位复位指令、RS、RS触发器跳边沿检测指令的用法;
(4)掌握PLC字指令中的装入和传送指令、定时器指令、计数器指令、转换指令、比较指令、移位指令和数据运算指令的用法;
(5)理解PLC的控制指令。
第5单元 PLC应用系统设计(6学时)
1.教学内容
PLC 应用系统的硬件设计、用经验法设计PLC程序、顺序控制编程方法。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PLC 应用系统的硬件设计、用经验法设计PLC程序、顺序控制编程方法。
难点:用经验法设计PLC程序、顺序控制编程方法。
3.基本要求
(1)掌握PLC应用系统的硬件设计,包括:选型、容量估计、I/O模块的选择、I/O点的分配及设计安全回路;
(2)掌握经验法编程方法;
(3)掌握顺序功能图的画法,并能够将顺序功能图转化为梯形图。
第6单元 S7-300程序结构和编程技术(4学时)
1.教学内容
S7-300的程序结构以及如何在STEP7中创建程序。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STEP7中的程序对象、建立符号表和在STEP7中创建程序。
难点:建立符号表和在STEP7中创建程序。
3.基本要求
(1)理解STEP7中的程序对象,包括:OB、FC、DB、SFB和SFC;
(2)掌握功能和功能块的调用;
(3)掌握建立符号表的方法和步骤;
(4)掌握在STEP7中创建程序。
(二)实验教学内容(共8学时)
实验1 STEP-7软件应用(2课时)
实验内容:
熟悉STEP-7编程软件和实验箱设备,并掌握基本逻辑指令。
实验2 定时器指令实验(1学时)
实验内容:
设计接通延时定时器、保持型接通延时定时器、断开延时定时器、脉冲定时器 。
实验3 计数器指令实验(1学时)
实验内容:
掌握计数器指令,按照实验指导书给出的控制要求编写梯形图程序 。
实验4 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灯控制实验(2学时)
实验内容:
编写梯形图,实现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灯控制实验要求的功能。
实验5 电梯控制实验(2学时)
实验内容:
编写梯形图,实现电梯控制实验要求的设计任务。
五、课程考核
该课程为考查课。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占30%-40%(课堂讨论、实验、提问、作业、考勤等),期末成绩占60%-70%。期末考试的主要形式有开/闭卷,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对有关问题的判断、分析和计算能力。
六、课程教材及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弭洪涛.PLC技术实用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参考资料:
[1] 陈忠平.西门子S7-300/400快速入门[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2] 秦益霖.S7-300应用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编写人:孙彤 评审人:秦武
审批人:钟雁 编写日期:2019年4月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及系统集成》课程简介
及教学大纲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及系统集成》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JT02L2109
课程结构:专业教育平台/专业选修课程
学时/学分:48/3
先修课程:铁路信号基础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内容简介:
1.课程的性质、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作为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一门选修课程,主要涉及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的集成原理、集成技术和应用等内容。要求学生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理解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的概念及相关术语和技术内涵,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主要子系统BAS、FAS、PSCADA和PIS的结构、功能、接口和工作原理,结合集成案例,掌握监控系统集成技术,具有对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进行初步设计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2.课程主要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城市轨道交通(地铁、轻轨等)综合监控系统及其子系统的功能、结构、工作原理和接口等,结合不同的集成案例,使学生能全面系统地理解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的集成原理、集成技术和应用。
参考教材、著作或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刘晓娟、林海香.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参考资料:
[1]刘伯鸿,李国宁.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及集成.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2]魏晓东.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系统与技术.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Urban Rail Transit Comprehensive Monitoring and System Integration) Course Description
Term:3-2
Course Title:Urban Rail Transit Comprehensive Monitoring and System Integration
Course Code:JT02L2109
Prerequisite Courses:Railway Signal Base
Hours/Credit:48/3
Course Description:
1. Specialty, objectives and tasks of the course
This course is an elective course for rail transit signal and control. It mainly covers the integration principle, integration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of urban rail transit integrated monitoring system.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the urban rail transit integrated monitoring system, understand the concept of urban rail transit integrated monitoring system and related terminology and technical connotation, and master the structure of the main subsystems of urban rail transit comprehensive monitoring BAS, FAS, PSCADA and PIS, Function, interface and working principle, combined with integration case, master monitoring system integration technology, and have the ability to carry out preliminary desig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on urban rail transit comprehensive monitoring system.
2. Main contents of the course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the functions of the urban rail transit (metro, light rail, etc.) integrated monitoring system and its subsystems. Structure, working principle and interface, combined with different integration cases, enable students to comprehensively and systematically understand the integration principle, integration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of urban rail transit integrated monitoring system.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及系统集成》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编号:JT02L2109
2. 课程名称: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及系统集成
3. 课程结构:专业教育平台/专业选修课程
4. 学时/学分:48/3
5. 先修课程:铁路信号基础
6.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二、课程任务和目的
本课程作为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一门选修课程,主要涉及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的集成原理、集成技术和应用等内容。要求学生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理解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的概念及相关术语和技术内涵,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主要子系统BAS、FAS、PSCADA和PIS的结构、功能、接口和工作原理,结合集成案例,掌握监控系统集成技术,具有对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进行初步设计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根据我校地方型、应用型本科的定位,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要理论结合实践,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城市轨道交通(地铁、轻轨等)综合监控系统及其子系统的功能、结构、工作原理和接口等,结合不同的集成案例,使学生能全面系统地理解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的集成原理、集成技术和应用;掌握该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跟踪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新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今后从事城市轨道交通(地铁、轻轨等)自动控制系统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的知识、内容及掌握的程度要求为:
1、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的发展;掌握其特点与组成、类型及技术内涵。
2、掌握PLC技术、传感器技术、现场总线技术、计算机组网技术、分散型控制系统及SCADA系统的组成。
3、掌握环控系统设备,掌握环控系统的硬件结构、软件结构、功能及接口处理。
4、掌握电力监控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监控对象、技术指标、供电复示系统及电力监控系统的功能与系统接口。
5、掌握地铁FAS的组成、地铁FAS系统功能及FAS的接口。
6、了解视频监控系统(CCTV)、广播系统(PA)、车载乘客信息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AFC)及时钟系统(CLK)。
7、了解屏蔽门系统,了解城市轨道交通中的门禁系统及技术指标和适用标准。
8、理解综合监控系统集成技术。
9、理解浅集成的综合监控系统、准集成的综合监控系统及中度集成的综合监控系统。深度集成的综合监控系统
四、课程教学安排
本课程理论教学部分32学时,实验教学部分8学时,总共40学时。
(一)理论教学内容(共32学时)
按照知识单元进行划分,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9个单元:
第1单元 概述(2学时)
1.教学内容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的特点与组成;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类型及技术内涵。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的特点与组成。
难点: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类型及技术内涵。
3.基本要求
(1)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的发展;
(2)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的特点与组成;
(3)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类型及技术内涵。
第2单元 技术基础(4学时)
1.教学内容
PLC技术;传感器技术;现场总线技术;计算机组网技术;分散型控制系统;SCADA系统。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分散型控制系统、SCADA系统。
难点:分散型控制系统、SCADA系统。
3.基本要求
(1)掌握PLC技术;传感器技术;现场总线技术;计算机组网技术;
(2)掌握分散型控制系统;SCADA系统的组成。
第3单元 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BAS/EMCS) (4学时)
1.教学内容
环控系统设备;环控系统硬件结构、软件结构;环控系统功能;接口处理。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环控系统设备、环控系统功能。
难点:接口处理。
3.基本要求
(1)掌握环控系统设备;
(2)掌握环控系统硬件结构、软件结构;
(3)掌握环控系统功能与接口处理。
第4单元 电力监控系统(PSCADA)(4学时)
1.教学内容
电力监控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监控对象;技术指标;供电复示系统;电力监控系统的功能与系统接口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电力监控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难点:电力监控系统的功能与系统接口。
3.基本要求
(1)掌握电力监控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2)掌握监控对象、技术指标、供电复示系统;
(3)掌握电力监控系统的功能与系统接口。
第5单元 火灾报警系统(FAS)(2学时)
1.教学内容
地铁FAS的组成;地铁FAS系统功能;FAS的接口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地铁FAS的组成、功能及接口技术。
难点:地铁FAS的组成、功能及接口技术。
3.基本要求
(1)掌握地铁FAS的组成;
(2)地铁FAS系统功能;
(3)FAS的接口。
第6单元 乘客信息系统(PIS)(6学时)
1.教学内容
视频监控系统(CCTV);广播系统(PA);车载乘客信息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AFC);时钟系统(CLK)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CCTV、PA、AFC技术的功能。
难点:CCTV、PA、AFC技术基本原理。
3.基本要求
(1)掌握视频监控系统(CCTV);广播系统(PA);车载乘客信息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AFC);时钟系统(CLK)的功能;
(2)了解视频监控系统(CCTV);广播系统(PA);车载乘客信息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AFC);时钟系统(CLK)的基本原理。
第7单元 屏蔽门与门禁系统(PSD/ACS) (4学时)
1.教学内容
屏蔽门系统;城市轨道交通中的门禁系统及技术指标和适用标准;具体案例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屏蔽门系统的功能。
难点:门禁系统及技术指标和适用标准。
3.基本要求
(1)了解屏蔽门系统的功能;
(2)了解城市轨道交通中的门禁系统及技术指标和适用标准。
第8单元 系统集成技术(2学时)
1.教学内容
综合监控系统集成技术;综合监控系统结构及其优化设计;综合监控系统实时性设计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综合监控系统集成技术、结构及优化。
难点:综合监控系统集成技术、结构及优化。
3.基本要求
理解综合监控系统集成技术。
第9单元 案例讲解与课程复习(4学时)
1.教学内容
浅集成的综合监控系统;准集成的综合监控系统;中度集成的综合监控系统;深度集成的综合监控系统
2.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浅集成、准集成、中度集成的综合监控系统。
难点:浅集成、准集成、中度集成的综合监控系统。
3.基本要求
(1)理解浅集成的综合监控系统、
(2)理解准集成的综合监控系统、
(3)理解中度集成的综合监控系统及
(4)理解深度集成的综合监控系统。
(二) 实验教学内容(共8学时)
实验1 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网络的体系结构(2学时)
实验内容:
实地了解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网络的体系结构,包括视频监控系统(CCTV)、广播系统(PA)、车载乘客信息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AFC)、FAS的接口、SCADA系统以及时钟系统(CLK)。
实验2 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网络的软硬件构成(2学时)
实验内容:
掌握交通综合监控网络的软硬件构成,包括其实外设备、室内设备、网络体系之间的关系。
实验3 轨道交通屏蔽门与紧急关闭按钮(2学时)
实验内容:
掌握屏蔽门与紧急关闭按钮的工作原理,演示紧急关闭按钮如何控制屏蔽门的关闭。
实验4 轨道交通设备监测参数分析(2学时)
实验内容:
通过监测网络,将相关设备的电压与电流以及相关设备状态进行上传,并对轨道交通设备监测参数进行故障分析。
五、课程考核
该课程为考查课。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占30%-40%(课堂讨论、实验、提问、作业、考勤等),期末成绩占60%-70%。期末考试的主要形式有开/闭卷,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对有关问题的判断、分析和计算能力。
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建议教材:
刘晓娟,林海香,司徒国强.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参考资料:
[1] 刘伯鸿,李国宁.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及集成[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2]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3] 魏晓东.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化系统与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编写人: 李德威 评审人:王俊峰
审批人: 钟雁 编写日期:2019年4月
《电路分析实验》课程教学简介及大纲
《电路分析实验》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JT02S1201
课程结构:实践教育模块/专业必修课程
学时/学分:16/1
先修课程:电路分析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
内容简介:
1.课程的性质、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是高等学校本科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实践课,为单独开设的实践课程,与之相对应的理论课程为“电路分析”。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使用各类电子仪器仪表、基本测量和研究方法、工程中常用的控制设备和装置的使用以及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及其运用,并通过工程性、功能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实践研究与系统设计等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自主动手和独立解决工程问题的研究能力和创新的意识,为后续专业课程和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奠定基础。
2.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直流电路的基本定律与定理的验证、电路动态过程的研究、电路频率响应的研究、单相变压器的研究以及相关电路仿真软件的综合使用等内容,此课程教学重点在于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训练实验技能,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教材、著作或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校内自编教材
参考资料:
[1] 邱关源.电路(第五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2] James W. Nilsson等. Electric circuits(第九版)[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Experiment of Circuit Analysis)Course Description
Term:2-1
Course Title: Experiment of Circuit Analysis
Course Code:JT02S1201
Prerequisite Courses:Circuit Analysis
Hours/Credit:16/1
Course Description:
1. Specialty, objectives and tasks of the course
This course is an important basic practical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 Major in rail transit signal and control and Electronic information-Maj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corresponding theoretical course is "Circuit Analysis I". The main task of this course is to help students grasp the correct use of various electronic instruments, basic measurement and research methods, the use of commonly used control equipment and equipment in engineering, and the basic knowledge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Through practical research and system design which combines engineering, functionality and interest, students are trained to think positively, study actively and study actively. The research ability and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to solve engineering problems independently and independently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follow-up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work.
2. Main contents of the course
The content of this course includes the verification of basic laws and theorems of DC circuit, the study of dynamic process of circuit, the study of frequency response of circuit, the study of single-phase transformer and the comprehensive use of related circuit simulation software. The teaching focus of this course is to consolidate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learned, train experimental skills, cultivate practical working ability and problem-solving ability.
《电路分析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编号:JT02S1201
2. 课程名称:电路分析实验
3. 课程结构:实践教育模块/专业必修课程
4. 学时/学分:16/1
5. 先修课程:电路分析
6.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
二、课程任务和目的
本实验课程的授课对象是电类专业本科生,课程着重基本技能、基本动手能力培养的要求,介绍主要的基本知识、基本训练,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电路分析的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通过实验增强对电路分析中常用的仪器设备,仪表,电路元件等感性认识和使用方法,树立工程实际观点、严谨的科学作风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实际动手能力,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安排
本课程共安排8个实验,一共16学时,任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实验进行相应的选择,以巩固已学知识点,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验1 常用仪器的使用(2学时)
实验内容:
(1)示波器、信号源等仪器设备的使用;
(2)电路元件伏安特性。
实验2 电路定理定律验证(2学时)
实验内容:
(1)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
(2)叠加定理的验证。
实验3 电路定理定律验证(2学时)
实验内容:
(1)戴维宁与诺顿定理验证;
(2)最大功率传输条件测试。
实验4 RC一阶电路的动态过程研究实验(2学时)
实验内容:
(1)测定RC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及完全响应。
(2)学习电路时间常数的测量方法。
实验5 二阶电路动态过程的研究(2学时)
实验内容:
(1)RLC二阶动态电路的响应;
(2)电路元件参数对二阶电路动态响应的影响。
实验6 RC串、并联选频网络特性的测试(2学时)
实验内容:
(1)研究RC串、并联电路及RC双T电路的频率特性;
(2)学会用交流毫伏表和示波器测定RC网络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实验7 单相变压器实验研究(2学时)
实验内容:
(1)通过空载和短路实验测定变压器的变比和参数;
(2)通过负载实验测取变压器的运行特性。
实验8 仿真软件在直流电路分析中的应用(2学时)
实验内容:
采用Multisim软件,将伏安特性、电路定理和定律进一步验证。
四、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是《电路分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电路分析基础知识。本课程主要是要求应用电路分析基础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实验方法,能够验证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训练实验技能,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学生预习、设计、调试、总结和考核的环节。
学生预习:要求学生实验前预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验中的思考题,提出完整的实验方案及实验的电路,确保实验中主要精力集中于电路的分析与研究上。
学生设计:电路分析实验内容分为两类:基础验证型和综合测试型。基础验证型实验训练学生的调试能力和分析能力。综合测试型实验培养学生运用仿真软件等多种方法实现对电路理论电路参数的测试能力。
教师辅导:教师在整个实验环节中起的是辅导作用。教师为学生实验顺利完成,给予适时的解答与辅导。教师在实验中观察学生的调试,指导学生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调试:调试过程实验的关键环节,要求学生准确连接电路、正确使用仪器,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能合理解决,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
实验报告:学生完成实验后,对实验中记录的原始数据认真分析,总结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现象。实验报告撰写规范,书写工整、布局合理,报告内容齐全。
五、课程考核
考核方式 |
考核安排 |
评分标准与成绩评定 |
考查 |
每次实验课随堂考核 |
(1)主要考核学生是否能够运用仿真及实验手段解决电气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并理解其局限性;是否能够独立撰写实验报告,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做出合理分析; (2)根据每个实验的实验情况,按照相应得的比例折算为课程的最终成绩,成绩为五级制。 (3)成绩构成主要包括: 实验预习,实验前要求进行自主实验设计与仿真,完成预习报告。 实验过程,包括对理论的理解与实际实验操作能力,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应用先进的技术与设计手段,大胆创新。 撰写实验报告与数据处理。 |
六、课程教材及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校内自编教材
参考资料:
[1] 邱关源.电路(第五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2] James W. Nilsson等. Electric circuits(第九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2.
编写人:褚俊英 评审人:段宝文
审批人:钟雁 编写日期:2019年4月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JT02S1202
课程结构:实践教育模块/专业必修课程
学时/学分:16/1
先修课程:电路分析、电路分析实验、模拟电子技术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
内容简介:
1.课程的性质、目标与任务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是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电子类专业的一门主要技术基础课。其目的是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对模拟电路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的理解,熟悉各种模拟电路与交流信号的关系,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科学的工作作风。
2.课程主要内容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课程共包含8个实验,实验主要内容包括常用仪器仪表使用、单级放大电路、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与负反馈放大电路、差动放大电路、比例求和、积分微分运算电路、波形发生电路、电压比较器、半波整流、桥式整流与电容滤波电路。
参考教材、著作或参考资料:
[1] 启东长江计算机厂.ZK-MD2型模拟电路实验箱实验指导[M] .2018.
[2] 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五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3] 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五版)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
(Experiments of Analogue Electronics Technique)
Course Description
Term:2-2
Course Title:Experiments of Analogue Electronics Technique
Course Code:JT02S1202
Prerequisite Courses:Circuit Analysis , Experiments of Circuit Analysis,Analogue Electronic Technique
Hours/Credit:16/1
Course Description:
1. Specialty, objectives and tasks of the course
Experiments of Analogue Electronics Technique is a major technical basic course for Major in rail transit signal and control and Electronic information-Majors. The purpose is to enable students to deepe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basic concepts, basic principles and analytical methods of analog circuits, to familiarize themselves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arious analog circuits and AC signals, to broaden the knowledge field of students, to train students' practical skills, and to cultivate students' scientific style of work.
2. Main Contents of the Course
The Experiments of Analogue Electronics Technique includes eight experiments.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experiment are as follows: The use of common instrumentation, Single-stage amplifier circuit, Two-stage resistance-capacitance coupled amplifier circuit and negative feedback amplifier circuit,. Differential Amplifier Circuit, Proportional summation, integral differential operation circuit, Waveform generating circuit, Voltage comparator, Half-wave rectification, bridge rectification and capacitor filter circuit.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编号:JT02S1202
2. 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3. 课程结构:实践教育模块/专业必修课程
4. 学时/学分:16/1
5. 先修课程:电路分析、电路分析实验、模拟电子技术
6.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
二、课程任务和目的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是理工科专业的一门主要技术基础课。其目的是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对模拟电路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的理解,熟悉各种模拟电路与交流信号的关系,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科学的工作作风。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使用常用电子仪器测量、调试模拟电路功能的方法;学会使用各种模拟电路元件,如二极管、晶体管和场效应管等。使学生对基本模拟电路具备初步分析、运用、设计的能力,具有分析检查与排除故障、解决和处理实验结果的能力,为后续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安排
本课程实验总学时为16学时,共包含8个实验,具体实验内容及安排如下:
实验1 常用仪器仪表使用(2学时)
实验内容:
学习“模拟电路实验箱””、双踪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和万用表的使用。
实验2 单级放大电路(2学时)
实验内容:
(1)设计并搭建单级放大电路;
(2)学习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调试以及动态参数的测量方法;
(3)观察电路参数对失真的影响。
实验3 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与负反馈放大电路(2学时)
实验内容:
(1)设计并搭建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
(2)学习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调整以及电压放大倍数的测量方法;
(3)学习放大电路频率特性的测定方法;
(4)学习负反馈放大电路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实验4 差动放大电路(2学时)
实验内容:
设计并搭建差动放大电路;学习差动放大电路的基本测试方法。
实验5 比例求和、积分微分运算电路(2学时)
实验内容:
设计比例求和、积分、微分电路;并测定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间运算关系。
实验6 波形发生电路(2学时)
实验内容:
设计波形发生电路,学习波形发生电路的特点和分析方法。
实验7 电压比较器(2学时)
实验内容:
设计电压比较器电路并测试电压比较器电压传输特性。
实验8 半波整流、桥式整流与电容滤波电路(2学时)
实验内容:
设计单相半波,全波,桥式整流电路以及电容滤波电路。
四、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实验准备
授课教师须在相应实验课之前做好充足实验准备,包含以下几方面:
1)预先检查并准备实验器材,确保实验器材的可使用率满足实验使用要求;
2)要求学生实验前预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验中的思考题,提出完整的实验方案及实验的电路,确保实验中主要精力集中于电路的分析与研究上;
3)讲课之前,教师要预先进行操作实验,为课堂讲授做好充足准备。
2、实验讲授
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结合的方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引导学生完成实验内容。
3、学生调试:调试过程实验的关键环节,要求学生准确连接电路、正确使用仪器,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能合理解决,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
4、实验完成
每个实验学生需上交一份实验报告,包含:实验目的、原理、数据、总结等内容,用以衡量学生对实验的整体掌握情况。
五、课程考核
该课程为考查课。考核安排:课程最终统一考核,着重针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知识理解进行考核。评分标准:平时成绩50%+最终考核50%其中平时成绩的评定方法如下:每次实验期间,教师根据学生实验课堂表现,每次实验结束后,教师检查学生实验结果,并根据实验完成的情况和实验报告评分并记入本次实验平时成绩表。最终考核成绩评定方法如下:教师根据学生完成考核实验情况进行考核评分。成绩评定:成绩按五级制评定:优秀(90-100)、良好(80-89)、中等(70-79)、及格(60-69)、不及格(<60)。
六、课程教材及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1] 启东长江计算机厂.ZK-MD2型模拟电路实验箱实验指导[M] .2018.
[2] 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五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3] 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五版)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
编写人:褚俊英 评审人:秦武
审批人:钟雁 编写日期:2019年4月
《车站信号课程设计》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车站信号课程设计》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JT02S1203
课程结构:实践教育模块/专业必修课程
周数/学分:32/2
先修课程:铁路运营基础、车站信号自动控制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内容简介:
1.课程的性质、目标与任务
车站信号自动控制是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授课对象为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的大二学生,将在大二学生的第二学期开设车站信号课程设计。
本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能系统全面地总结所学过的理论知识,掌握各类车站信号图纸,掌握车站信号单元电路的构成和工作原理,从而培养学生设计、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课程主要内容
信号平面布置图、联锁表、控制台盘面布置图、双线轨道电路图、室内设备布置图、组合排列表等。
参考教材、著作或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无。
参考资料:
[1] 赵志熙.车站信号控制系统[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3.
[2] 王秉文.6502电气集中工程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7.
[3] 何文卿.6502电气集中电路[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
(Station Signal Course Design) Course Introduction
Term:2-2
Course Title: Station Signal Course Design
Course Code: JT02S1203
Prerequisites Course: Railway Operation Basis, Station Signal Automatic Control
Weeks/Credits: 32/2
Course Description:
1.Specialty, objectives and tasks of the course
Automatic station signal control is a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of signal and control of rail transit. It is taught to sophomore students majoring in signal and control of rail transit. The course design of station signal will be set up in the scondt semester of sophomore students.
This course is designed to train students to systematically and comprehensively summarize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they have learned, master all kinds of station signal drawings, master the composition and working principle of station signal unit circuit, so as to train students to design and analyze practical problems.
2. Main contents of the course
Signal plan layout, interlock table, control panel layout, double track circuit diagram, indoor equipment layout, combination arrangement table, etc.
《车站信号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编号:JT02S1203
2. 课程名称:车站信号课程设计
3. 课程结构:实践教育模块/专业必修课程
4. 周数/学分:32/2
5. 先修课程:车站信号自动控制
6.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二、课程任务和目的
车站信号自动控制是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授课对象为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的大二学生,将在大二学生的第二学期开设车站信号课程设计。
本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能系统全面的总结所学过的理论知识,掌握各类车站信号图纸,掌握车站信号单元电路的构成和工作原理,从而培养学生设计、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主要内容有信号平面布置图、联锁表、控制台盘面布置图、双线轨道电路图、室内设备布置图、组合排列表等。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安排
本课程理论教学部分10学时,实践教学部分22学时,总共32学时。
(一)理论教学(10学时)
1、信号平面布置图设计(2学时)
2、联锁表设计(2学时)
3、控制台盘面布置图设计(2学时)
4、双线轨道电路图设计(2学时)
5、组合连接图设计(2学时)
(二)实践教学(22学时)
1、内容安排
本课程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和工作量进行。
2、课程设计方式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自行设计完成。
提交材料:5-6人为一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提交一份课程设计报告。
3、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查找相关资料
每小组根据给定内容,进行有针对性资料进行预先学习以及相关图纸设计规范要求。
第二阶段:进行图纸的草图初步设计
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和相关资料,进行草图设计,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指导老师上课时和老师沟通解决。
第三阶段:绘制标准图纸
根据指导老师理论课和任务书中设计要求,绘制出标准图纸。
第四阶段:课设答辩
各组成员根据课程设计过程进行答辩。
四、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各项任务均要求独立完成,课程设计结束,每小组提交1份课程设计报告,作为课程设计成绩考核的依据。
(2)严禁抄袭、剽窃他人成果或找人代做等行为,一经发现成绩按不及格计算。
(3)课程设计期间服从指导老师的安排,遵守各项纪律。
(4)课程设计期间,不得无故缺勤。凡被抽查发现无故缺勤者,将给予学生平时成绩扣分。
(5)课程设计成果要得到指导老师的认可后方可通过。
(6)课程设计报告按规定的格式撰写。
五、课程考核
该课程为考查课,课程设计成绩由两部分评定依据:
1、小组课程设计报告质量(50%),具体标准如下:
(1)态度认真,遵守纪律,考勤良好。(10分)
(2)能很好的完成任务书规定的全部工作量。(20分)
(3)课程设计规范,结构严谨,逻辑性强,图纸清晰,图符标准,文字流畅。(20分)
(4)设计图纸规范,正确率高,符合课程设计任务书的要求。(50分)
2、每人答辩成绩(50%)。
本课程成绩采用等级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课程的考核以答辩的形式进行,答辩的时间安排在第2周的课程设计的最后一天进行。
六、课程教材及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无。
参考资料:
[1] 赵志熙.车站信号控制系统[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3.
[2] 王秉文.6502电气集中工程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7.
[3] 何文卿.6502电气集中电路[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
编写人:宰祥卫 评审人:王俊峰
审批人:钟 雁 编写日期:2019年4月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JT02S1204
课程结构:实践教育模块/专业必修课程
学时/学分:16/1
先修课程:电路分析、电路分析实验、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内容简介:
1.课程的性质、目标与任务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是电子电气类专业的一门主要技术基础课。其目的是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对模拟电路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的理解,熟悉各种模拟电路与交流信号的关系,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科学的工作作风。
2.课程主要内容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课程共包含8个单元,试验单元内容难度逐步加深。
前期实验内容侧重分立电路的验证试验,锻炼学生的基本知识理解和分析能力。具体内容为:常用电子仪器的操作与二极管单向导电性验证;单级放大电路;差分放大电路。中期实验内容侧重应用集成运放设计具备特定功能的集成电路,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具体内容为:运算电路的设计;电压比较器的设计;波形发生电路的设计;直流电源的设计。最后是针对课程的综合性试验考核。
参考教材、著作或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模拟电路实验箱实验指导. 自编讲义, 2018.
参考资料:
[1] ZK-MD2型模拟电路实验箱实验指导, 启东长江计算机厂.2018.
[2] 华成英.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五版)[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
[3] 李金平. 模拟集成电路基础 [M].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Experiments of Digital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urse Description
Term:3-1
Course Title:Experiments of Digital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urse Code:JT02S1204
Prerequisite Courses:Circuit Analysis, Experiments of Circuit Analysis, Digital Electronic Technology
Hours/Credit:16/1
Course Description:
1. Specialty, objectives and tasks of the course
Experiments of Analogue Electronics Technique is a major technical basic course fo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jors. The purpose is to enable students to deepe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basic concepts, basic principles and analytical methods of analog circuits, to familiarize themselves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arious analog circuits and AC signals, to broaden the knowledge field of students, to train students' practical skills, and to cultivate students' scientific style of work.
2. Main Contents of the Course
The Experiments of Analogue Electronics Technique consists of 8 units, and the difficulty of the content of the test unit is gradually deepened.The previous experimental content focuses on the verification test of discrete circuits to train students' basic knowledge understanding and analysis skills. The specific contents are as follows: Operation of commonly used electronic instruments and verification of diode unidirectional conductivity; Single-stage amplifying circuit; Differential amplifying circuit.The mid-term experimental content focus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integrated op-amps to design integrated circuits with specific functions to train students' design capabilities. The specific content is: The design of the arithmetic circuit; The design of the voltage comparator;The design of the waveform generating circuit; The design of the DC power supply.Finally, a comprehensive test assessment for the course.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编号:JT02S1204
2. 课程名称:数字电子技术实验
3. 课程结构:实践教育模块/专业必修课程
4. 学时/学分:16/1
5. 先修课程:电路分析、电路分析实验、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
6.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二、课程任务和目的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是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的重要实践环节。学生通过实验进一步加深对数字电路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设计和调试数字逻辑电路及电子系统的基本能力,掌握实验、实践及测试办法和技能,为今后的后续课程学习打好基础。
学生在完成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进一步熟悉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2、学会看懂数字集成电路引脚图、功能表和应用方法;
3、掌握常用数字集成电路的功能及应用方法;
4、掌握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与调试方法;
5、掌握仿真分析技术,能够使用有关的电子电路设计和仿真软件,并使用仿真软件对电路进行测试、分析。
6、能够正确测量数字电路数据并拥有对结果分析的能力。
7、具有综合设计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安排
本课程实验总学时为16学时,共包含8个实验,具体实验内容及安排如下:
实验1 常用电子仪器的操作与二极管单向导电性验证(2学时)
实验内容:
(1)二极管单向导电性;
(2)掌握基本电子仪器的使用和调试方法;
(3)掌握二极管单向导电性测试方法。
实验2 单级放大电路(2学时)
实验内容:
(1)单级放大电路组成、静态分析、动态分析;
(2)掌握单级放大电路的组成原则;
(3)掌握单级放大电路合适静态工作点的设定方法;
(4)掌握单级放大电路动态参数的测试方法。
实验3 差分放大电路(2学时)
实验内容:
(1)差分放大电路的组成及性能;
(2)熟悉差分放大电路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3)理解差分放大电路性能;
(4)掌握差分放大电路的基本测试方法。
实验4 运算电路的设计(2学时)
实验内容:
(1)运算电路的组成、基于虚短和虚断的分析方法及电路设计;
(2)掌握运算电路的组成原则及工作原理;
(3)掌握运算电路的分析方法;
(4)具备不同参数(如比例系数、积分时间常数等)要求下基本运算电路的设计和调试能力。
实验5 电压比较器的设计(2学时)
实验内容:
(1)电压比较器电路的组成及设计、电压比较器的电压传输特性;
(2)掌握三种典型电压比较器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3)掌握电压比较器电路的分析方法;
(4)具备不同参数(如阈值电压、输出限幅等)要求下电压比较器电路的设计和调试能力。
实验6 波形发生电路的设计(2学时)
实验内容:
(1)波形发生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设计;
(2)掌握波形发生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3)掌握波形发生电路的分析方法;
(4)具备不同参数(如频率、占空比、输出幅值等)要求下几种典型信号发生电路的设计和调试能力。
实验7 直流电源的设计(2学时)
实验内容:
(1)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稳压电路;
(2)掌握直流电源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3)具备直流电源电路的综合设计能力。
实验8 综合实验测试(2学时)
实验内容:
(1)具备初步分析、运用、设计模拟电路的能力;
(2)具备对模拟电路调试、故障排除及参数测定能力。
注:以上是建议学时分配,任课教师可结合教学知识点筛选出相应的实验内容。
四、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实验准备
授课教师须在相应实验课之前做好充足实验准备,包含以下几方面:
(1)预先检查并准备实验器材,确保实验器材的可使用率满足实验使用要求;
(2)督促学生课下做好实验预习,如:书写预习报告,提前阅读实验原理指导书等;
(3)授课之前,教师要预先进行操作实验,为课堂讲授做充足准备。
2.实验讲授
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结合的方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引导学生完成实验内容。
3.实验完成
每个实验学生需上交一份实验报告,包含:实验目的、原理、数据、总结等内容,用以衡量学生对实验的整体掌握情况。
五、课程考核
具体考核方式见下表。
考核环节 |
建议 分值 |
考核/评价细则 |
考核成绩 |
平时实验设计与实验手段 |
70 |
(1)主要考核学生是否能够根据相应的知识架构通过实验手段解决模拟电路分析和设计问题;是否能够独立撰写实验报告,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做出合理分析,调试与验证; (2)根据每个实验的实验情况、实验报告质量单独评分,满分100分;取各次实验成绩的平均值并折算为此环节的最终成绩,计入课程总评成绩; (3)成绩构成主要包括: ①实验预习,实验前要求进行下节实验内容学习与设计; ②实验过程,包括对理论的理解与实际实验操作能力,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应用先进的技术与设计手段,大胆创新。 ③撰写实验报告与数据处理。 |
成绩按五级制评定:优秀(90-100)、良好(80-89)、中等(70-79)、及格(60-69)、不及格(<60) |
实验考试 |
30 |
(1)考试形式为实验操作,实验操作成绩及数据处理占比30分,并将此成绩直接计入课程总评成绩; (2)主要考核对模拟电路组成、分析、设计及验证的实验操作能力; (3)考核形式为一人一组,抽签确定自己的考试内容。 |
六、课程教材及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模拟电路实验箱实验指导. 自编讲义, 2018.
参考资料:
[1] ZK-MD2型模拟电路实验箱实验指导, 启东长江计算机厂编著.
[2] 华成英.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五版) [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
[3] 李金平. 模拟集成电路基础 [M].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编写人:张胜 评审人:段宝文
审批人:钟雁 编写日期:2019年4月
《区间信号课程设计》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区间信号课程设计》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JT02S1205
课程结构:实践教育模块/专业必修课程
周数/学分:32/2
先修课程:铁路运营基础、区间信号自动控制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内容简介:
1.课程的性质、目标与任务
区间信号课程设计是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授课对象为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的大三学生,将在大三学生的第一学期开设区间信号课程设计。
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系统全面的总结所学过的理论知识,掌握各类区间信号相关图纸,掌握区间信号各单元电路的构成和工作原理,从而培养学生设计、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课程设计主要内容
区间信号平面布置图、移频柜零层配线表、发送器低频编码电路图。
参考教材、著作或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无。
参考资料:
[1] 王化深,王俊峰等.采用无线机车信号实现机车信号主体化的研究[J].铁道学报:2006.
[2] 毛俊杰.高速铁路列车速度自动控制系统[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4.
[3] 林瑜筠.新型移频自动闭塞[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Course Design of Interval Signal Automatic Control)
Course Description
Term:3-1
Course Title: Course Design of Interval Signal Automatic Control
Course Code: JT02S1205
Prerequisite Coures: Practical Course
Weeks/Credit: 32/2
Course Description:
1. Specialty, objectives and tasks of the course
Automatic control design of interval signals is a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of signal and control of rail transit. The course is taught to junior students majoring in signal and control of rail transit. The course design of interval automatic control signals will be offered in the first semester of junior students.
The main purpose is to enable students to systematically and comprehensively summarize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they have learned, master all kinds of drawings related to interval signals, master the composition and working principle of each unit circuit of interval signals, so as to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to design and analyze practical problems.
2. Main contents of the course
Interval signal layout diagram, frequency shift cabinet zero layer wiring table, transmitter low-frequency code circuit diagram.
《区间信号自动控制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编号:JT02S1205
2. 课程名称:区间信号自动控制课程设计
3. 课程结构:实践教育模块/专业必修课程
4. 周数/学分:32/2
5. 先修课程:区间信号自动控制
6.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二、课程任务和目的
区间信号自动控制是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授课对象为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的大三学生,将在大三学生的第一学期开设车站信号课程设计。
本课程设计旨在使学生能系统全面的总结所学过的理论知识,掌握各类区间信号相关图纸,掌握区间信号各单元电路的构成和工作原理,从而培养学生设计、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安排
本课程理论教学部分10学时,设计指导部分22学时,总共32学时。
(一)理论教学(10学时)
1、区间信号设备平面布置图设计(2学时)
2、闭塞分区电路图设计(2学时)
3、L组合内部图设计(2学时)
4、区间移频柜布置图设计(2学时)
5、区间综合柜布置图设计(2学时)
(二)设计指导(22学时)
1、内容安排
本课程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和工作量进行。
2、课程设计方式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自行设计完成。
提交材料:5-6人为一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提交一份课程设计报告
3、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查找相关资料
每小组依据给定内容,进行有针对性资料进行预先复习以及相关图纸设计规范要求学习。
第二阶段:进行图纸的草图初步设计
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和相关资料,进行草图设计,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指导老师上课时和老师沟通解决。
第三阶段:绘制标准图纸
根据指导老师理论课和任务书中设计要求,绘制出标准图纸。
第四阶段:课设答辩
各组成员根据课程设计过程进行答辩。
四、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各项任务均要求独立完成,课程设计结束,每小组提交1份课程设计报告,作为课程设计成绩考核的依据。
(2)严禁抄袭或找人代做等行为,一经发现成绩按不及格计算。
(3)课程设计期间服从指导老师的安排,遵守各项纪律。
(4)课程设计期间,不得无故缺勤。凡被抽查发现无故缺勤者,将给予扣减平时成绩分。
(5)课程设计成果要得到指导老师的课设答辩后方可通过。
(6)课程设计报告按规定的格式撰写。
五、课程考核
该课程为考查课,课程设计成绩由两部分评定依据:
1、小组课程设计报告质量(50%),具体标准如下:
(1)态度认真,遵守纪律,考勤良好。(10分)
(2)能够完成任务书规定的全部工作量。(20分)
(3)课程设计规范,图纸标准,图符一致,表达准确,文字流畅。(20分)
(4)图纸设计规范,数据准确,符合课程设计任务书的要求。(50分)
2、每人答辩成绩(50%)。
本课程成绩采用等级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课程的考核以答辩的形式进行,答辩的时间安排在2周课程设计的最后一天进行。
六、课程教材及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无。
参考资料:
[1] 王化深,王俊峰等.采用无线机车信号实现机车信号主体化的研究[J].铁道学报,2006(02):104-108.
[2] 毛俊杰.高速铁路列车速度自动控制系统[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4.
[3] 林瑜筠.新型移频自动闭塞[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编写人:宰祥卫 评审人:王俊峰
审批人:钟 雁 编写日期:2019年4月
《单片机原理及其应用实验》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单片机原理及其应用实验》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JT02S1206
课程结构:实践教育模块/专业必修课程
学时/学分:16/1
先修课程:单片机原理及其应用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内容简介:
1.课程的性质、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是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的实践教育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把MCS-51单片机理论应用于实际系统设计中,熟悉MCS-51系列单片机汇编程序设计和C语言程序设计、调试方法,以及常用接口技术及其软硬件设计方法,建立微机系统的整体概念,达到初步具有微机应用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开发能力。
2.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共16个课时,至少完成8个实验,包括2个软件实验和6个以硬件为重点的实验,软件实验以程序开发为主,让学生熟悉软件的开发流程、从新项目的建立到最终的编译成功、调成成功;以硬件为主的实验要求以单片机中断、定时/计数、键盘显示器等完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系统设计。每个实验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实验报告,软件实验报告要突出程序的设计思路、程序流程图、以及程序的调试过程,同时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指令完成同一个功能,增强学生对指令的理解;硬件实验报告要突出系统设计的思路,要有相应的硬件电路图、软件流程图等,在硬件实验环节中要重点强调系统的开发流程。
参考教材、著作或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自编的实验指导书
参考资料:
[1] 戴胜华,蒋大明,杨世武,赵俊慧.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修订版)[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
[2] 李广弟,朱月秀,冷祖祁.单片机基础(第三版)[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
[3] 李升.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4] 曹天汉,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3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5] 马家辰,孙玉德. MCS-51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Experiments of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Course Description
Term:3-1
Course Title: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Experiments of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Course Code:JT02S1206
Prerequisite Course: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Hours/Credit:16/1
Course Description:
1. Specialty, objectives and tasks of the course
This course is a practical education course for rail transit signal and control specialty. By learning from the course for the students to the MCS - 51 SCM theory is applied to practical system design, familiar with MCS - 51 series microcontroller assembler programming and C language programming, debugging method, as well as common interface technology and the method of software and hardware design, and establish a microcomputer system of the overall concept, reached a preliminary with microcomputer application system hardware and softwar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capabilities.
2. Main contents of the course
This course has a total of 16 periods, and at least 8 experiments have been completed, including 2 software experiments and 6 hardware-focused experiments. The software experiments are mainly about program development, enabling students to be familiar with the software development process, from the establishment of new projects to the final successful compilation and adjustment. The hardware-based experiment requires the completion of the system design with certain functions such as single-chip interrupt, timing/counting, keyboard display, etc. Each experiment requires students to complete the corresponding experiment report. The software experiment report should highlight the design idea of the program, the program flow chart, and the debugging process of the program. The hardware experiment report should highlight the idea of system design, have corresponding hardware circuit diagram, software flow chart, etc., and emphasize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system in the hardware experiment.
《单片机原理及其应用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编号:JT02S1206
2. 课程名称:单片机原理及其应用实验
3.课程结构:实践教育模块/专业必修课程
4. 学时/学分:16/1
5. 先修课程:单片机原理及其应用
6.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二、课程任务和目的
本课程适用于工科院校非计算机专业本科学生,是在学生完成《单片机原理与应用》部分理论课程之后,为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开设的实践类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使用单片机所集成的硬件资源如:中断、定时/计数、串口以及常用的I/O设备如:键盘、显示器等设计具有一定功能的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安排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共计16学时,完成8个实验、包括2个软件实验和6个以硬件为重点的实验,软件实验以程序开发为主,让学生熟悉程序开发所用的软件KEILC的使用,掌握软件的开发流程、从新项目的建立到最终的编译成功、调成成功;以硬件为主的实验要求对单片机中断功能、定时/计数的应用、键盘显示器的接口设计等基本内容。所有实验程序都分别以汇编语言和C语言完成调试。最后1次实验课作为该门课称的考试环节。具体的内容及实验安排如下:
第1次实验:软件实验,学习KEIL C 编译软件的使用,完成顺序结构、分支结构的程序设计,在程序调试中要考虑所定义数据类型的所有可能性。
第2次实验:软件实验,完成循环结构、子程序结构的程序设计。
第3次实验:硬件实验,流水灯实验。
第4次实验:硬件实验,交通灯实验。
第5次实验:硬件实验,秒表实验。
第6次试验:硬件实验,具有倒计时功能的交通灯的控制。
第7次实验:硬件实验,脉冲统计实验。
第8次实验:考试。
四、教学基本要求
讲解程序设计思路、程序的调试方法,加强学生对单片机芯片内部寄存器、存储器配置的理解、正确使用恰当的寻址方式、能够根据题目要求对数据做正确的定义,最好每个软件实验均以汇编、C两种语言完成,为学生日后完成复杂系统设计打下基础。硬件实验重点在于硬件的设计方法,器件的选择以及软件和硬件之间的关系,软件程序是建立在硬件设计结果之上的。实验课以课上完成、课上指导的方式完成,提前布置好试验任务,实验结束后认真完成实验报告。
五、课程考核
该课程为考查课。总评成绩包括实验和平时成绩两部分。其中,实验80分,包括实验报告、实验结果等(每个实验10分),平时成绩20分,占总评成绩的20%。
六、课程教材及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自编的实验指导书。
参考资料:
[1] 戴胜华,蒋大明,杨世武,赵俊慧.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修订版)[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
[2] 李广弟,朱月秀,冷祖祁.单片机基础(第三版)[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
[3] 李升.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4] 曹天汉,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3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5] 马家辰,孙玉德,张颖. MCS-51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编写人:孙彤 评审人:段宝文
审批人:钟雁 编写日期:2019年4月
《单片机应用课程设计》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单片机应用课程设计》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JT02S1207
课程结构:实践教育模块/专业必修课程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其应用实验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内容简介:
1.课程的性质、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是继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实验等课程之后,开设的实践教育课。目的是使学生具有综合运用上述课程知识,完成单片机软件、硬件系统设计与调试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单片机结构、工作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设计在2周的教学中完成。课程设计以MCS-51单片机为核心,重点掌握单片机片内集成的硬件资源:中断、定时/计数、串口、I/O口以及必要的外设:键盘、显示器完成常用的物理参数:温度、湿度、位移、时间等的测量并实现对继电器、电机等的控制。以实物的形式完成上述设计要求,并按照格式要求完成课程设计报告的撰写。
参考教材、著作或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无。
参考资料:
[1] 戴胜华,蒋大明,杨世武,赵俊慧.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修订版)[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
[2] 李广弟,朱月秀,冷祖祁.单片机基础(第三版)[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
[3] 李升.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4] 曹天汉,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3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5] 马家辰,孙玉德,. MCS-51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Course Design of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Application)Course Description
Term:3-1
Course Title:Course Design of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Application
Course Code:JT02S1207
Prerequisite Courses: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Experiments of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Hours/Credit:32/2
Course Description:
1. Specialty, objectives and tasks of the course
This course is a practical education course after the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of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and the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 experiments of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The purpose is to enable students to comprehensively apply the above course knowledge to complete the design and debugging of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software and hardware systems, deepen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 structure and working principle of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and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to apply knowledge,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2. Main contents of the course
This course is designed to be completed in 2 weeks of teaching. The course design takes McS-51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as the core, and focuses on the hardware resources integrated in the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such as interruption, timing/counting, serial port, I/O port and necessary peripherals, such as keyboard and display, to complete the measurement of common physical parameters, such as temperature, humidity, displacement, time, and realize the control of relays and motors. Complete the above design requirements in the form of physical objects, and complete the course design report according to the format requirements.
《单片机应用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编号:JT02S1207
2. 课程名称:单片机应用课程设计
3. 课程结构:实践教育模块/专业必修课程
4. 学时/学分:32/2
5. 先修课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其应用实验
6.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二、课程任务和目的
本课程适用于工科院校非计算机专业本科学生大三年级,是在学生完成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和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课程之后,使学生掌握单片机系统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各主要环节的设计、调试方法,了解单片机在测量、控制等电子技术应用领域的应用,在系统调试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具备应用单片机进行设备技术改造、产品开发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安排
本课程设计在2周的教学中完成。课程设计以MCS-51单片机为核心,重点掌握单片机片内集成的资源:中断、定时/计数、串口以及必要的外设:键盘、显示器完成常用的物理参数:温度、湿度、位移、时间等的测量并实现对继电器、电机等的控制。
教师的指导方式包括集中指导和答辩的形式进行,课程设计的时间进度及各阶段任务如下:
第一周周一:教师下达课程设计任务,并讲解课程设计的步骤和内容。
第一周周三:检查同学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第一周周五:对学生完成系统的硬件设计结果进行检查和指导。
第二周周一:硬件焊板以及调试。
第二周周二:写程序代码。
第二周周三:系统调试。
第二周周四:完成课程设计报告。
第二周周五:答辩
四、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课程设计的目的要求根据学习的MCS-51单片机及接口芯片的理论知识,依据系统的功能要求恰当的选择所需要的芯片,采用合理的方案完成课程设计,最后要以实物的形式来体现系统的功能,并按照格式要求完成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设计报告要体现系统设计方案,论述硬件系统的设计原理和软件设计思路,并以标准流程图的形式表达软件设计思路,以汇编语言或C语言表示程序的算法,最后要有系统调试部分,注意系统调试与系统运行的区别。
五、课程考核
该课程为考查课,成绩采用等级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课程的考核以答辩的形式进行,答辩的时间安排在2周课程设计的最后一天进行。评分项及所占比例如下:自述部分(20%)、实物功能演示(20%)、回答问题(30%)、课程设计报告的内容和格式(各占15%)。
六、课程教材及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无。
参考资料:
[1] 戴胜华,蒋大明,杨世武,赵俊慧.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修订版)[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
[2] 李广弟,朱月秀,冷祖祁.单片机基础(第三版)[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
[3] 李升.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4] 曹天汉,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3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5] 马家辰,孙玉德. MCS-51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编写人:孙彤 评审人:段宝文
审批人:钟雁 编写日期:2019年4月
《嵌入式系统相关课题创新与实践》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嵌入式系统相关课题创新与实践》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JT02S1208
课程结构:实践教育模块/专业必修课程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内容简介:
1.课程的性质、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是大学本科三年级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必修的实践类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在学习嵌入式相关理论课程的基础上,通过集中实践的方式,进一步理解嵌入式系统的组成和应用开发过程,掌握针对给定的功能需求和硬件条件下的软件设计,学会整合软、硬件资源,完成一个简单嵌入式应用的设计和调试。通过合作完成综合性作业,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实际动手能力、综合科研素养,为将来工作、科研打下良好基础。
2.课程主要内容
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概念、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原理、ARM处理器体系结构,嵌入式系统硬件结构与接口、软件编程方法。
参考教材、著作或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无。
参考资料:
[1] 符意德. 嵌入式系统设计原理及应用[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 Richard Barry. Mastering the Free RTOS Real Time Kernel,http://www.freertos.org
[3] Joseph Yiu 著,吴常玉,曹孟娟,王丽红 译. ARM Cortex-M3与Cortex-M4权威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4] 杨胜利. ARM嵌入式体系结构与接口技术(Cortex-A8版)[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f Related Subjects of Embedded System)Course Description
Term:3-2
Course Title: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f Related Subjects of Embedded System
Course Code:JT02S1208
Prerequisite Courses: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Embedded System、Circuit analysis、Analog Electronics Technology、Digital Electronic Technology
Hours/Credit:32/2
Course Description:
1. Specialty, objectives and tasks of the course
The course is a compulsory practical course for the third year of the undergraduate mass transit signal and control specialty. The task of this course is to enable students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composition an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process of embedded systems and learn the software design for given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and hardware conditions through the practice of embedded related theory courses. Learn to integrate software and hardware resources to complete the design and debugging of a simple embedded application. By cooperating to complete comprehensive operations, students can develop teamwork ability, practical hands-on ability, comprehensiv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future work and research.
2. Main contents of the course
Major topics of the course include concepts of embedded systems, principles of embedded operating systems, architecture of ARM processors, hardware components and peripherals of embedded systems, and software programming.
《嵌入式系统相关课题创新与实践》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编号:JT02S1208
2. 课程名称:嵌入式系统相关课题创新与实践
3. 课程结构:实践教育模块/专业必修课程
4. 学时/学分:32/2
5. 先修课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
6.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二、课程任务和目的
本课程是大学本科三年级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必修的实践类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在学习了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及应用等前沿课程的基础上,通过集中实践的方式,进一步理解嵌入式系统的组成和应用开发过程,掌握针对给定的功能需求和硬件条件下的软件设计,学会整合软、硬件资源,完成一个简单嵌入式应用的设计和调试。通过合作完成综合性作业,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实际动手能力、综合科研素养、技术创新能力、应用创新能力,为完成毕业设计、以至毕业后从事嵌入式系统研究与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安排
本课程设计的总学时为32学时,涉及到较多的编程和硬件知识,其应用性与实践性较强。在教学方法上,需要结合操作和实例演示、综合设计课题等形式和环节。
与具体硬件相关和平台相关的内容适合以实例分析和演示,包括:
(1) 基于ARM处理器的应用系统构成;
(2) ARM处理器外设模块编程;
(3) 软件开发工具;
(4) 实验平台资源介绍和综合设计项目指导。
综合作业要求学生分组(每组2-3人)完成一个设计题目。设计题目来源包括教师提供参考设计题目和学生自拟题目两种。学生自拟题目应先经过教师审查,确认题目的合理性、创新性、难度、工作量是否达到课程要求,其中创新性包括技术性创新、应用领域创新、实现方法创新等。
学生分组完成选定的设计题目。要求学生利用给定的硬件平台和接口配件,对于给定应用题目设计硬件方案,设计软件,编写代码,调试并固化软件。小组内学生应有明确的分工,保证工作量充足,符合课程培养目标要求。
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应采用面对面或网络平台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答疑指导。
各个阶段学时时间安排如下表所示:
(1)开发工具、实验平台资源介绍;综合设计项目指导(4学时)。
(2)课程设计题目学习(6学时)。
(3)小组工程设计、撰写报告(20学时)。
(4)小组工程方案设计展示考核(2学时)。
四、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采用作品测试、答辩与设计报告评阅三种形式对学生在本课程中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学生应提交设计报告和运行代码,展示作品,并通过答辩验收。
课程要求每组学生撰写一份综合作业设计报告,其中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部分:
(1)对设计目标的理解和分析;
(2)对所确定方案(软硬件)的简要描述;
(3)软件框图或流程图,重点程序代码解释;
(4)系统运行测试的关键数据和照片;
(5)调试过程和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6)给出系统的操作说明;
(7)小组成员的任务分工;
(8)评价和总结;
(9)参考文献。
五、课程考核
本课程为考查课。课程最后集中进行考核,总成绩按五级制评定,具体从三个方面考核:
(1)实物作品测试,成绩占比20%,评价细则包括:针对所确定的功能和性能指标现场演示设计作品的功能,测试技术指标;教师对照题目设计需求,对作品的功能完成度进行评价;教师根据设计报告中确定的性能指标对作品进行评价。
(2)答辩表现,成绩占比20%,评价细则包括:学生展示设计源文件,根据小组分工,小组每名成员分别陈述所完成的设计工作;教师针对设计中涉及到的知识点、技术原理、实际设计工作量和原创性对每个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答辩和评价;主要考核学生对硬件模块原理的理解,对软件编程和调试的掌握程度。
(3)设计报告的质量,成绩占比60%,评价细则包括:针对设计方案和设计过程的科学性、理论分析与测试的严密性、文字表达的调理和准确性等方面的因素,给予评价;为培养学生规范撰写文档的能力,要求设计报告书写格式必须规范,如报告格式未达到规定要求,则按设计报告成绩的50%处理。
六、课程教材及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无。
参考资料:
[1] 符意德. 嵌入式系统设计原理及应用[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 Richard Barry. Mastering the Free RTOS Real Time Kernel,http://www.freertos.org
[3] Joseph Yiu 著,吴常玉,曹孟娟,王丽红 译. ARM Cortex-M3与Cortex-M4权威指南[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4] 杨胜利. ARM嵌入式体系结构与接口技术(Cortex-A8版)[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编写人:李孟娇 评审人:秦武
审批人:钟雁 编写日期:2019年4月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工程实践》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工程实践》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JT02S1209
课程结构:实践教育模块/专业必修课程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列车运行控制 、列车调度指挥、 铁路信号基础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内容简介:
1.课程的性质、目标与任务
本实验课程的授课对象是三年级信号专业本科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从事铁路信号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以基于沙盘的铁路信号及运输教学实训系统为依托,使学生深入直观的了解铁路运输设备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了解该系统的构成及原理。使学生可以独立的办理各种进路,并能对沙盘系统设置故障,进行故障的分析与处理。加深学生对轨道交通车站工作组织方法、调度指挥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对现场实际作业流程有较全面的掌握,从而提高其业务技能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2.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绘制信号平面布置图及编制联锁表,办理调车进路,正反向接发车,通过进路,引导进路等,此课程教学重点在于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训练实验技能,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教材、著作或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无。
参考资料:
[1] 唐涛.列车运行控制系统[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
[2] 侯启同.调度集中和列车调度指挥系统[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3] 刘朝英.铁路信号概论[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
[4] 林瑜筠.铁路信号基础[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5] 郭进.铁路信号基础[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6] 徐洪泽.车站信号自动控制[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
(Practice of Rail Transit Signal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Course Description
Term:3-2
Course Title:Practice of Rail Transit Signal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Course Code:JT02S1209
Prerequisite Courses:Train Operation Control、Train dispatching command、Railway Signal Foundation
Hours/Credit:32/2
Course Description:
1. Specialty, objectives and tasks of the course
The course is a compulsory practical course for the third year of the undergraduate signal major program. It lays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follow-up course study and work in railway signal related fields. Relying on the teaching and training system of railway signal and transportation based on sand table, students can have a deep and intuit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onents and functions of railway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understanding the structure and principle of the system. It enables students to handle all kinds of routes independently, and to set up faults in the sand table system, and to analyze and deal with the faults. To deepen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 organizational methods and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dispatching and command of rail transit stations, and to have a comprehensive grasp of the actual operation process on site, so as to improve their business skills and operational ability.
2. Main contents of the course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this course includes drawing signal plane layout chart and compiling interlocking table, handling shunting routes, forward and backward receiving and departing, passing routes, guiding routes and so on. The teaching focus of this course is to consolidate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train experimental skills, and cultivate practical working ability and problem solving ability.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工程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编号:JT02S1209
2. 课程名称: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工程实践
3. 课程结构:实践教育模块/专业必修课程
4. 学时/学分: 32/2
5. 先修课程:列车运行控制、列车调度指挥、铁路信号基础
6.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二、教学任务和目标
本实验课程的授课对象是三年级信号专业本科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从事铁路信号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以基于沙盘的铁路信号及运输教学实训系统为依托,使学生深入直观的了解铁路运输设备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了解该系统的构成及原理,使学生可以独立的办理正反向接发车、调车、通过进路以及信号设备故障情况下的非正常接发车作业,并能对沙盘系统设置故障,进行故障的分析与处理。加深学生对轨道交通车站工作组织方法、调度指挥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对现场实际作业流程有较全面的掌握,从而提高其业务技能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安排
本课程实验教学部分32学时。本课程共安排16个实验,任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实验进行相应的选择,以巩固已学知识点,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验1 基于沙盘的列车实训系统的基本构成及原理(2学时)
实验内容:
(1)掌握基于沙盘的列车实训系统的构成部分与维护方法;
(2)了解基于沙盘的列车实训系统的网络通信方式;
(3)掌握程序的启动与退出;
(4)掌握无线机车的放置方法以及无线机车的定位,调速以及注销方法。
实验2 信号平面布置图的绘制和联锁表的编制(2学时)
实验内容:
(1)掌握车站站场图的绘制方法;
(2)掌握联锁表的编制方法。
实验3操作表示界面以及办理调车进路(2学时)
实验内容:
(1)掌握操作表示界面的组成部分;
(2)掌握信号按钮区的功能;
(3)能区分基本调车进路和复合调车进路(长调车进路);
(4)能熟练办理基本调车、长调车、终端调车进路。
实验4 正向接发车进路(2学时)
实验内容:
(1)掌握正线接车进路的办理;
(2)掌握侧线接车进路的办理;
(3)掌握正向发车进路的办理。
实验5学习办理通过进路(2学时)
实验内容:
(1)掌握什么是通过进路;
(2)掌握通过进路的办理方法。
实验6 学习反向发车、反向接车进路的办理(2学时)
实验内容:
(1)掌握反向发车和反向接车进路办理;
(2)区别于正向发车和接车进路的办理。
实验7 取消进路及轨道区段的解锁(2学时)
实验内容:
(1)熟练使用总取消按钮对进路解锁;
(2)熟练使用总人接按钮对区段解锁;
(3)熟练使用区故解按钮对区段解锁;
(4)掌握总取消,总人接,区故解的区别。
实验8 变更进路以及带有延续进路的接车进路的办理(2学时)
实验内容:
(1)掌握变更进路的办理方法;
(2)掌握接车延长进路的办理方法;
(3)掌握接车延长进路的解锁方法。
实验9 办理半自动闭塞进路(2学时)
实验内容:
(1)掌握半自动闭塞进路的办理,学习相关操作,区别于自动闭塞进路的办理;
(2)掌握如何办理取消闭塞;
(3)掌握什么情况下可以办理事故复原。
实验10 信号机灯光显示(2学时)
实验内容:
(1)掌握轨道区段名称显示及区段显示;
(2)掌握不同状态下的信号机名称显示;
(3)掌握不同状态下的信号显示。
实验11 CT CS-2级列控系统主要工作模式与运营场景(2学时)
实验内容:
(1)掌握CTCS-2级列控系统主要工作模式;
(2)掌握CTCS-2级列控系统运营场景。
实验12 引导进路与引导总锁闭进路(2学时)
实验内容:
(1)掌握引导进路办理的条件及办理方法;
(2)掌握引导总锁进路办理的条件及办理方法;
(3)掌握引导进路的解锁操作;
(4)掌握引导总锁进路的解锁操作。
实验13 控制道岔在联锁关系下的动作(2学时)
实验内容:
(1)掌握在道岔不同状态下道岔的名称显示;
(2)掌握道岔按钮区的使用方法;
(3)掌握道岔的相关操作;
(4)掌握单锁和封锁的区别。
实验14 操作表示界面的补充学习与教师机的使用(2学时)
实验内容:
(1)掌握改变运行方向的辅助办理方法;
(2)掌握报警提示区的报警信息;
(3)掌握相应指示灯及其功能;
(4)掌握教师机界面的组成部分;
(5)掌握操作记录与回放;
(6)掌握故障设置与清除方法。
实验15 查找教师机所设故障(2学时)
实验内容:
(1)掌握查找教师机所设信号机故障的方法;
(2)掌握查找教师机所设道岔故障的方法;
(3)掌握查找教师机所设轨道故障的方法。
实验16 基于沙盘的实训系统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2学时)
实验内容:
(1)掌握机车无线控制中心的硬件构成;
(2)掌握各种常见故障的出现原因以及解决方法。
四、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本实验在学院实验室内进行,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实验设备安全管理制度以及铁路信号安全规章,尤其是在用电安全等方面。
2.学生在实验前应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预习有关规章制度和作业程序,由实验指导教师进行检查。
3.学生要带全实验所需用品(实验须知、指导书等),应严肃认真,全神贯注。
4.教师先讲解实验方法、操作流程,并示范操作,然后学生试做。
5.学生应爱护设备及其他备品,遵守实验室纪律,按规定程序操作,遇到设备故障应报告教师处理。
6.实验完毕后,应整理好实验设备、提交实验记录结果,教师允许方可离开。
五、课程考核
本课程为考查课。根据学生在实验前的预习情况,在实验中所表现的纪律性和工作态度,对业务知识、实验内容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实验问题的回答,以及实验考核等由教师综合评定其实验成绩。总评成绩由课堂考核成绩和最终考核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出勤、实验预习、实验报告书写情况和随堂考试情况,占总成绩的50%。最终考核成绩:实验都做完之后会有最后的考核,占总成绩的50%。成绩按五级制统计。
六、课程教材及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校内自编教材。
参考资料:
[1] 唐涛.列车运行控制系统[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
[2] 侯启同.调度集中和列车调度指挥系统[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3] 刘朝英.铁路信号概论[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
[4] 林瑜筠.铁路信号基础[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5] 郭进.铁路信号基础[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6] 徐洪泽.车站信号自动控制[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
编写人:李孟娇 评审人:秦武
审批人:钟雁 编写日期:2019年4月
《基于工程化设备的车站信号实验》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基于工程化设备的车站信号实验》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JT02S1210
课程结构:实践教育模块/专业必修课程
学时/学分:16/1
先修课程:铁路信号基础、铁路信号基础设备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内容简介:
1.课程的性质、目标与任务
本实验课程的授课对象是三年级信号专业本科生,课程着重基本技能、基本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信号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通过实验增强对信号设备的施工工艺标准和室内外设备安装规范和系统防雷电的了解与认知,树立工程实际观点、严谨的科学作风,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实际动手能力,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2.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信号电缆施工、室外设备安装、室内设备安装、系统防雷、ZPW-2000A室外设备施工工艺标等内容,此课程教学重点在于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训练实验技能,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教材、著作或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校内自编教材。
参考资料:
[1] 阮振铎.铁路信号设计与施工[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8.
[2] 阮振铎.铁路信号设计与施工(第二版)[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16.
[3] 陶启沪.铁道信号基础设备及原理[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
[4] 林瑜筠.铁路信号基础[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Station Signal Experiment Based on Engineering Equipment)Course Description
Term:3-2
Course Title:Station Signal Experiment Based on Engineering Equipment
Course Code:JT02S1210
Prerequisite Courses:Railway Signal Foundation、The Basic Equipment of Railway Signal
Hours/Credit:16/1
Course Description:
1. Specialty, objectives and tasks of the course
The course is a compulsory practical course for the third year of the undergraduate signal major program. The course emphasizes the cultivation of basic skills and practical abilities, Emphasizing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Consolidate and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basic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signal specialty through experiments, and cultivate students' experimental attitude of integrat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and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Through experiments, we can enhance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standards of signal equipment, installation specifications of indoor and outdoor equipment and lightning protection of the system, set up practical engineering viewpoint, rigorous scientific style, cultivate the ability of integrat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and practical ability, so a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improv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2. Main contents of the course
The course content includes signal cable construction, outdoor equipment installation, indoor equipment installation, system lightning protection, ZPW2000A outdoor equipmen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standard and so on. The teaching focus of this course is to consolidate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train experimental skills, and cultivate practical working ability and problem solving ability.
《基于工程化设备的车站信号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编号:JT02S1210
2. 课程名称:基于工程化设备的车站信号实验
3. 课程结构:实践教育模块/专业必修课程
4. 学时/学分:16/1
5. 先修课程:铁路信号基础、铁路信号基础设备
6.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二、课程任务和目的
本实验课程的授课对象是三年级信号专业本科生,课程着重基本技能、基本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信号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通过实验增强对信号设备的施工工艺标准和室内外设备安装规范和系统防雷措施的了解与认知,树立工程实际观点、严谨的科学作风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实际动手能力,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安排
本课程实验教学部分16学时。本课程共安排8个实验,任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实验进行相应的选择,以巩固已学知识点,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验1 信号电缆施工(2学时)
实验内容:
(1)掌握电缆型号及测试方法。
(2)掌握电缆敷设及防护方法。
(3)掌握电缆屏蔽连接方法。
(4)掌握电缆配线方法。
实验2 室外设备安装(地面固定信号、道岔、轨道电路和计轴设备的安装及配线)(2学时)
实验内容:
(1)掌握地面固定信号及标志牌安装方法。
(2)掌握道岔安装方法。
(3)掌握轨道电路安装方法。
(4)掌握计轴设备安装方法。
(5)掌握配线方法。
实验3 室内设备安装(机柜及柜内设备、电源设备的安装及配线)(2学时)
实验内容:
(1)掌握组合架、分线盘、走线架、组合柜、移频柜、综合柜及计算机联锁接口架的安装方法。
(2)掌握控制台、人解盘及显示设备的安装方法。
(3)掌握计算机联锁设备安装方法。
(4)掌握配线工艺标准。
实验4 系统防雷(2学时)
实验内容:
(1)掌握既有信号楼施工方法。
(2)掌握新建信号建筑物避雷带与法拉第屏蔽笼施工方法。
(3)掌握室内接地汇集线及等电位连接方法。
(4)掌握浪涌保护器的设置。
(5)掌握轨旁设备接地及电缆屏蔽接地施工要求。
(6)掌握贯通地线的铺设方法。
实验5 微机监测与TDCS施工工艺(2学时)
实验内容:
(1)掌握配线选材与配线接口。
(2)掌握设备采集点的选取方法。
(3)掌握具体设备的安装工艺与设备标识。
实验6 ZPW-2000A室外设备施工工艺标准(1)(2学时)
实验内容:
(1)掌握轨道电路分割及长度计算标准。
(2)掌握电气绝缘节设备安装方法。
(3)掌握机械绝缘节设备安装方法。
(4)掌握ZPW-2000A钢轨引接线规格、型号及安装标。
(5)掌握平交道口、桥梁处设备的安装方法。
(6)掌握补偿电容的安装方法。
实验7 ZPW-2000A室外设备施工工艺标准(2)(2学时)
实验内容:
(1)掌握禁停标志牌的安装方法。
(2)掌握信号机安装方法。
(3)掌握防雷地线安装方法。
(4)掌握电化复线区段横向连接线设置原则。
(5)掌握电缆补偿方法。
实验8 综合性实验(2学时)
实验内容:
结合以上七个实验的内容所设计的综合性实验。
四、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本实验在学院实验室内进行,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实验设备安全管理制度以及铁路信号安全规章,尤其是在用电安全等方面;
2.学生在实验前应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预习有关规章制度和作业程序,由实验指导教师进行检查;
3.学生要带全实验所需用品(实验须知、指导书等),应严肃认真,全神贯注;
4.教师先讲解实验方法、操作流程,并示范操作,然后学生试做;
5.学生应爱护设备及其他备品,遵守实验室纪律,按规定程序操作,遇到设备故障应报告教师处理;
6.实验完毕后,应整理好实验设备、提交实验记录结果,教师允许方可离开。
五、课程考核
本课程为考查课。根据学生在实验前的预习情况,在实验中所表现的纪律性和工作态度,对业务知识、实验内容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实验问题的回答,以及实验考核等由教师综合评定其实验成绩。总评成绩由课堂考核成绩和最终考核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出勤、实验预习、实验报告书写情况和随堂考试情况,占总成绩的50%。最终考核成绩:实验都做完之后会有最后的考核,占总成绩的50%。成绩按五级制统计。
六、课程教材及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校内自编教材。
参考资料:
[1] 阮振铎.铁路信号设计与施工[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8.
[2] 阮振铎.铁路信号设计与施工(第二版)[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16.
[3] 陶启沪.铁道信号基础设备及原理[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
[4] 林瑜筠.铁路信号基础[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编写人:李孟娇 评审人:秦武
审批人:钟雁 编写日期:2019年4月
《铁路信号基础设备实操》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铁路信号基础设备实操》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JT02S1211
课程结构:实践教育模块/专业必修课程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铁路信号基础设备、铁路信号基础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内容简介:
1.课程的性质、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三年级信号专业本科生,该专业培养铁路信号专业领域中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要求学生掌握铁路信号专业设备中主要基础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故障查找方法。通过实验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信号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通过实验增强对铁路信号基础设备的认识。树立工程实际观点、严谨的科学作风,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实际动手能力,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2.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车站信号机原理,故障检修实验、ZD6型电动转辙机故障分析与处理实验、S700K型电动转辙机故障分析与处理实验、道岔密贴,表示调整、ZPW-2000A型无绝缘移频自动闭塞设备的原理及测试与维护实验、64D半自动设备及控制实验等内容。
参考教材、著作或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校内自编教材。
参考资料:
[1] 郭进.铁路信号基础设备[M].四川: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2] 陶启沪.铁道信号基础设备及原理[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
[3] 刘朝英.铁路信号概论[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
[4] 林瑜筠.铁路信号基础[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5] 郭进.铁路信号基础[M]..四川: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Practice of Railway Signal Basic Equipment)
Course Description
Term:4-1
Course Title:Practice of Railway Signal Basic Equipment
Course Code:JT02S1211
Prerequisite Courses:The Basic Equipment of Railway Signal、Railway Signal Foundation
Hours/Credit:32/2
Course Description:
1. Specialty, objectives and tasks of the course
The course is a compulsory practical course for the third year of the undergraduate signal major program. This specialty trains senior engineers and technicians in the field of railway signal specialty.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master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the main basic equipment in railway signal specialty and the method of fault detection. Through experiments, we can consolidate and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basic theory of signal, cultivate students' experimental attitude of integrat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and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and enhance their understanding of railway signal basic equipment through experiments. Set up practical engineering viewpoint, rigorous scientific style, cultivate the ability of integrat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and practical ability, so a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improv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2. Main contents of the course
The teaching contents of this course include the principle of station signal, the experiment of fault overhaul, the experiment of fault analysis and treatment of ZD6 electric switch, the experiment of fault analysis and treatment of S700K electric switch, the experiment of turnout closeness, the principle of adjustment, the experiment of test and maintenance of ZPW-2000A non-insulated frequency shift automatic blocking equipment, 64D semi-automatic equipment and control experiment, etc.
《铁路信号基础设备实操》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编号:JT02S1211
2. 课程名称:铁路信号基础设备实操
3. 课程结构:实践教育模块/专业必修课程
4. 学时/学分:32/2
5. 先修课程:铁路信号基础设备、铁路信号基础
6.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二、教学任务和目标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三年级信号专业本科生,该专业培养铁路信号专业领域中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要求学生掌握铁路信号专业设备中主要基础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故障查找方法。通过实验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信号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通过实验增强对铁路信号基础设备的认识。树立工程实际观点、严谨的科学作风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实际动手能力,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安排
本课程实验教学部分32学时。本课程共安排7个实验,任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实验进行相应的选择,以巩固已学知识点,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验1 信号机原理、故障检修实验(4学时)
实验内容:
(1)掌握信号机点灯电路以及灯丝转换电路的原理。
(2)掌握信号机构配线要求与方法。
(3)掌握信号点灯电路配线导通与开通调试的方法。
(4)掌握信号机日常维修基本内容。
实验2 ZD6型电动转辙机故障分析与处理实验(4学时)
实验内容:
(1)熟悉ZD6转辙机的机械组成及动作原理。
(2)掌握ZD6转辙机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
(3)掌握ZD6转辙机电路故障处理方法。
实验3 S700K型电动转辙机故障分析与处理实验(4学时)
实验内容:
(1)熟悉S700K转辙机的机械组成及动作原理。
(2)掌握S700K转辙机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
(3)掌握S700K转辙机电路故障处理方法。
实验4 道岔密贴,表示调整(4学时)
实验内容:
(1)掌握外锁闭的结构。
(2)掌握调整密贴的方法。
(3)掌握调整表示的方法。
实验5 ZPW-2000A型无绝缘移频自动闭塞设备的原理及测试与维护实验(6学时)
实验内容:
(1)掌握ZPW-2000A轨道电路的系统构成、工作原理,以及所涉及的设备器材及其连接方法。
(2)掌握JT-CZ2000-JD型机车信号主机的系统构成、工作原理。
(3)掌握CD96型系列移频测试表的使用。
(4)熟悉ZPW-2000A型无绝缘移频自动闭塞设备测试的过程、方法。
(5)熟悉ZPW-2000A型无绝缘移频自动闭塞设备的常见故障处理方法。
实验6 64D型继电半自动闭塞及控制实验(4学时)
实验内容:
(1)掌握64D型继电半自动闭塞办理流程。
(2)掌握64D型继电半自动闭塞办理过程中继电器的时序逻辑关系及相应的电路。
(3)掌握64D型继电半自动闭塞故障查找方法。
实验7 故障查找综合实验(6学时)
实验内容:
(1)设置信号机点灯电路故障,让学生查找。
(2)设置ZD6启动与表示电路故障,让学生查找。
(3)设置S700K启动与表示电路故障,让学生查找。
(4)设置ZPW-2000A型无绝缘移频自动闭塞设备故障,让学生查找。
(5)设置64D型继电半自动闭塞故障,让学生查找。
四、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本实验在学院实验室内进行,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实验设备安全管理制度以及铁路信号安全规章,尤其是在用电安全等方面;
2.学生在实验前应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预习有关规章制度和作业程序,由实验指导教师进行检查;
3.学生要带全实验所需用品(实验须知、指导书等),应严肃认真,全神贯注;
4.教师先讲解实验方法、操作流程,并示范操作,然后学生试做;学生应爱护设备及其他备品,遵守实验室纪律,按规定程序操作,遇到设备故障应报告教师处理;
5.实验完毕后,应整理好实验设备、提交实验记录结果,教师允许方可离开。
五、课程考核
本课程为考查课。根据学生在实验前的预习情况,在实验中所表现的纪律性和工作态度,对业务知识、实验内容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实验问题的回答,以及实验考核等由教师综合评定其实验成绩。
总评成绩由课堂考核成绩和最终考核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出勤、实验预习、实验报告书写情况和随堂考试情况,占总成绩的50%。最终考核成绩:实验都做完之后会有最后的考核,占总成绩的50%。成绩按五级制统计。
六、课程教材及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校内自编教材。
参考资料:
[1] 郭进.铁路信号基础设备[M].四川: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2] 陶启沪.铁道信号基础设备及原理[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
[3] 刘朝英.铁路信号概论[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
[4] 林瑜筠.铁路信号基础[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5] 郭进.铁路信号基础[M].四川: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编写人:李孟娇 评审人:秦武
审批人:钟雁 编写日期:2019年4月
《铁路信号系统综合演练》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铁路信号系统综合演练》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JT02S1212
课程结构:实践教育模块/专业必修课程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车站信号自动控制、铁路信号基础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内容简介:
1.课程的性质、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三年级信号专业本科生,本课程是为了配合信号专业理论课程而单独设置的实践环节,其目的是使同学们加强对6502电气集中联锁和计算机联锁系统的理解。让学生能够熟练使用6502控制台,熟练办理各种进路,熟悉继电器的动作时序,并能及时的对6502电气集中电路故障和计算机联锁故障进行判断和处理,并利用基于沙盘的实训系统,进行车站的进路排列、接发列车作业、调车作业等。通过实验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信号基础理论知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实际动手能力,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2.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6502电气集中控制台操作实验、6502电气集中选择组电路故障的分析处理实验、6502电气集中执行组电路故障的分析处理实验、 6502电气集中解锁电路故障的分析处理、计算机联锁设备故障的分析处理、沙盘演练综合实验等内容,此课程教学重点在于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训练实验技能,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教材、著作或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校内自编教材。
参考资料:
[1] 徐洪泽.车站信号自动控制[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
[2] 郭进.铁路信号基础设备[M].四川: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3] 陶启沪.铁道信号基础设备及原理[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
[4] 刘朝英.铁路信号概论[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
[5] 林瑜筠.铁路信号基础[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6] 郭进.铁路信号基础[M].四川: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Railway Signal System Comprehensive Exercise)
Course Description
Term:4-1
Course Title:Railway Signal System Comprehensive Exercise
Course Code:JT02S1212
Prerequisite Courses:Railway Signal Foundation、Automatic Control of Station Signal
Hours/Credit:32/2
Course Description:
1. Specialty, objectives and tasks of the course
The course is a compulsory practical course for the third year of the undergraduate signal major program. The purpose of this course is to strengthen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6502 electric centralized interlocking and computer interlocking. Students can use 6502 console skillfully, handle routes skillfully, be familiar with the action sequence of relays, and be able to timely judge and deal with 6502 electric centralized circuit faults and computer interlocking faults. The training system based on sand table is used to arrange the route of the station, receive and dispatch the train, shunt the train and so on. Through experiments, we can consolidate and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basic theory of signal, improve the ability of integrat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and practical ability, and achieve the goal of improv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2. Main contents of the course
The teaching contents of this course include 6502 electric centralized console operation experiment, 6502 electric centralized selection group circuit fault analysis and treatment experiment, 6502 electric centralized execution group circuit fault analysis and treatment experiment, 6502 electric centralized unlocking circuit fault analysis and treatment, computer interlocking equipment fault analysis and treatment, sand table exercise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and so on. The teaching focus of this course is to consolidate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train experimental skills, and cultivate practical working ability and problem solving ability.
《铁路信号系统综合演练》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编号:JT02S1212
2. 课程名称:铁路信号系统综合演练
3. 课程结构:实践教育模块/专业必修课程
4. 学时/学分:32/2
5. 先修课程:车站信号自动控制、铁路信号基础
6.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二、教学任务和目标
本实验课程的授课对象是三年级信号专业本科生,本课程是为了配合信号专业理论课程而单独设置的实践环节,其目的是使同学们加强对6502电气集中联锁和计算机联锁的理解,培养大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让学生能够熟练使用6502控制台,能够熟练办理进路,熟悉继电器的动作时序,并能及时的对6502和电气集中电路故障和计算机联锁故障进行判断和处理,并利用基于沙盘的实训系统,进行车站的进路排布、接发列车作业、调车作业等。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安排
本课程实验教学部分32学时。本课程共安排7个实验,任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实验进行相应的选择,以巩固已学知识点,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验1 6502电气集中控制台操作(4学时)
实验内容:
(1)了解6502电气集中设备的组成。
(2)掌握控制台各种按钮的作用与操作方法。
(3)掌握各种进路的办理方法。
(4)掌握组合连接图的绘制方法。
实验2 6502电气集中选择组电路故障的分析处理(4学时)
实验内容:
(1)掌握选择组电路的原理和动作规律。
(2)掌握选择组电路故障分析。
实验3 6502电气集中执行组电路故障的分析处理(4学时)
实验内容:
(1)掌握执行组电路的原理和动作规律。
(2)掌握信号开放电路的动作程序及开放信号的联锁条件。
(3)掌握执行组电路故障分析。
实验4 6502电气集中解锁电路故障的分析处理(4学时)
实验内容:
(1)掌握解锁电路的原理和动作规律。
(2)掌握解锁电路故障分析。
实验5 计算机联锁系统故障的分析处理(6学时)
实验内容:
(1)掌握计算机联锁设备的工作原理。
(2)掌握计算机联锁故障处理方法。
实验6 沙盘演练综合实验(4学时)
实验内容:
(1)了解铁路信号仿真实训系统的构成,熟悉系统的操作。
(2)掌握各种进路的办理方法。
(3)了解进路的取消和人工解锁的使用场合及联锁条件上的差别。
(4)通过办理进路的各种解锁,验证取消进路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时序。
实验7 6502电气集中综合实验(6学时)
实验内容:
(1)设置选择组电路故障,让学生查找。
(2)设置执行组电路故障,让学生查找。
(3)设置解锁电路故障,让学生查找。
(4)设置计算机联锁故障,让学生查找。
四、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本实验在学院实验室内进行,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实验设备安全管理制度以及铁路信号安全规章,尤其是在用电安全等方面;
2.学生在实验前应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预习有关规章制度和作业程序,由实验指导教师进行检查;
3.学生要带全实验所需用品(实验须知、指导书等),应严肃认真,全神贯注;
4.教师先讲解实验方法、操作流程,并示范操作,然后学生试做;学生应爱护设备及其他备品,遵守实验室纪律,按规定程序操作,遇到设备故障应报告教师处理;
5.实验完毕后,应整理好实验设备、提交实验记录结果,教师允许方可离开。
五、课程考核
本课程为考查课。根据学生在实验前的预习情况,在实验中所表现的纪律性和工作态度,对业务知识、实验内容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实验问题的回答,以及实验考核等由教师综合评定其实验成绩。
总评成绩由课堂考核成绩和最终考核成绩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出勤、实验预习、实验报告书写情况和随堂考试情况,占总成绩的50%。最终考核成绩:实验都做完之后会有最后的考核,占总成绩的50%。成绩按五级制统计。
六、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建议教材:
校内自编教材。
参考资料:
[1] 徐洪泽.车站信号自动控制[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
[2] 郭进.铁路信号基础设备[M].四川: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3] 陶启沪.铁道信号基础设备及原理[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
[4] 刘朝英.铁路信号概论[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
[5] 林瑜筠.铁路信号基础[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编写人: 李孟娇 评审人:秦武
审批人:钟雁 编写日期:2019年4月
《毕业实习》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毕业实习》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JT02S1213
课程结构:实践教育模块/专业必修课程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课程(毕业设计除外)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内容简介:
1.课程的性质、目标与任务
本实习课程的授课对象是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大四年级的本科同学,是必修的实践教学模块课程。通过学习轨道交通行业法规和安全制度,结合所学专业知识,能够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在实习过程中,通过与现场密切结合的实践活动,边学习边实践,对所学专业知识建立比较系统、全面、深入的认识。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加深理解轨道交通专业知识的相互关系、用途及特点,评估工程方案的可持续性,解决本专业工程实际问题,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通过实习,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素质,遵守工程职业道德规范。
2.课程主要内容
本实习课程教学内容包括安全和职业教育,现场实习和现场跟班实习。通过具体实习内容,了解轨道交通行业的社会需求,理解铁路及轨道交通行业的标准和法规、安全规范、操作规范、故障处理规范等,理解工程方案可能产生的社会和环境影响,培养职业发展所需的职业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从而培养学生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规范。
参考教材、著作或参考资料:
[1] 赵志熙.车站信号控制系统[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3.
[2] 高继祥.铁路信号运营基础[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8.
[3] 佟立本.铁道概论[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4] 铁路信号维护规则 技术标准I[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5.
[5] 铁路信号维护规则 技术标准II[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5.
(Graduation Practice)Course Description
Term:4-1
Course Title:Graduation Practice
Course Code:JT02S1213
Prerequisite Courses:All courses Specified in the Training Program (Except Graduation Design)
Hours/Credit:32/2
Course Description:
1. Specialty, objectives and tasks of the course
The course is a compulsory practical course for the forth year of the undergraduate signal major program. It is a compulsory practical teaching module course. By studying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safety system of rail transit industry, combined with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learned, we can analyze and evaluate the impact of professional engineering practice and complex engineering problem solutions on society, health, safety, law and culture, and understand the responsibilities that should be undertaken. In the process of practice, through the practical activities closely combined with the scene, while learning and practicing, we can establish a more systematic, comprehensive and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we have learned. Students can use the basic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their major flexibly, deepe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us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rail transit expertise, evaluate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 project plan, solve the practical problems of their major, and enhance their self-development ability. Through practice, students'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professional quality should be cultivated, and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ethics should be abided by.
2. Main contents of the course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this internship course includes safety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on-site internship and on-site follow-up internship. Through the specific practice content, understand the social needs of rail transit industry, understand the standards and regulations, safety standards, operation standards, fault handling standards of railway and rail transit industry, etc. Understanding the possible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Engineering programs, cultivating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required for career development, so as to cultivat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and compliance with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ethics.
《毕业实习》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编号:JT02S1213
2. 课程名称:毕业实习
3. 课程结构:实践教育模块/专业必修课程
4. 学时/学分:32/2
5. 先修课程: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课程(毕业设计除外)
6.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二、课程任务和目的
本实习课程的授课对象是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大四年级的本科同学,是必修的实践教学模块课程。通过学习轨道交通行业法规和安全制度,结合所学专业知识,能够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在实习过程中,通过与现场密切结合的实践活动,边学习边实践,对所学专业知识建立比较系统、全面、深入的认识。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加深理解轨道交通专业知识的相互关系、用途及特点,评估工程方案的可持续性,解决本专业工程实际问题,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通过实习,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素质,遵守轨道交通企业职业道德规范。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安排
总实习周数4周,共20天。其中,安全教育1天,轨道交通企业现场及维修基地实习9天,现场跟班实习10天。
(1)安全和职业教育
内容和要求:
在轨道交通企业现场或培训基地,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学习行业法律法规、职业规范及企业文化,了解专业与社会、健康及文化的关联。
了解铁路及轨道交通行业的现状、安全法规、社会环境影响及工程责任、理解在工程实践中遵守工程职业道德规范。按照实习报告要求完成总结。
(2)现场实习
内容和要求:
在轨道交通现场实习,可选范围包括(不限于):研发、设计、生产企业、运营维护企业的设备检修工区或维修基地等。
通过具体实习内容,了解轨道交通行业和社会需求,理解铁路及轨道交通行业的标准和法规、安全规范、操作规范、故障处理规范等,理解工程方案可能产生的社会和环境影响,评估工程方案的可持续性。
(3) 现场跟班实习
内容和要求:
在轨道交通相关企业跟班学习,包括但不限于研发、设计、生产企业现场、以及铁路运营维护单位的动车所工区、电子设备工区等。
通过具体实习内容,深入了解行业现状,加深理解行业标准和法规、安全规范等,培养职业发展所需的职业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从而培养学生理解并遵守轨道交通企业职业道德规范。按照实习报告要求完成总结。
四、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实践教学部分2周,总共32学时。
实习前,应对学生进行实习动员和教育,明确课程目标,要求学生遵守学校规定及实习单位制度、完成实习任务、提交实习报告。
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在培训基地不仅学习和实践专业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基本的职业素养,掌握基本的操作维护规范,理解工程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应保障学生安全、高效地完成专业生产实习,安排本专业实习指导教师,负责在实习过程与企业沟通、学生专业知识指导、实习管理、实习报告考核和综合评价。
现场单位实习时同时配备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负责对实习内容进行安排、指导、问题讨论、实习考核以及学生的现场安全。
实习结束后,学校指导教师要根据企业和学生反馈,提出改进建议。
五、课程考核
本课程为考查课。本课程考核成绩由下表各项考核内容所得的总评成绩对应给出。考核内容包括平时成绩、实习考核和实习报告,建议分值分别为20分、40分和40分,考核细则如下:
(1)平时成绩
主要考核学生实习过程的出勤、纪律和礼仪,是否表现出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学生对实习内容的参与程度。
建议按每周实习出勤及实习表现按20分制单独评分。评价标准为:①学生实习表现、②实习态度、③遵守实习企业规章和实习纪律、④职业精神4项综合评定(每项最高5分)。
(2)实习考核
考查学生实习过程中下述4项能力表现:①通过对实习岗位设备或工作操作熟练程度、故障排除以及原理分析方面所表现的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②通过在实习过程中工作及与同事交流讨论中所表现的对工程与社会的认识及责任感;③实习过程中对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的认识;④遵守职业规范、认真履行所承担职责。
建议考核成绩以百分计,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对学生实习表现,对以上4项能力进行考核,每项考核成绩最高25分,求和后按40%比例计入总评成绩。
(3)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须强调对实习过程的体会和收获。通过撰写实习报告的形式考查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及应用能力、知识由课堂向实际应用的转化情况,以及学生的职业素质、对工程与社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解。
建议考核成绩以百分计,针对实习考核中所述4项能力进行评价,由学校的实习指导老师根据学生实习报告所表现的总结及认识理解综合评定。乘以其在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比例计入总评成绩。
根据以上3项成绩总和计算每名学生的综合成绩,最终评定为五个等级:≥90分为优,89-80为良,79-70为中,69-60为及格,60以下为不及格。
六、课程教材及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实习指导书以及与相关的本专业教材及行业规范均可作为教材。
参考资料:
[1] 赵志熙.车站信号控制系统[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3.
[2] 高继祥.铁路信号运营基础[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8.
[3] 佟立本.铁道概论[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4] 铁路信号维护规则技术标准I[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5.
[5] 铁路信号维护规则技术标准II[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5.
编写人:李孟娇 评审人:秦武
审批人:钟雁 编写日期:2019年4月
《毕业设计》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毕业设计》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JT02S1214
课程结构:实践教育模块/专业必修课程
学时/学分:160/10
先修课程: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基本课程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内容简介:
1.课程的性质、目标与任务
毕业设计是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的必修实践环节,主要的任务是通过毕业设计,要求学生解决一个与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相关的复杂问题,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应用,并体现其综合素质。
毕业设计是综合培养学生解决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复杂工程问题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毕业设计的核心目标是对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保证学生达到毕业要求。
2.课程主要内容
毕设主要环节包括:毕设选题、开题报告、毕设过程管理、中期检查、论文评阅、毕设答辩。
参考教材、著作或参考教材:
建议教材:
无。
参考资料:
[1] 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规范。
[2] 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学术道德规范。
[3] 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
[4] 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Graduation Project) Course Description
Term:4-2
Course Title:Graduation Project
Course Code:JT02S1214
Prerequisite Courses:The Basic Courses of Rail Transit Signal and Control Major
Hours/Credit:160/10
Course Description:
1. Specialty, objectives and tasks of the course
The graduation design is a compulsory practice in the major of rail transit signal and control. The main task of the graduation design is to ask students to solve a complex problem related to rail transit signal and control, train students to apply the knowledge they have learned comprehensively, and reflect their comprehensive quality.
The graduation desig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raining students to solve complex engineering problems of rail transit signals and control. Therefore, the core goal of the graduation design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to solve complex engineering problems and ensure that students meet the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2. Main contents of the course
The main links of the graduation project include topic selection, proposal report, process management, mid-term inspection, paper evaluation, and defense of the graduation project.
《毕业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编号:JT02S1214
2. 课程名称:毕业设计
3. 课程结构:实践教育模块/专业必修课程
4. 学时/学分:160/10
5. 先修课程:完成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基本课程学习
6. 适用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二、课程任务和目的
毕业设计是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的必修实践环节,主要的任务是通过毕业设计,要求学生解决一个与轨道交通信号相关的复杂问题,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应用,并体现其综合素质。
毕业设计是综合培养学生解决轨道交通信号复杂工程问题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毕业设计的核心目标是对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保证学生达到毕业要求。主要包括以下能力的培养和达成:
(1)在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中所需要的问题分析能力、方案设计开发能力、研究能力;
(2)在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中能够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和现代工具;
(3)能够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和责任,及其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4)能够就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5)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安排
毕业设计工作是一项细致复杂的教学工作,因此在开始前和过程中都需要教学管理部门和指导教师进行充分的准备和组织。整个过程包括:备题、选题、任务下达、开题、中期检查、终稿审查、学术检查、评阅、答辩、材料归档等十个工作环节。具体安排如下:
1. 备题(第7学期第8-10周)
学院组织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准备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经学院初步审核后报教务处复审,通过后录入教务系统。题目要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应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既要注意对学生基本能力的训练,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有较大的提高。题目的难易程度要适当,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努力能够较好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2. 选题(第7学期第11-13周)
通过教务系统组织学生进行网上选题,教师和学生双向选择,确认选题结果。
3. 下达任务书(第7学期第14-16周)
指导教师根据学校统一格式要求向学生下达任务书。任务书应包括:设计内容(研究内容)、基本要求、主要参考资料、应完成的工作、时间安排等。设计说明书或论文的字数要求、成果形式和数量的要求都应严格遵守《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必要时应组织学生召开动员会。学生接到任务书后,应认真阅读内容,根据任务书要求查阅相关资料并撰写开题报告。
4. 开题(第8学期第1-2周)
组织开题答辩,每名学生须全面阐述文献查阅情况、工作内容、技术方案(或研究方案)和工作计划。指导教师根据开题报告和答辩情况,决定学生开题是否通过。不通过的学生须重新整理思路,更改技术方案和工作计划,完成开题环节。同时宣传贯彻《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学术道德规范》、《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等相关规范要求。
5. 中期检查(第8学期第5-6周)
组织中期检查,指导教师对学生已完成的工作进行评价,对存在的问题给予充分的指导,规划下一步工作内容。完成中期检查表并留存。督促学生的工作进度,确保学生按时完成任务。
6. 终稿审查(第8学期第10周)
要求学生完成工作任务,提交完整的设计成果(研究成果)。指导教师按照任务书要求检查学生完成的工作是否充分全面,工作量是否饱满。检查文字撰写部分是否符合《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的要求。
7. 学术检查(第8学期第11周)
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全部工作成果进行初步检查。如未发现学术不端行为,按照当年的《毕业设计(论文)查重工作实施方案》提交至图书馆进行查重检测,要求总文字复制比<30%。查重一次不通过的,修改后进行二次查重,二次查重不通过的,取消答辩资格。如涉嫌学术行为不端的情况,提交学校学术委员会处理。
8. 评阅(第8学期第11周)
评阅分为指导教师评阅和评阅教师评阅,与学术检查同期进行。
指导教师须从工作态度、工作进度、开题、方案设计、过程执行、目标实现、设计方法(或研究手段)、设计(论文)的质量、创新与应用价值、考勤等方面进行评价并给出成绩。
评阅教师须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并给出成绩:设计方案、工艺条件论证(论文指导思想与实验方案制订);设计计算的准确性、图纸质量及数量(论文论据的充分性、数据的可靠性与正确性);设计合理、有创新(论文有创见、有突破,具有一定成果);论文的结构、文字表达及书写情况等。
9. 答辩(第8学期第12-13周)
学生根据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内容制作答辩PPT参加答辩。答辩小组对学生逐个进行公开答辩并给出成绩。答辩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考查学生:设计(论文)质量水平、设计(论文)撰写规范与否、答辩准备是否充分、内容陈述情况、回答问题情况。具体流程参照《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规范》执行。
10. 材料归档(第8学期第14-16周)
教师指导学生按照学校要求整理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材料和成果,装订成册后送交图书馆存档。具体参照《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四、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 学生应明确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和意义,刻苦钻研,勤于实践,勇于创新,保质保量地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任务。
2. 充分了解与研究课题,根据任务书上的规定和要求,进行开题报告工作。
3. 尊重指导教师,团结协作,虚心接受指导和检查,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毕业设计(论文)进度情况。
4. 独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规定的任务,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树立良好的学术道德。严禁抄袭、套用他人成果,否则成绩为不合格,取消答辩资格。
5. 毕业设计(论文)期间,至少每两周要跟指导老师见一次面并且要在指导记录表上记录签字,如需请假须征得指导教师同意,请假超过毕业设计全过程 1/3 者,取消答辩资格。擅自离开或请假逾期者作旷课处理(旷课一天按 6 课时计),累计旷课 30 课时以上者,取消答辩资格。
6. 认真阅读《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并按规定撰写毕业设计说明书或论文。
7. 按照《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将毕业设计(论文)装订成册,连同图纸附表等成果以及其他需要归档的过程材料提交指导教师。
五、课程考核
该课程为考查课,毕业设计(论文)的考核由指导教师评阅、评阅教师评阅和答辩三部分组成,评分标准以及比例按照《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评分标准》执行。过程考勤和表现均按照《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规范》执行,纳入指导教师评阅成绩。最终成绩按五级制录入。
六、课程教材及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
无
参考资料:
[1] 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规范。
[2] 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学术道德规范。
[3] 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
[4] 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编写人:刘玉杰 评审人:段宝文
审批人:钟雁 编写日期:2019年4月